回覆列表
  • 1 # 秋鴻音樂

    考試是檢驗學習效果很好的方式,也可以看看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但是不要強制,可以讓對那一科感興趣的學生自願參加,透過考試交流經驗。

  • 2 # 自學百寶箱

    看到你說的這個月考制度我是真的覺得好可怕。。。( ˘•ω•˘ )

    畢竟大學每學期那麼多科,每科開課的時間都不一致,首先考試時間就很難像高中一樣統一起來,這樣就易於出現題主所說的每週都有測驗而且還指不定在周幾的情況,於我個人而言,鄙人是難以接受的,畢竟以前高中雖然每週小測,每月大考,但是測驗時間,科目等均為常量,每個人都能對考試計劃考試時間一目瞭然,且習慣了這種模式之後其實也是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的。

    但是,題主所說的月考的情況,我的初步估計是校領導認為如果實習月考制度,每個學生都將難以有時間去做充足的準備,這樣就迫使學生們上課認真聽課,否則月考將使他們原形畢露,高壓政策也就取得了效果。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卻存在弊端。

    從考試數量上分析,顯然是次數大幅超過其他學校平均考試次數了,如果考試次數真的與學習效果呈正相關的話,那很多大學的教學政策就失敗了,至少我的學校就失敗了。而且學校的目的就是逼著學生學習,這樣是無法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主性的。我覺得,大學本身我們就是鍛鍊自己如何能夠迅速的掌握一門知識的能力的,而不是還像高中一樣逼著學生去學。按著老師寫好的劇本我們就全然不顧照著演的套路,是無法提高個人在對一門陌生學科的迅速掌握能力的,因為學生的自學能力沒有得到鍛鍊,自主性也沒有得到提升。而前述的這些正是我們大學生亟待提升的能力,因為以後可沒有老師時刻幫你寫好學習計劃,回答你一切疑問了。學生的自主性與自主學習能力才是陪伴一個人一生的能力,而那些知識,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其價值僅僅在於能否取得一個出眾的期末成績罷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將會從事科學研究。但是,實話說,要掌握好一門學科,需要儘可能多的填補自己的盲區,考試則是檢驗自己究竟靠著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自己還有多少盲區,究竟自己學習能力強度在哪的一個最好手段。考試作為一個效率最高的區分每個個體紙面作答的能力高低的手段 還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貌似有點長。。。( •̅_•̅ )我則是覺得期中考來一發還是很不錯的,能夠檢查一下自己的學習效果,查漏補缺,同時還能和老師同學交流一下題目,深化學習效果,而且在快要學的麻木的時候打一發雞血 ,清醒一下,況且考前得花時間溫習先前習得的知識,考完之後,有相對充足的時間來填補缺漏,糾正錯誤。個人傾向於難的科目設立期中考,比如鄙人的微積分課程就是靠期中考拯救起來的。。。至於相對水的課程。。。( ・᷄ ᵌ・᷅ )嗯,愛咋咋地。

    從難度上來分析,自然是不宜過難也不宜過易,過難每個人都不會做,完全就是單純來區分智商的話,意義不大,本身大學就應該增加廣度,太追求深度則應該是碩士博士的任務了,本科生要學的本身就都只是基礎。況且難了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太簡單則讓學生覺得自己已經無懈可擊,獨孤求敗,而桀驁不馴,自視甚高,愛玩就玩,上課不去。。。故難度自然要由淺至深,覆蓋全面,這樣的一份考卷才是有水平的。再者,出一份高水平考卷本身不易,一學期總有月考,究竟有幾份卷子有水平呢?講評的時間有沒有?這些問題都值得商榷。

    反正我個人覺得每科考一次感覺有點少,設立期中考就夠了,不需要太多的考試,學校的初衷肯定還是為學生著想,然則事實卻未在他們的掌控之中。所以我認為沒什麼用,不如只有期中期末考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為什麼穿紅色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