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董老

    我是經歷者,我來回答,此超後半句與前半句毫無關係。派人看莊稼,那時政府要求生產隊的糧食辛苦種植,必須力求顆粒歸倉,看即將收割的莊稼一是防止各戶餵養的雞鴨殘敗莊稼。二是防止野生動物(鳥類,野豬,野象,猴子等)偷吃損害快到手的糧食。三是防止天氣突變(瀑雨山洪暴發等)沖走或沙堆土壓等情況,保護莊稼的安全等等。

  • 2 # 雄哥14505

    當時貧富差距小,城市工作人員工資待遇收入差別不大,每級才六至八元。物質供應無論職務高低(包括居民),都憑票購買。

    農村是集體經濟,糧食按人口分配(強勞力會多一點),工分值差距也小。

    由於社會平等,人們又有覺悟,所以治安狀況良好。路不拾遺,只是一個比喻,仍然有很少的盜竊行為。

    為了防止集體財產損失,鞏固良好治安環境,當時時發動群眾或民兵夜晚巡邏。所以,有護糧(看莊稼),一點也不奇怪,一則防野獸糟塌莊稼,二則防個別人偷竊……

  • 3 # 正直晚風UG

    說這話的人也許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那時小偷小摸的事經常發生,糧食又打得少,幹部私分糧食,一個生產隊幾個班,收糧食互派收糧員,有時斑里社員私分糧食也有發生,糧食被盜就抄家,那時抄家又不犯法,只要是大家一致同意就可以。偷錢和物的事很少,因為除開一些幹部,會過日子,有家底外,大多數老百姓家裡都空空如也,沒有可偷之物。

  • 4 # 123楊空間

    任何社會都有先進與落後之分,都有“好人”與“壞人”之分,那個時代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是生活的主流,但也存在著愛佔集體小便宜的一小部分所謂的壞人,派人看莊稼,也就是為了看住這一小部分人。

  • 5 # 生產隊長老楊

    問:都說六七十年代路不拾遺,為什麼每到秋後要派幾個人看莊稼?

    六七十年代路不拾遺的確是不假,因為那時多數人在路上是沒有東西可遺,過去還有夜不閉戶呢,農村人的房子都不是純磚的,有多一半是土坯,房子都用土坯,哪還有磚砌牆?農村沒有院牆,都是籬笆,就沒有戶可閉。

    那時的人思想就是單純,貪心的人很少,但也不是沒有偷盜的,偷盜來的東西沒地方可藏。很少有東西可丟,偷來的東西沒有地方可藏,這也就成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了。

    但是,那時社員們的口糧很勉強,即使是大豐收,分糧最多就是四百二,多分了就是私分瞞產,多餘的糧食要交國家得錦旗。

    人們吃糧很勉強,到秋收時勞動之餘也有虧糧戶藏在筐裡把玉米豆子揹回家,糧食多了就不會虧糧。為了不讓社員們偷著把玉米棒子帶回家,隊裡就派幾個"看青″的民兵護秋,有拾柴拔草的筐裡夾帶棒子豆子,看青的翻出來要交隊,同時還要處罰,處罰是一罰五,或者是往家拿一個棒子罰二分工,拿五個棒子就罰一天活白乾。

    路不拾遺跟地裡的莊稼是兩回事,路不拾遺是過路的人在路上遺失了東西,誰拾到要交公。地裡的莊稼不是過路人遺失的,是生產隊的並沒有遺失,把莊稼拿回家不叫拾叫偷,所以,隊裡要派民兵"看青″。

  • 6 # 坦蕩馬保明

    路不拾遺在什麼年代都不存在這個問題,只是個美好願望,是社會風氣問題多少的問題,六七十年代有點窮,但貧富差距不大那個時候的人們比較單純,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幹部多,社會風氣比現在好。

  • 7 # 率真飛揚說生活

    六七十年代,農村人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還有什麼東西丟失嗎?路不拾遺,你得有東西可拾呀。

    六七十年代,人們整日為生計忙碌,食不裹腹,為了生存,自然會想方設法搞吃的。人們都盼著莊稼成熟,成熟後自然會有人想搞些去吃,為防止這些人的行為,才會派人守莊稼,派人守莊稼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防止鳥兒啄莊稼。倉廩實而知禮節。

  • 8 # 清香益遠5

    我經歷過那個年代,簡要回答下這個問題:

    路不拾遺只是形容社會風清氣正,人們政治思想覺悟高,好人好事有人誇,壞人壞事有人抓,偷盜、搶劫很少。那時偷東西是很丟人的,大人孩子抬不起頭來。並不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但也不是鐵板一塊,也有極個手腳不乾淨的人。

    為什麼每到秋收季節要派幾個社員看莊稼,原因:一是收穫糧食要顆粒歸倉。莊稼成熟後要及時收割,有時收割下來的糧食作物運不完,堆放在地裡,要派社員看管。收割運完糧食作物後,還要復收,不無辜浪費一粒糧。二是也有極個別私心嚴重的人,夜間偷剪穀穗或偷豆棵,有的不偷本生產隊的,偷鄰生產隊的。因此各生產隊要派幾個社員看坡。

  • 9 # 莫言研究院

    我親歷過六七十時代,那個時代根本沒有人偷莊稼,根本不用派人看莊稼,即使看莊稼也是防雞鴨偷吃,不是怕人偷,夜間不用看。莫言說的守田人是收割糧食時為保證糧食粿粒歸倉而臨時安排的,主要是看望收割過的麥田不要被社員私自亂撿麥穗,並不是看守沒收割的麥田。小編提這個問題不是不懂那個時代就是別有用心

  • 10 # 來自星星的我3631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是真實存的,有些人經歷了,因某種原因不願承認,還有些未經歷過,拿現代社會的情況想象認為不可能。關於護秋,不是防人偷,也沒人偷,主要是秋天天燥易起火,有些壞分子搞破壞,燒燬過大面積的已熟農作物,造成很大損失,所以派人夜間護秋。拿當時的話說,是為了防火,防階級敵人搞破壞。

  • 11 # 靈敏芒果D0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形容某個年代社會風氣好,如果執意按此要求,從中國歷史上來說,目前還沒有。說六、七十年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也是說當年的社會風氣比較好,這點年輕人是不知道的,年紀大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認同的,因為一對比就知道了!最明顯的一點,黃賭毒!

  • 12 # 錢德鑄

    題中的矛盾現象確實存在。我是過來人,可以證明:兩種情況都是事實。

    那時候,人們的思想教育都簡單、純正,一心為公的精神較濃厚。個人家裡的東西本是平常物,大家都熟悉,沒有什麼強烈想要的;如有什麼稀罕物,拿去也不敢拿出來消化和使用,臭了鄉里鄉親或街坊四鄰,難於做人。

    公家的糧食可不同,那時吃飯可要憑供應,一是糧食不充足很多人有需要;二是有少數個別人蠶食公家的,只要不被現場抓住,“背後吃飽肚子”1是別人看不見,2是有嫌疑你不說我腳大我不說你臉麻,反正是大家的與我關係不大,不會太在意,也就出現拿公家的沒有拿私人的那麼可惡、可恥。當然秋收時有的隊裡就要派人守莊稼啦。

    實事求是說,那時大鍋飯的主流是集體制的熱火朝天干勁、共富同享精神,但也存在有人上工偷機耍滑、暗地裡蠶食公物以資個人之需的現象。

    世界上、什麼事情都沒有絕對!真正要區別的在於:我們看事看問題,是看主流,還是支流?

  • 13 # 快樂暖陽ud

    六七十年代路不拾遺是事實,每到秋後派幾個人看莊稼也是實事求是,因為秋後收割後會被提問者夥同一小撮人偷竊。任何年代都有懶漢和不勞而獲者,就是現在富的流油還有監控攝像頭。

    路不拾遺歷史上遺留下的美好願望,經歷了一代代人的選擇和比較,人民對風清氣正的年代加以頌揚無可厚非,網路配圖現在還有人光天化日之下竊搶菜農蔬菜呢。任何時代都必須防範奸詐和竊賊,六七十年代更應該防範居心不良小心。

  • 14 # 繽紛橘子糖

    六七十年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過來人都知道,路不拾遺是因沒東西可丟,別說個人丟東西,大路小路、犄角旮旯連根草都看不見,到處淨光光(一直納悶那時候為什麼不長草,如今路邊、牆角的草鋤不完)。

    到了秋天,地裡的莊稼熟了,糧食是集體的,每家每戶分到的口糧不夠吃,誰都想夾帶點,所以,村裡要派人看青(看莊稼)。

  • 15 # 老李閒瞎聊

    路不拾遺確有此事,夜不閉戶實乃無物可失!而地裡的莊稼不一樣,因為公家的,確有困難者乘虛取之,而這些人絕不會拿鄰家的東西!百姓也不以為偷。

  • 16 # 豁達的老許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只是美好的傳說,六七十年代根本就不存在。

    那時沒什麼財物,莊稼成熟了,是有人偷吃的,因此要看守。

  • 17 # 貳把刀在此

    都說中國最安全,為什麼還會有警察?還會有公安系統?社會風氣和治安的好壞不光要靠自覺,也要靠監督和威懾——問這個問題分明就是別有用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米飯跟麵食你會選擇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