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隱士夢言

    對於《道德經》裡的“玄”,大可不必將它看得那麼“玄乎”,其實它的本意,指的就是人們思考問題、處理事物的方法技巧!

    《道德經》的主旨,其實就是我們今天哲學概念中的方法論,是人們對於世間萬物的認知技巧和處理事物的方法技巧。

    《道德經》裡說:嘗無名以觀其妙,有名以觀其徼,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那麼該怎麼來理解這幾句話呢?首先,這個“名”字,代表的意思,是人們做事情的目的性,目標。

    那麼這句話就可以翻譯成:人們往往都是在沒有什麼目的性的情況下去觀察體會一件新事物的好處,而之後再帶有目的性地去模仿學習。“儌”字的本意是抄襲,代指模仿學習。

    不管有沒有目的性,這都是人們認知接觸事物的基本方法,基本竅門,也就是“玄”。

    而一件事物往往是複雜的,是大“玄”之中還有小“玄”,那麼大玄套小玄,就是“玄之又玄”。簡單說就是一件事有很多步驟,每個步驟分別有每個步驟的方式方法。

    當人們理解了這個從小方法累積成大方法的方法論的時候,那就是可以處理世間一切事物的“眾妙之門”了!

  • 2 # 利民5076

    《道德經》的“玄”是奧妙,你知“道”了,你就知道了萬物的自然生化、發展的屬性、軌跡。順則蓬勃發展,逆則枯萎,人順則延齡益壽,逆則夭折,這是很奧妙的。這個“玄”的造字也很有出處奧妙,兩個點,兩個撇折,一個一橫,造字者可能熟知道家功法,行功時,兩個膀象兩根絲帶牽連到臍下氣海穴處,兩膀下按為陰,上捧為陽,運動時勁力傳遞到氣海,氣海穴象個無形中軸轉動,把氣泵到全身。兩個撇摺好比兩個膀,兩個點指兩個膀的勁力都傳遞到氣海一個點上,一個橫代表平衡,氣機只有由氣海泵出才會平衡。說來是不是奧妙,玄之又玄。另外說一下,太極的“氣沉丹田”,就是上述煉法,丹田是個氣泵,把氣泵到全身,柔化肌膚,而不是當今太極拳,把丹田煉成氣庫,把氣鼓在腹部,煉出大肚子,四肢無力。

  • 3 # 劍雨1358

    宇宙的“本源(空性、道)”有三個特性:“真、善、美”。不管從那個特性中進入都能見到宇宙的終極真相。

    佛家從“真”入。為“空(超越)”而奮鬥!“真”就是哲學上說的真理。獲得般若智慧。成為佛。

    儒家從“善”進入。為“實有”而奮鬥!“善”就是儒家說的“仁”。獲得“性智”。成為聖人。

    道家從“美”進入。不走佛家的“空性”。也不走儒家的“實有”。道家介入兩者之間。“美”是一種境界。非有,非無。故,道家的智慧叫“玄智”。

    老子說的“玄”是什麼意思呢?

    “玄”就是既不是有,也不是無。心起為境。它是一種境界。所有的“妙”都從境界中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家的“玄智”很深奧!也非常難以把握!修老子的道高智商的人進入的快。

  • 4 # 魏永臣550

    道德經中的出現“玄”字的涉七章。

    第一章的“玄”是對“此兩者”的名狀形容,因此,首先要弄清“此兩者”是誰,指的是哪兩者?我認為應該是“常無慾”和“常有欲”這兩者。“欲”,人(或動物)的願望,也即人(或動物)的思想思維。“常無慾,以觀其妙”,是言“無慾”有利於“觀其妙”,:究觀察事物完全、徹底、精細;此兩句是言人們應該有探索自然事物客觀存在特性完全、徹底的主動性和主動完全徹底探索自然事物的思想觀念。“同出”是言“常無慾”,“常有欲”都是出於人的精深的大腦思維,目標方向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同出異名”的原因。“同謂之玄”就是這兩者都是“一樣的玄”,也即都高深、深奧。“玄”就是高深、精深、深奧。“玄之又玄”,就是從一種深奧、精深發展到另一種(又)深奧、精深。第一個“玄”指自然事物客觀存在的特性、規律性及主宰每種自然物獨立存在、發展進化的自然之道精深深奧;正是由於客觀存在的“玄”,才決定了人造物和人類生產製造技術的“玄”;人造物之“玄”是建立在自然事物客觀存在基礎上的。“眾妙之門”就囊括了存在和人造兩大類的“眾”。

    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穀神不死”就是言道或自然之道具有強大的生物養人能力,“不死”,就是永遠具有生物和生新物的能力。這就好比是一個神秘深奧具有強大生育生產能力的女性大生殖器——“牝”,即“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就是言自然之道這個“玄牝”或無為這個“玄牝”什麼樣的神奇奇蹟都可以孕育產生,就連天地這樣的大物都是“玄牝”產生的,“天地根”就是言天地由其產生。“綿綿呵,其若存,用之不菫”,就是言自然之道和無為的生物、生人造新物的作用延綿不斷,就好像人造物、人造新物隱約存在一樣,用之不竭不盡。

    第十章:“滌除玄覽,能無疵乎?”“疵”就是毛病,就是影響人類,或國家民族發展不好不利的東西或思想文化。那麼,“能無疵”就是沒有任何東西或思想文化觀念阻礙“能”,不利於“能”的發展。什麼是“能”?就是人類的生產製造技術或生產工具。“滌除”就是洗乾淨併除掉“玄覽”,可知“玄覽”就是害,就是不利於“能”發展提高的害和阻礙。“覽”,即看或觀,所見者是物的外部形色,不能觸及物的內質和所具的特性,因此,“覽”識是浮淺無用表面化的東西,但覽又很易引發人的思維而產生出大量的浮淺的不符合客觀存在實際的思想意識或文字,“玄覽”就是這種複雜冗餘的淺浮文化。必須滌除掉這些浮淺的文化思想文化意識,發揮人手剖析精選的唯物唯存在思想的主導作用,才能做到“能無疵”而發展提高迅速。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我認為應該“微妙玄通深”處斷句,與“不可識”分開。“微妙玄通深”,就是言善為道者深通自然事物客觀存在的精深細微,“微”就是精細精微;深通自然事物客觀獨立存在的奧妙和轉化成人類製造技術的奧妙,也即“妙”;深通其複雜性及相互交織的內在玄妙的內在關連,即“玄”。這些“微”“妙”“玄”都是透過人手的反覆探索實踐償試而獲得的。這就是“不可識”的原因,“識”就是意識,覺識。“不可識”就是“識不可”,也即不可依從人的大腦思維,而應該依從依賴人手的探索實踐之驗證。

    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生而不有”四字充分肯定了“無”生育的作用,充分揭示了“有”不具備“生新物”的作用,大自然和人類的進化發展提高就在於“生新物”,也即“生一”。“一”就是前所未有的新、鮮、孤、單。“有”,即現有,只能重複生俗物而不能生新物。因此,此四字在於告訴讀者只有“無”,只有“未知”、“未來”才具有生新、引領人類前進的作用。“為而不恃”,是言不作為空虛之事。“為”就是作為;“恃”即“心寺”,也即心的領域或範疇。因此,此四字明示人的作為應當為實不為虛。如果“恃”按“依賴”解,應該是人的作為要充分尊重依賴自然事物的客觀存在,而不應依恃自身或現有。“長而不宰”,“長”就是延伸發展,其意就是人類技術發展不能停止。人類技術發展主要靠技術創新發展,也即人類的技術創新不能停止。“宰”就是對“長”的限制。能做到這三點明示人類活動作為的方向就是“玄德”,也即對國家民族作了大好事。“玄德”即大德,“玄”即大的意思。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理解本章首先要深刻認知“為天下貴”和“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重要性。“為”即作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對思想教育引領引導後人的規範,也即要教育引導後人主動不言或限制言,因為“言”是不智的,是有害的,“言教”後人很容易使後人走向邪路、虛路(不務實之路)。應該引導後人什麼?應該引導引領後人充分發揮人手的功能作用,因為人手所務的是實,人手的功能作用是人的特長本性或人的本質特性,人手之得才是真正的得。除了人手之得,其它的所謂得都是“不可得”。那麼,除了“手為”是可得之為,其餘的作為均為“不可得”之為。“書其言”、“書其聞”、“書其見”,“書其情”等之作為,“語不驚人死不休”之作為就是不可得之為,正是這樣的不可得之為把世人引向了偏離人類發展方向的邪路歧途。世俗儒學文化的作為就是這樣的“不可得之為”。“不可得而親、而疏;而利,而害;而貴,而賤”都不表現出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表現表達出來必然招致世俗人的攻擊反對嘲笑,必然干擾影響主攻方向“為天下貴”。因此,為天下貴的人,為真知的人,必須“玄同”;即混同於現實世俗中而默默地為道、為天下貴。原因就在於為天下貴是很難很難,是天下最難的事。這就是“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原因;“塵”就是世俗;“和其光”就是不顯示自己;“解其紛”就是避免與世人發生爭執,因為爭執會耗費極大的精力,而影響無為、為天下貴的大事。“挫其銳”就是堅守為道為天下貴的漸進性,克服快速冒進,因為道為天下貴是很難的,不可能不存在快速銳進成功的可能。“塞兌”、“閉門”就是排除外界和自身情感及浮淺意識的干擾。這樣的將大作為隱跡於社會就是神秘莫測的“玄同”。

    什麼是“天下貴”?重大的探索發現、重大的人造技術發明創新就是天下貴;無為,即探索未知和技術創新實踐償試的大作為就是“為天下貴”。只有智不言,智手為和“為天下貴”的引領導向,才是人類發展方向,人類文化教育的正導向、正引領。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為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前三句並不是現在理解的採用愚民策略之意。“非”就是錯誤的,不正確的東西;“非以明民”就是把不正確的東西或文化理念明確地告訴給民眾,即明示給民眾“將以愚之”的作為就是“非”,就是錯誤的。知道是錯的,就會避免犯錯,走進“非”的,不正確的陷阱裡。“愚”,《說文》解為“戇”。也即以“心”,以思維為基礎(從心),把“文章”看作上,看作“貢”,也即看重空虛不實東西,或把“心”把思維作為上,高尚人的思維而忽視人手的特長本性。“將”就是引領、率領,“將以愚之”,就是將思維作為人類向上向善向好的引領就是錯誤的,就是“非”。應該示民明民“將以”什麼為正?即將以人手特長本性的充分發揮為正。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不寫之寫是“民之易治,以其智少”,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智”出於心腦而干擾影響了人手這個特長本性;民需要的是豐厚的物質,需要的是國家強大的國防軍事實力保衛民眾安定。心腦所出的智都是空虛的,不能產生物質,不能固國防的空話,只能紙上談兵。沒有充足的物質保障和穩固的國防就是民難治的原因。這也是以智(心腦智)治國為國之賊的原因。所謂“賊”,就是言這樣的治國空耗國家資財而不能給國家帶來資財和益處。“不以智治國”指的是以什麼治國呢?是指的以發揮國民人手特長本性治國,以發展經濟、豐富物質生產,繁榮市場治國就是以實治國,就是國之福的原因。只有“常知”這兩種“楷式”(治國模式),才能保證“不以智治國”的長期性和長久性,才能使國之福長久。這樣的長期積累就是玄德大福。這就是“玄德深矣、遠矣”的原因。“與物反矣”就是言物被人掌握而不能獨立,不能爭脫人的控制,盡被人類利用,就是“與物反”的道理。“大順”就是大發展進化順利,“大”就是“一”和“一人”的產生,也即創新型國家民族發展“大順”,即創新順,創新人才孕育誕生順順。

  • 5 # 元氣水滴FO

    “玄幻,玄妙,玄虛”,是飄秒虛幻的東西,就象“海市蜃樓”一樣,能看見而摸不到。象宇宙是由奇點大爆炸而產生的一樣,這都是推測而以,誰也沒看到。

  • 6 # 大蓄書院

    玄這個字。主要有兩層意思:

    1本身是深色,引申為深奧;

    2,亦可以化為動詞,當使深奧講。

    在《道德經》中,玄字主要當深奧的、神秘的講。

    這裡的深奧和神秘,是指人類的智慧沒辦法直接明察。

    1,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裡的玄,是指深奧。指前兩條道理,都比較深奧,但這個不神秘。

    2,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這裡的玄,是指深奧+神秘。 因為人類從感官上把握不了玄牝之門。只能透過心靈來悟。

    3,生而不有。。。。是謂玄德。玄德這個詞,就是指神秘的,這裡並不深奧,但是神秘。

    學習和解讀《道德經》,要想辦法得魚忘筌,得意忘言。

    只執著於研究《道德經》5000字本身,離開這5000個字看歷史,看世界,看人生,反而看不出個所以然,就是沒有讀懂《道德經》的玄,還在皮毛上打轉轉。

    --------------------

    世界並不是豐富多彩的,但我們用豐富多彩的眼睛去看它。

    王鴻飛

  • 7 # 風如鐵

    玄者,多向不確定性即為“玄”。

    “玄之又玄”說的是“各種各樣的事物運動變化”。也即“眾道執行”的多樣性。有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社會的,人情世故的,各種各樣的道的執行。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說的是“道的兩個方面是認知世界的關鍵所在”。

    它們分別是需要探索發現的“未知之道”,和需要運用實踐的“已知之道”。

    它們是同一個出處“道”(同出而異名),同一種稱謂“道”(同謂之玄)。

    直譯過來“這兩個道,同一個出處,同一種稱謂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很多很多,是巧妙認知世界的方式方法”。

    而“未知之道”,“已知之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果”,“陰、陽”,“無、有”等。

    如,“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萬物之始”指事物發展的初始狀態,它們是隱藏的,收斂的,人們尚未發現的醞釀狀態。屬於事物運動變化的未知之道,簡稱“未知之道”。

    “萬物之始”中,“母”指複製,仿製,模印等,事物運動變化的執行過程。它們是明顯的,清晰的,人們心知肚明的,屬於事物運動變化的已知之道,簡稱“已知之道”。

    “名”指體現,現顯。如名譽,名義,名字。

    翻譯過來就是“未知之道體現事物的醞釀狀態,已知之道體現事物的執行狀態”。

    “因者”由於其隱藏的(陰),收斂的,人們尚未發現的(未知),所以稱為“未知之道”。指未知事物的運動變化造就了事物的起因。

    如,東莞殺人事件,是因為我們未知的“黑中介”胡搞完成的。這個“胡搞”也是一種事物的運動變化,也是一種“執行之道”。

    而黑中介的這種“胡搞”造成了殺人事件的“果”。這個“果”也會運動變化,也是一種“道的執行”。

    可見,“玄機”就是我們常說的“機會”,而我們都明白“機會”指一種可能性,既有成與敗的可能,也有大成小成的可能,還有轉行的可能。

    也就是“一個因多種果”,除非所有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都具備才可能是“一因一果”。

    這就是“玄”的本質,多向不確定性。

    特指眾道執行的多樣性。

  • 8 # 頂級風聲DU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乃是生育萬物之空間,所有的生命都在黑暗中孕育。這個玄非光明與黑暗之玄,應該是高維度的空間稱之為玄。生命的孕育其妙無窮,其玄難解,故而為玄。

  • 9 # 思思思行行

    太陽落山了,明天依舊升起,

    燕子飛走了,明年還會再來,

    春天過去了,明年仍有春天,

    ……

    這都是“玄之又玄”!

    玄,沒有玄機,只有迴圈往復的本意,可引申為有張有弛,有剛有柔,有得有舍等等。

    沒有不落的太陽,

    沒有完美的聖人,

    《道德經》的“玄之又玄”,告訴我們: 人,不能一味地追求某一事物,比如金錢、名利等等,弄不好一夜回到解放前,竹籃打水一場空!要懂得適可而止,才可以久褒之!

  • 10 # 聖賢書院—唯一

    玄就是由凡入聖中間那個屏障,突破了就不是玄,突不破就是玄。由三維思維進行四維思維空間的中間屏障,突不破即為玄,突破了進入了四維空間就不是會了,所以說眾妙之門玄之又玄。

  • 11 # 歷史的慣性

    現代語境下的“道”,至今還無人闡述明白獲得大家公認和指導當今社會,以現代人的邏輯去揣測老子的思維,實乃刻舟求劍

  • 12 # 王簡論道

    解讀《道德經》,首先弄清楚每一個字在老子時代是什麼意思?多義字的話結合上下文,弄清楚老子文中是指哪一種意思。這就中國傳統研究學問的第一步:訓詁。

    解“玄”字也不例外。

    “玄‬”其本義是赤黑色,赤黑色顏色較為模糊,由此引申出深奧,玄妙等意思。玄為懸的古字,表示由繩懸掛,又引申出天空,幽遠等意。

    “玄”在《老子》文中顯然就是“深奧”、“玄妙”的意思。

    這並不夠,“玄之又玄”,才入“眾妙之門”,能解出一玄是什麼,二玄是什麼,才是最精華之處。

    這裡只公佈答案:一玄為“無”,二玄為“有”。有,無相生。無中生有,有有相和,有無相合,生萬物,眾妙之門也。二玄解不開,老子云,未入妙之門也。

  • 13 # 獨一無二的龍的傳人

    謝謝邀請。玄就玄在磁場的相互感通上,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又出現效能,這人能看到,所以感到不可思議。比如當修者頓悟剎那就是修者的無極場與道無極場相統一了,此時就會覺得人在道中,道在人中,人就會有了先天元神,人心神的本底功能呈現,此時先天元神就會和身體這個陰神相互負抱,感生元炁這萬物,人體便複製了宇宙規律,奇妙吧。道與人體場的感應,由於感通層次不一樣,入靜不一樣,會有多種表現,有的哭,有的笑,有的自發動,有的通經活絡,

    有的會透過天目,頭頂與天地聯通,感知別的事物微妙場勢變化,從而出現超自然現象,不用眼耳鼻舌身意而可以直覺到。直覺能力在經中叫玄德。玄牝也是由於調整身體場與意識場,使之柔靜融合,使人與道相合為一,這種相合,人們叫玄同,也叫道生一,得道同時感生萬物元氣,元氣通經滌絡,使身體能量得補充而生命長存,所以叫浴神不死,是為玄牝,玄牝之門為天地之根,這裡的天指心神,地指人體。

    總之人體是很奇妙的,可以成為人們探索宇宙奧妙的神器。道德經預示著場的存在,場是玄妙的根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14 # 溪谷論道

    這種問題已經誤入歧途,已經掉入道毒的思維框架,喜歡扣某個字,而不是文字邏輯,那必然淪為道毒,也是儒毒的附庸。

  • 15 # 船上公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一玄為名,二玄為欲。欲與名是對立而又統一於“妙無”,兩者都是“有”。欲生名,名生欲。

    看到別人穿好看的衣服,有“漂亮”之名,名激發“佔有慾”,欲促成行動之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就是玄。

    微妙玄通。先有“微妙”,後有“玄通”。微妙為“無”,無中生“玄”,玄而得“和”,和而通之。

    什麼是“通”。《鬼谷子》講,養志則心通也。養志者,心氣守一而無為。

    未得一者,玄而不通,欲而不得。

  • 16 # 七寶歌

    玄,是老子道德經的的常用字,它有幾種意思。

    1.玄,就是光線透過小孔成像透鏡成像的光線示意圖。

    人類觀察事物的是認知過程的兩個主要關鍵點。道德經第一章有明確定義“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此兩者,指上句的眇-妙,事物的本質,及噭-皦,事物的表象。

    同出而異名,意思是眇和皦是一個事物的同一種特性的不通表現形式,一個是內在的一個是在外的,所以名字不一樣。本質jiao眇,目力不及的事物內部本質特點。表象jiao皦,事物表面的光澤代表的是事物的在外的規定性。

    同謂之玄。就是玄的定義。同謂之玄,都是一個人類認知的過程,也就是說老子認為認識事物的表面特性,和認識事物的內在的本質特性一樣都是人類的認知過程。都叫做玄。

    玄就是認知過程。老子用的玄,就是兩次認知過程,第一次眼睛看到事物的表面,這個過程的實質就是眼睛凸透鏡也,觀察事物的外部表面,成一個像,傳輸到大腦,一個過程的光線示意圖就是一個玄字(見甲骨文)。這次成像如同照相機,我們會得到一張事物的在外的特製的照片,相也。

    人類認知還要經過第二階段透過各種方法繼續觀察上手觸控,聽聽聲音掂掂重量……很多很多種方法逐漸有了一個這個事物的第二次成像,這個像,就叫做象。也就是事物的本質屬性價值意義等等規定性。

    這就是玄的本字本義。

    光線透過小孔成像或經過透鏡成像的光線示意圖。

    接下來“玄之又玄”就是“成像成像再成像”,由此來描述人類不間斷的認識世的認知過程,從未停歇。

    於此同義的,還有是為“玄德”,玄德,就是道在人間的成像,也就是德的照片。還有玄同,也是照片相同,或成像原理相同。

    2.玄由此延展引申出好多好多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00家中企選擇退出,進口總額突破3萬億,中國產晶片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