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心吾700

    誰是真君子,誰是偽君子,誰又能說得清楚。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躬謙下士時。如其當年身便死,一場真偽誰能知。《水滸傳》作者對宋江其人的刻畫描寫恰道好處,他曾攻經史,亦有權謀為他定下基調,忠義兩全又精通黑白兩道,衙門刀筆吏的生涯,決定了他遊走江湖處事圓滑的本性與臉譜。梁山賊寇綠林好漢的首領與正人君子的身份相去甚遠,而應該是三教九流都很認可,接地氣有凝聚力呼群保義綜合性的人物。

  • 2 # 二月楊花

    其實從施耐庵的本意來說,他是想把宋江寫成一個完人,但正如《三國演義》想把諸葛亮塑造成智慧的化身,結果反而顯得“多智而近妖”一樣,把宋江在忠孝和義氣、仗義疏財等幾方面都表現到極致,有時反而適得其反,讓人覺得虛偽。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他在清風寨跟花榮殺了劉高,打敗進剿官兵,收服秦明,領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投奔梁山,這已經是公開對搞朝廷,下決心造反了。

    但後來中途回家奔喪被抓,刺配江州途中再被請上梁山時,就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先是堅決不肯上山,說這是“陷我於不忠不孝之地,若是如此來挾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並真的“把刀望喉下自刎”。就連花榮要給他開枷都不肯,說:“賢弟是甚麼話!此是國家法度,如何敢擅動!”

    後來好不容易上了山,還是不肯去掉枷鎖,“只和兩個公人同起同坐”,又是以死相威脅,又是淚如雨下,拜倒在地,最後只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執意要起行,儼然是鐵了心要做忠臣孝子。

    小說在這裡對這種轉變的原因還是有所交代的,就是因為宋太公一再囑咐他不要梁山泊的人玩,以免“教人罵做不忠不孝”。但就因為這樣幾句話,就使他態度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跟之前判若兩人,未免有些不合情理。

    而到江州沒多久,他就在潯陽樓上題下“敢笑黃巢不丈夫”的反詩,似乎又將宋太公臨行前叮囑的要他“寬心守耐”,“早得回來,父子團圓,兄弟完整”的話拋在腦後。雖然是酒後,但這種為了情節發展的需要而安排的選擇性遺忘跟前面的堅決態度還是顯得不夠一致,讓人覺得假。

    後來被拷問出與梁山的關係,問成招狀,要押去市曹斬首,被梁山眾兄弟劫法場相救後又欣然入夥。前面是寧願死也不入夥,這裡是因為不入夥就得死,所以毫不猶豫地入夥,這種轉變再次顯得矛盾。

    如果站在施耐庵的角度想一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宋江這個人物真的不好處理。

    一方面,要把他塑造成極忠極孝之人,因為他是男一號,必須有這樣一個人,小說才能寫成一部宣揚忠孝的正統思想的書,才談得上政治正確,而不是一部“誨盜”的反書。

    另一方面,這個人要坐上梁山頭把交椅,在業界有絕對的威信,從而帶領兄弟們招安,在這個義氣至上的圈子裡,他在這方面又必須是接近完美的理想人物。

    總的來說,施耐庵還是做得不錯的,忠孝和義氣在宋江身上還是顯得比較統一、和諧,兩種品質都是深入骨子裡的,並不虛假。當他被迫做了梁山的帶頭大哥之後,他實際上處在一種忠、義難以兩全的尷尬境地,而他努力要做的,就是化解這種兩難,所選擇的道路,就是招安:一方面,是對皇帝、對朝廷“忠”;另一方面,兄弟們也因此可以封妻廕子,洗白“汙點”,博個青史留名。

    這樣的構思真是天才,情節的整體邏輯非常完美!但在具體情節的處理上,要做得嚴絲合縫真的是太難,有時難免出現勉強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偽君子的印象就是這樣來的。

  • 3 # 誰是我知心

    宋江不是偽君子,宋江是一個深受中國古代傳統儒學文化影響的小文人,有虛偽奸詐的一面但忠君報國是他的一生追求,他的職位讓他接觸了一些江湖人士和黑道中人,仗義疏財又使他深受這些人的敬重,為這些好漢謀得一個好前程,使得這些本領高強的好漢能為國效力才是他真正的想法,無奈腐敗的朝廷給他下了一個套,宋江太幼稚了,他以為天下都是好人,雖然宋江該死也做過幾件泯滅人性的事情但不是偽君子。

  • 4 # 王誠道

    宋江在水滸裡面確實是一個偽君子。他從一個小史一步一步的爬到這個梁山的頭把交椅。這裡面智多星吳用起到很大的作用,梁山108好漢,基本上都是犯過罪的。或者是無奈而犯罪殺人。這裡面多多少少都有宋江的作用。如果宋江不默許的話,他們就不會這樣做。他就是好人,他做壞人,別人去做.這不是偽君子,那還是真小人嘛。所以在後面入雲龍,公孫策就離他而去。在後面召安後的戰鬥之中,也就逼迫公孫策。逼迫他來幫他出謀劃策。他沒有用正常的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華為把晶片研製出來,那是不是我們的手機就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