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鄭繼文1

    民俗會消失嗎?題目問得比較大,還值得說道說道。民俗作為傳統文化,有其歷史記憶,又有其民族民族,有些民俗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升為高雅文化,比如詩歌從詩經的民歌小調上升為各種格律詞牌詩詞,年畫上升為文人雅士的中國畫,民間小調上升為中國傳統曲藝和戲劇。有些民俗來源於祭祀和慶典,這兩類方式有些成為具有宗教信仰的社會活動,有些成為帶有迷信色彩的民間活動 。總之,這些民俗文化,暨帶有豐富的歷史文明記憶,又以其獨特的民族文化藝術含量,成為中華民族這棵大樹的各個分枝。我想,就拿我們每個人都能遇到的祭祀活動來說,單單用迷信來一概否定顯然不妥當,要知道,維繫中華民族這個根系的紐帶,往往就是這些帶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動。這種祭祀活動基本上和婚慶活動、節日慶典、民歌、傳統劇目一樣,都具有維繫民族感情傳承民族歷史的延續作用和紐帶作用。當然,我這裡並不提倡祭祀和婚慶大操大辦,但是也不要一概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禁止這些民俗 。這是因為許多民俗文化都帶有一定宗教信仰性質和迷信傳統,一旦把這些宗教和迷信色彩去掉了,這些民俗文化也會消亡,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是一個難以界定的棘手問題。我想,經過幾千年的民俗文化,能夠存在的就讓其存在下去吧,不要因為其中摻雜著一些與現代科學文明相沖突的一點迷信意識而驚慌失措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不就是這樣保留過下來的嗎!

  • 2 # 鏽劍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普及一下什麼是“民俗”,民俗簡單說就是民間習俗,是指單個民族或單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所約定俗成並且世代相傳的文化事項,也可以說是在人民群眾間普遍流行的風尚、習俗。這裡面既有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習俗,也包含傳統節日中的節日習俗,還包括一些傳統的儀式、慶典等等。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民俗已經被人們遺棄,或者簡化或者淡化,這是合理的,也是適應現代化社會生產所必需做出的改變。然而有很多傳統的節日習俗,仍然有其存在的意義,就拿即將到來的春節民俗來說,目前民間基本還保留著拜年的傳統習俗,而一些慶典習俗,比如舞龍、舞獅、旱船、高蹺等社火,在日常生活中已很難看到,這也就造成了大家所說的年味淡了,過年沒意思了……諸如此類。

    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些適應不了現代社會的民俗消失並不可惜,但傳統節日的慶典習俗,還是應該得到保留。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這些民俗應該也不會消失,比如如今在一些景區、尤其是在古鎮類景區中,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的傳統民俗,雖然是以表演的形式呈現,但好歹還保留著。雖然是商業性,但正是有利益、有收益,傳統民俗的藝人,才會得到傳承,這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舉個例子,前些到在山東的臺兒莊古城,見到了許多的民間社火,古城內從元旦開始一直到三月初,每天都有無數場民俗表演,這裡面不止有社火巡遊,還有地獅、凳獅、火龍以及各種大型新春花燈等等,同行小夥伴都覺得很有過年的氣氛,感覺不錯,這樣子才像過年,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前去瞧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入移動時代了,谷歌為什麼還熱衷於不斷更新Chromebook、桌面版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