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我被上天眷戀過

    士可殺不可辱,這句話出現春秋戰國時期。

    士指的是士族,是最低等的貴族,是一群靠本事吃飯的人。

    士可殺不可辱,指的是,你可以殺了我,但不可侮辱我。也可以理解為,我寧死,也不受你的侮辱。

    士可殺不可辱,主要體現出的是一種士族特有的傲氣。

    由於士都是靠自己本事吃飯的人,可殺不可辱,指的是他們對自己德行看的比生命還重。

    不可辱,指的是不能侮辱他們的德行,在古代一個人的品德和他的地位是相等的。

    西周時,周公在驅除神學的影響時候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罰”從此確立了德行和地位之間的關係。一個人有多大的“德”就能獲得多大的社會地位。

    中國春秋戰國時很注重人的德行,強調德和社會地位還有相應的責任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古代的“德”體現在責任上面,古代分工很明確,你的職責是什麼,你就負責什麼。做好你份內的事是你的責任。你能把你職責內的所有事情都做好,說明你有德。

    這裡所指的完成職責內的事,是秉公辦理,一絲不苟。古代沒有出色完成和勉強完成這種說法。只完成和不完成這種說法。完成了只是說你勝任這個職務,能勝任這個職責,履行好你的職責盡到你的責任就叫德。

    士人是靠“德”生存的,你侮辱他的“德”,其實已經算是斷了他生路,還不如直接殺了他。

    士不可殺不可辱,你可以直接殺了我,但你不能侮辱我的“德”,讓我在這個社會再無立身之地。

    一個靠“德”吃飯的人,你侮辱他的德,就是造謠說他沒能力。

    反正遲早都要死,你還不如殺了我,讓我死的痛快點,還免得留下人生汙點。

    “德”指的是工作能力,還一個“行”結合起來叫德行。

    “行”指的是行為動機。古代士族很光明磊落的,他們有多少能力吃多少飯,靠能力吃飯。如果你要用他,那必須根據他的“德”來給他安排待遇,不能多也不能少。

    多了不受,少了也不受。如果你給他多了,他不會要的,如果你硬給他,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可憐他。他們這麼有傲氣的人是不會接受你的可憐的。你這樣子做,是對他的侮辱,侮辱了他的人品,所謂無功不受祿。

    如果他們受了,從此會抬不起脊樑骨來。用儒家的話說就是“誅心”。一個有骨氣的人,一旦違背了“本心”,那麼他們就會變成軟骨頭,從此行屍走肉,失去自我,成為財物的傀儡,這是他們非常不能接受的。

    如果你給的俸祿低於他的能力,他們也不會接受,因為一旦接受就等於接受了你對他的侮辱,對他能力的質疑。他們那麼驕傲的人怎麼可能接受你這樣侮辱他。

    士人講究憑實力吃飯,憑本心做事,不允許任何人侮辱他們的“德行”。

    在“德”上面受辱了,那就是死。在“行”上面侮辱了,就會離你而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人過七十不走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