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非知名情感磚家
-
2 # 還是生活那些事兒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反感相親
一、直來直去的程式感。沒有浪漫和神秘,也沒有儀式感,開門見山直奔結婚主題,從第一句話開始,就圍繞著錢、房、車、工作等敏感話題滔滔不絕,實際上更像一場交易。
二、來不及化解的挫敗感。多次相親不成功,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令人崩潰。特別是遇見人前不語背後挑刺的,久而久之,提起相親就無限反感。
三、對遇到奇葩的恐懼感。相親市場魚龍混雜,但一不小心就會遇到媽寶、倡守男女AA的、雞賊摳門的、奇笨無比的、狂傲自戀的、甚至動手動腳的……反正沒有一個正常的。所以如果那段時間運氣不好,還是別去相親了。
四、推銷產品式的職場感。相親本是為了碰撞愛情,但開場白無非就是:性別、愛好、學歷、資產、家庭情況、性格、未來規劃等等。如同熟練地背誦產品說明書,毫無波瀾。這樣的相親,誰會喜歡?
五、父母催婚下的被迫感。年輕人反感相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被迫相親。那種感覺好像除了結婚生子,其他事情卻不重要。沒有人會在乎你的想法,你事業上的成就他們視而不見,無論你怎麼反抗都無濟於事,因為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都是為了你好”就讓你深深的無力。
相親只是形式,只是認識優秀對方的一種途徑,最重要的是兩人三觀相合,能愉快相處,願意攜手終生,年輕人不必反感,也不必介懷,要相信,你的人生,只有你說了算。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當今時代找物件的渠道較多,每個“剩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由於時代的發展,和網路的發達,與過去相比,也讓人們的戀愛觀和戀愛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無論男女,見到心儀的帥哥美女,大膽搭訕索取聯絡方式的情況司空見慣,就算稍微羞澀一些的,也會盡力透過別的方式儘量取得和對方的聯絡,由此展開愛情攻勢。
這樣的場合幾乎沒有限制,參加朋友的婚禮、或與同學朋友聚會、甚至旅遊時、公共交通上等等,只要是見面的機會,都有可能發生上述的情境。
大家應該經常見到伴郎喜歡上伴娘,或反之,或互相喜歡之類的情況大抵就是如此。
至於在網上,由於開始時不見面,互相的好感可能因為一段文字或一張照片引起,那麼彼此的膽量就更大了,於是網戀也成了戀愛的一種主流方式。
可以說,無論你的工作環境見到異性的範圍多麼窄,或者你是宅男宅女,只要你條件不錯,你都有把自己推銷出去,或者追到異性的可能。
剩下的大都是些,性格內向,綜合條件稍差,或者情感上啟蒙較晚等在某些方面確實“困難”的群體。
可以想象,對於這樣的戀愛老大難,你認為多幾次相親就能脫單的了的嗎?
2、相親物件條件所進行的匹配沒那麼精準當今社會,由於思想的轉變,社會容忍度高,也使得個性能得以張揚,每個人的喜愛,可以大膽盡情地展示和追求。
擇偶方面更是如此,因為它和一個人的快樂與否過於密切相關。因此尋找戀愛物件也變的過於精準,顯示出“挑剔”的一面。
儘管很多人,可能說不清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樣的,但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卻能搞得明明白白。
再加上現在介紹相親的“紅娘”也並不專業,而且相親也不像過去(男女只要沒什麼大的缺陷,基本上成功率非常高)。
所以現在的相親過程也變的異常短暫,而且大多以失敗而告終,這是時代使然。
3、相親之人多少有些“剩人”相輕的味道如同“文人相輕”一樣,除了少數人之外,大多被逼婚的都是年齡較大的剩男剩女。
由於自己尋找戀愛物件的接連受挫,也是的這些“剩人”們,心態也會從質疑別人(認為沒有合適自己的)到質疑自己(認識到自己有不足),甚至到質疑人生(認為社會不公平,如別人為什麼帥或偏亮,為什麼那麼有錢等)的轉變。
一般來講,從心理學上來講,“剩人”們或多或少對自己是不滿的,有時這些不滿會在“潛意識”裡,只是自己意識不到。
當“剩人”碰到異性“剩人”時,會將對自己的不滿,投射到對方身上,多少有些“歧視”的意思。
這也是我所認為的一種“剩人相輕”的理論。
由於雙方見面前,都對對方的基本資料有所瞭解,先入為主的思想,會阻礙他們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和對待對方,於是沒有相親後,沒有碰撞出火花也是一種必然。
小結:總的來說,年輕人之所以反感相親這一形式,除了一種逆反心理之外,更多的原因應該是以上幾種。
當然了,相親也是一種尋找有緣人的主要補充形式,對一下“老大難”的剩男剩女,還是有一定的成功率的。
另外這也是中國的一項古老傳統,只要我們每個人做紅娘時,更用心一些,成就姻緣,吃大鯉魚(豫南農村,新人結婚要請紅娘吃大鯉魚)的機會還是會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