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慣性失憶3

    簡單講,因為劉邦他們才走到一起,沒有劉邦連他們自己在哪都不知道。兵強在於凝聚,沒有旗幟沒有信仰,拿什麼去動員起義?你以為一群大頭兵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冒著被誅九族的風險去造反。單論能力智謀他們確實有這個實力,但天下初定,以傳統政治家的覺悟應該是休養生息,而不是再起內亂。就算他們聚在一起打翻了劉邦,然後誰適合當皇帝呢?當然是他們誰都不適合。韓信更像一個職業軍人,有足夠的覺悟做一個將才;蕭何左右逢源,更適合做一個內侍大臣,也就是相才;張良集儒家法家道家於一身,更像一個足智多謀的學者,出世可能才是他最好的歸宿!

  • 2 # 巴蜀秀才

    韓信只能為將,帶兵打仗。雖然他有野心,但優柔寡斷,很難成大事。蕭河在秦朝時為官,隨後跟劉邦南征北戰建立漢朝,忠心耿耿根本沒有反心。張良家族幾代為官,他幫劉邦消滅了秦朝,放棄了高官厚祿迴歸田園…

  • 3 # 漁岸踏歌

    歷史發展趨勢總有個社會規律在左右。秦末大亂,整個社會需要的是大治,尤其是需要休養生息!劉邦建立漢朝後,就是採取無為而治的國策,輕徭薄賦,給予人民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這個時候,無論誰發動戰爭都是不得人心的。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蕭何,張良,韓信三人被稱為漢初三傑,劉邦曾給予高度評價。蕭何有治理國家, 統籌物質,不絕糧道的管理才能;張良有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才幹;韓信有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軍事才能。但他們三人說到底還是屬於將才,而不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

    劉邦儘管出身市井,以一介草民之身,最終奪得天下,恰恰證明了他的卓越政治才能。在攻取咸陽,困守漢中,對壘滎陽,白馬盟誓,等等關鍵時刻,無不體現了劉邦的領袖風範!

    在與群臣的朝夕相處中,他的領袖魅力已經征服了絕大多數將領。有造反想法的人,不一定有造反的能力。有能力的人,懾服於劉邦,不敢謀反。

    劉邦入主長安後,張良就告老還鄉,蕭何自汙以自保,張良被監督難有作為。他們三人連見面都不可能,哪裡還會共謀造反!?!

  • 4 # 劉全坤書法

    蕭何、張良、韓信不可能聯合起來,就算三人想聯合,那也是劉邦把刀架在三人的脖子上。劉邦又不傻,怎麼會把刀架在三人的脖子上,要架也是一個一個地架,拉一個殺一個,一個一個地殺,哪個皇帝不是這樣做的?但是,哪個大臣在刀架在自己脖子上之前,看見刀架在同伴脖子上,捨身去救同伴的?歷代都有功臣陸續被殺的教訓,但歷代不乏皇帝功臣。韓信的教訓歷代人都知道,但歷代都有很多韓信式的人物。皇帝為保皇權而殺人,大臣為保將權、相權而丟命,根子都在一個權字。對權淡然了,性命便無憂了。

  • 5 # 馬振廷wQuX

    想造反晚矣,早期只拼命立功,不設防帝王成功後殺功臣,玩真的時已沒兵權,看不透帝王早有預謀,在用人之際開始怎麼殊殺功臣的錯施就想好了。用毒者多先製出解藥後才使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麥降價,玉米降價,化肥卻在漲價!農民怎麼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