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野武將

    這真的是很好的問題。

    簡單來說是因為唐代統治階層都聚居在兩京地區,只有兩京呆不下去了,才會搬到地方上去。宋代情況就不大一樣了,地方上不錯的家族,也有機會進入政治、文化的核心圈。

    所以打個比方的話,唐代的兩京就像現在的北上廣,權力、資金都在這裡,如果人脈廣的話,機會也多。當然生活成本高得一塌糊塗,別說一般人了,就是很有本事的人也不一定能買得起房。唐代的其他地方可能就像現在的五六線開外的城市了,比如我老家全椒,生活節奏比較慢,物價也比較低,沒有太大的壓力。但是這些地方也遠離政治、文化的中心,即使能夠取得相當的成就,也不太容易為人所知。

    那麼唐代有沒有二三四線的城市呢?也不能說沒有,就是很少。比如當時的江陵、襄陽,可能比較像現在的天津,兩京的人也許在這裡有房子。北京如果太貴了,住不下去了,就搬過來。還有長三角的地區也在發展,杭州、湖州這些地方,也不斷有新的家族搬過來,可能和現在的杭州有點像。從兩京搬出來,住到這些地方,生活成本是下來了。但是損失也很大。最主要的是人脈。和京城的姻親啦、朋友啦,關係就淡下來了。小孩子再要結婚找物件,也只能找當地的家族,和兩京的關係就更遠了。

    晚唐到南宋,中國社會有了很大的發展。一定要打個比方的話,就是二三四線城市發展起來了,不僅數量更多,不光是襄陽、杭州那兩個地區,各個省都有新的發展。同時,江南的人口、經濟進一步發展,不光是長三角了,江西也成為新的文化中心。這就相當於不光有北上廣三個大城,深圳啦、南京啦等等等等,都成為很有活力,很有潛力的地區。這樣,在這些地方計程車人也可以受到很好的教育,形成自己的文化圈。這些文化圈的成就可以不亞於北宋的開封、南宋的杭州。這樣一來,就不一定要住到首都地區去了。

    關於唐代的首都圈,推薦一本書:譚凱著:《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這書就會很詳細地告訴你,在唐代居住在首都可以建立起怎樣的社交網路,基於這一層層的關係,可以獲得怎樣的好處。

  • 2 # 從沛縣到鳳陽

    這個觀察很細微。文學作品的表達自宋開始,確實有了較大的變化,在唐時期,文學藝術是高雅的事情,主要是為貴族服務的,可是自宋開始,文學藝術開始走向通俗模式,為更多普通老百姓服務。

    這其中,有個重要的變化就是自宋開始,程朱理學在思想上開始佔據統治地位,不再像宋以前那麼奔放瀟灑。許多有理想有才華的文學藝術家不再居住帝都,也不再描述帝都的事情,而為普通百姓服務的通俗文學藝術,自然也會收集民間的事情。

    再有一個原因就是自宋開始,全國的繁華城市不再侷限於帝都,而是全國範圍內普遍開花,許多文學藝術創作就是從這些城市出發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床車自駕遊路上可以帶卡式爐及氣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