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三凸

    1882年,當時還是大清朝屬國的北韓發生內部動亂,漢城駐軍殺了執政大臣、焚燒日使館。覬覦北韓已久的日本立即出兵。清政府接報後,也立即出兵平亂。

    當時,提督吳長慶率三千人前往。隨員中,有一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名為袁世凱。

    袁世凱跟隨的是張謇。張謇是晚清狀元,後來成為著名的實業家。1881年,袁世凱到山東投靠父親的好友吳長慶,並拜於張謇門下。在張謇的推介下,袁世凱得以隨軍赴韓。正是在這一次外派,袁世凱顯露出了優秀的才能,得到中韓兩方的認可。平亂之後,袁世凱留在北韓負責練兵,成績斐然。

    1884年,因中法戰爭中國失利,北韓內部親日派受日本使節蠱惑,發動政變。日軍佔領皇宮,親日派奪得政權,親華派大臣被大肆殺害。駐守北韓的袁世凱迅速出兵,攻入皇宮,擊敗日軍。

    經此一戰,袁世凱深得李鴻章的認可。李盛讚他“天下奇才”,“膽略兼優,能持大體”,於1885年升為知府,加三品銜。張謇認為,袁世凱是個權力慾極強的人,他剛到北韓的時候就有統治北韓的打算。不到一年,他成了大清在北韓權力最高的人,不僅負責商務,外交、內務都要聽他的意見。

    甲午戰爭之後,袁世凱負責在天津編練新軍,升為直隸按察使。維新變法期間,以開明派自居,獲得康有為的信任,被康推薦給光緒帝。在慈禧發動的戊戌政變中,袁出賣了維新派,成為關鍵人物。實際上,袁世凱對局勢觀察得非常清楚,很早就站在了勝利一方。

    1899年,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在義和團“拳亂”期間主張嚴厲鎮壓,獲得各列強的好感。辛丑之後,慈禧不得不開始新政。此時,朝中重臣李鴻章、劉坤一、榮祿相繼去世,張之洞年近七十,唯有袁世凱四十多歲,年富力強,代替了李鴻章的地位,朝中無任何人可以制衡。

    沒幾年,慈禧去世,袁世凱成為事實上的權力中心。這種地位,也無怪乎辛亥之後,他有稱帝的念頭。

  • 2 # 夏雨風

    慈禧太后末年就已經鎮不住袁世凱了,辛丑條約後,清政府賠償鉅款已經被列強壓得喘不過氣來,慈禧太后還要將光緒帝先弄走,再拉上一個啥也不懂的小皇帝溥儀來墊背,然後撒手而去。袁世凱此時羽翼豐滿,可以左右逢源,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內憂外患,內外交困,清王朝將傾大廈搖搖欲墜。武昌新軍打響了推翻滿清的第一槍,宣佈獨立,獲得多省響應。

    袁世凱此時一面同革命黨人談判、討價還價,一面逼清廷禪讓,以換取當大總統。

    清王朝已是千瘡百孔,各地脫離清政府而獨立,溥儀之父攝政王等已是形同虛設,調動不出一兵一卒,任袁世凱肆意擺佈了。

    袁世凱兩面通吃,逼清帝禪讓,給予最優厚皇家待遇,然後坐上了大總統寶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究竟是什麼限制了中國產車設計師的設計思路,是腦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