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和遠方yuaitogxing

    怎麼形容呢?太苦了!尤其是農民就更苦了。當時我們國家為了工業化,為城市人口設定了基本生活保障,就是定量供應糧食,雖然不能有吃的好,但絕對餓不著。而在當時糧食產量極低的情況下,農民生產的糧食去掉交公糧,愛國糧之外,還要留夠牲畜吃的,剩下的才是農民可以分配的糧食。如果是豐收年,農民還可以勉強度日,如果碰到災年,那麼農民只好餓肚子了。只有糧食中摻麩皮,瓜菜代,野菜甚至很多人挖老鼠洞裡的糧食吃。

    這都是災年中不錯的地區,在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因餓肚子沒法生活逃荒的很多,他們大都是逃到東北,新疆,內蒙等人煙稀少的地區,或是打短工,或是流浪要飯,碰到有的生產隊人少地多,在加上本人農活出眾,基本就落後下來。我的母親就是在她十幾歲的時候隨姥爺姥娘全家從安徽來的東北。那是六二年。那一年全國都糧食緊張,農民為了活下去只能四處逃散,求一條活路。

    我們這裡現在居住的人都是六七十年代逃荒過來的,在六十年代前,這裡荒無人煙,來的人在這裡用石頭,黃土,柞樹和草蓋起了馬架子,也叫地窩子。隨著來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村屯。直到六五年我們這裡才設立公社,才有了生產大隊和小隊。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才有了正式的地名。

    當時來的人不但有山東,河北,安徽,四川,河南,天津,還有遼寧,吉林以及少量的黑龍江人。座標,內蒙古呼倫貝爾市。

    珍惜現在的生活吧!沒有土地承包制,沒有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我們農民還會窮下去,你再能幹也撐不起那片天。

  • 2 # 沿用原來名號

    那些吃著廉價的商品糧的非農業人,高調讚美那個年代如何公平。你們可曾想過當時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的感受嗎?種糧人卻沒糧吃,這對他們公平嗎?

  • 3 # 大漠石頭棚

    反右,人民公社,大食堂,大躍進,大鍊鋼鐵,浮誇風,大饑荒,文化大革命,批鬥老師,批鬥領導,夫妻鬥,父子鬥,兄弟鬥,互害互鬥,割資本主義尾巴,早請示晚彙報,武鬥,停產鬧革命,停課鬧革命,大串聯,紅海洋,……。

    運動連綿,折騰不休,不堪回首。

  • 4 # 小草

    我也是46年出生在貧苦家庭的人。有同感。那時社會財富底子薄,人們都不富裕,但是社會公平。風清氣正,除了被專政的物件,大家都在互相幫助。每天充滿朝氣的快樂的生活著。

  • 5 # 耕地老黃牛

    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出生人,當今還大有人在。五年前國家統計的老齡人,都經歷過那個年代。

    說心裡話,那時是人民公社集體時代,幹部們一心為民的領導,菅理完善的生產隊,糧食產量高,勞動日值高的,生活很好過,不會受餓。有些幹部懶散的,自私的,生產搞不好,產量底,勞動日值底,生活是艱苦。那時計劃經濟,生活物真都是憑票供應,一視同仁,青年成家簡單,有人介紹或親朋牽線,就不成問題。集體時代只要家中勞動力足,日子可以說無憂無慮。

    那時代,小病不出村,村村有赤腳醫生,藥費集體有公益金結付,讀書小學不出村,學費書費不超二元。這就是那時代的基本情況。

  • 6 # 煥芹5

    兄弟姐妹多,

    吃飯有地瓜,

    碾磨推生活,

    床上用品特,

    衣服都一身,

    家庭人真心,

    房屋小的見,

    上學在農村,

    叔公伯母親,

    糧油不如今。

  • 7 # 宛雲018

    有幸經過那個年代,一人帶兩孩生活,在農村企業工作二十年。期間自己生病住院三次,單位領導關心,派車送縣城醫院,派同事或請護工照顧。醫藥費護工費全報,自己工資全額領。孩子生病住院,也是單位叫救護車上醫院。雖然費用自付,但是單位給的補助超過了費用。當時年輕,沒在意,以為理所當然。現在想想,特別感謝感恩那個年代,如若不然,我可無能順利將兩個孩子養大啊。

    懷念以往

  • 8 # 老歌199

    當時的生活,人民大眾是幸福的。

    當工農兵並不覺得是社會底層人,決不會受到社會歧視,不會被視作弱勢群體。

    收入分配是幹越艱苦、越累、越重的活,收入就高,一線職工收入高於後方職工,工人收入高於幹部,到艱苦地區貧困山區工作有補貼。

    單位和組織就是老百姓的靠山,個人有困難,集體會幫助解決。人們崇拜有技術的師傅,當一個八級師傅很自豪。當工人嚴格執行8小時工作制,決不會隨意剋扣工人工資,也不拖欠工資。上班免費發勞保用品,單位有交通車、食堂、醫務室、託兒所、幼兒園、中小學,職工的後顧之憂全解決了,非常安心上班工作。

    醫療、教育、養老都不用愁。社會風氣好,處處學雷鋒做好事,壞人壞事無處藏身,小孩子不擔心被拐賣,婦女走夜路不擔驚受怕。

    人們吃的是純天然綠色食品,那時醬油的香味現在已是奢望,那時吃雞鴨肉魚的,什麼雞頭鴨脖豬大腸等“下腳料”都是扔了的,沒人拿它當寶貝,那時上不了檯面的野菜現在還賣那麼貴。孩子們上學很快樂,很少有近視眼,身體普遍棒棒的,兒童的童年無憂無慮非常快樂……

    總之要說的太多太多,一下也寫不完。現在有些漢奸西化帶路黨千方百計造謠誣衊詆譭那個時代,希望大家要擦亮眼睛。

  • 9 # 湘江評議

    一個時代過去,新的時代到來,在物質與精神生活上已沒有可比性,比來比去更沒有半點實際意義,也推動不了社會的發展。

    六七十年代物資緊缺,必須依靠計劃經濟,才能做到人人有飯吃。那時候教育公平無論幹部和農民子女,學費每期一律2.5元,同桌的你不分你父母是什麼,同學們相處和睦平起平坐。赤腳醫生治病醫藥費幾毛錢,有單位住單位的房子,沒單位住自家的土磚房,每多生出一個孩子,生產隊增加一份口糧,雖然坐著拖拉機或騎腳踏車出門,人人心裡都有幸福感。後來,到了計劃生育時代,不準生偏要生,是因為即使是超生也分口糧,生活有保障自然天不怕地不怕了。

    現在生活條件和水平提高了許多,但吃香喝辣啃山珍海味總是那一小部分人。提高出生率變成了降低出生率,這就是兩個不同時代最大的差別。

  • 10 # 雙猴機杼

    六七十年代雖然物資相對供應不足,有些物資還憑票供應,沒感覺到有多大困難。尤其是進一七十年代後,雖談不上每天大魚大肉,憑家裡幾口人的票證每週吃一次肉還是有的,除此,市場除了沒有牛肉賣(牛受保護,沒經過批准不準宰殺)雞鴨魚肉蛋都可以買到,並不缺。那時物價十分穩定,更沒假貨,真正的貨真價實。:

  • 11 # 神秘芒果dk

    四九出生的,六七十年代是比較窮,但是生活是正常的,做事沒人騙,吃食少而夠,孩子們自由成長,有病看醫生不愁沒錢不給治,找任何單位組織辦事不用送禮,一人有難眾人都願意幫。唯一一點不足的是我家是地主,運動其間得接受幾天批鬥,平時生活和群眾一樣。

  • 12 # 雨露春風

    那個時代是進步的時代,發展的時代,蒸蒸日上的時代,人們有信仰,有希望。雖然生活條件不可能達到現階段的水平,但人們能夠理解,對生活條件逐步改善充滿信心,社會公平正義是那時的主流!凡經歷過的人,只要是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都會客觀看待,並會懷念那個時代!

  • 13 # 孤竹華人1

    我六十年代上學,七十年代工作,工資從剛參加工作時的39.78元漲到46.55,雙職工,生活無憂,工作順利。社會風氣良好,人民生活幸福。

  • 14 # 幸運糯米wXx

    六七十年代的人雖然窮一點,但是我覺得那個時候的人,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很好,政府部門也不會亂收費亂執法,當時的工會很關心困難職工的生活,好好。

  • 15 # 心語34360

    別的不說,就說六七十年代的自然環境,那真是春天是春天,夏天是夏天,秋天是秋天,冬天是冬天。那時候是真正的山青水秀、碧空白雲、蛙鳴鳥唱,夜空星瀚燦爛,白日豔陽多情。

  • 16 # 老槐樹60456636

    1978年縣醫院生孩子4.98元。

    1979年縣高中學費2.5元。1973年底我在這所中學高中畢業。

  • 17 # 老氣橫秋lcz

    我是一九七0年進廠當工人的,每月伙食費10元,工資中扣除,到手現金10元。在廠伙房就餐,兩個饅頭四兩,約合一毛二分錢。秋冬季節一份菜(紅燒蘿蔔丁、燉南瓜、燉白菜)5分錢,帶點豬油渣,很香。想改善一下生活,夏天有燒芸豆、妙芹菜,帶點肥肉,一毛錢一份。洋蔥炒肉片1毛5一份,平日捨不得吃。上小夜班(中班),夜餐補貼是1毛5分錢。常常是兩片油炸饅頭,(需外加5分錢,)一碗稀飯,油炸饅頭做的外焦裡嫩,跟油條差不多。

    總之,每月10元錢伙食費,不敢大手大腳的花,1毛5的菜,一月吃上一二次。勉強撐下一個月來。到了一九七七年,伙食費變成了每月12元,吃的飯菜與原來差不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番茄等平臺寫小說收入到底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