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oweiWeng

    自古以來,華人民就敬龍為吉祥之物。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敬重的那種龍是不存在的。傳說中的龍威武宏長,巨大的龍頭上長著尖角長鬚,兩隻眼睛似明珠一般,龍身長滿閃光的鱗甲,腹下有四隻奇異的巨腳,是一種似禽似獸,能大能小,能升能隱,能興風作雨的神異之物。早在1800年前,東漢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中即對龍作過解解:“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春分時節,冬眠的動物開始復甦,這大概就是二月二龍抬頭這一習俗的最早的記載。據說如果到這一天龍還沒甦醒,那隆隆的春雷就要來呼喚它了。

    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國民間的又一個傳統節日——春龍節。民諺說:“二月二,龍抬頭。”顧名思義,春龍節是龍抬頭的日子。

    在眾多的民間節日中,春龍節算不得起眼的節日,但這一天的習俗活動卻很有趣。

    舊時,每到二月二這天,許多村莊裡要舉行廟會,唱大戲,耍龍燈,熱鬧一番。二月初二早晨,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家家戶戶都往家裡引龍。引龍的方式多種多樣。山東、河北、北京一些地方,人們一早打著燈籠到河邊或井裡去打水,一路上還將麥糠、穀糠、草木灰等碎狀物呈線狀撒在地上,就算把龍引進家中了。之後,要燒香、上供,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龍”。希望治水、管水的龍王爺回到人間。在青海省的一些地區,人們是擎著布制的長龍,點亮蠟燭,敲鑼打鼓到附近河灘裡或山泉邊給龍飲水,然後回到農田裡或村道上,再讓龍把水“吐”出來。人們引龍敬龍,為的就是求得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引龍之後,家家戶戶做麵餅,稱為“龍鱗餅”。據說有了鱗,龍就不會受凍。還有些地方要做麵條,叫做“龍鬚麵”。吃龍鬚麵是為了讓龍健壯有力。總之,這一天的食物多以龍的某一部位為名,以取吉利。吃餃子叫“吃龍耳朵”;吃油炸糕叫“吃龍膽”;喝茶要喝“龍井茶”;連烙餅的動作也叫龍翻身。山東一些地方還有煮“面龍”的習俗。面龍是正月十五揑的龍形面燈,點燃後放在糧倉裡,取倉龍引進之義。龍面燈在糧倉放半月之久,二月二早晨放在鍋裡煮食,謂之送龍昇天。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地方的婦女二月二不作針線活,說是怕不慎刺傷了龍的眼睛,有些地方還停止洗衣,唯恐不慎傷了龍皮。所有這些習俗,都表達了人們對龍的愛護和崇敬之情。

    二月二,龍甦醒了,一些害蟲也甦醒了。人們在慶賀龍抬頭的同時,也流傳一些抑制害蟲的習俗活動。

    照房梁。沈大侔在《春風采風志》中說:“二月二……又以祭餘素燭,遍照壁間,有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之語。”說的就是二月二這天,人們用春節祭祀剩下的蠟燭,點燃後照射牆壁和房梁的習俗。常常是邊照邊唱:“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以驅逐害蟲。其實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將要復甦的害蟲被燭光晃照後,容易自動落下來,加以消滅。照房梁,薰蟲兒,實際就是早春季節的一次大掃除。這一習俗活動在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等書中,均有記述。

    吃炒豆,也稱“咬蟲兒”。妙豆分鹽豆和糖豆兩種。炒鹽豆要先把大豆洗淨,再用鹽水煮泡幾分鐘,曬乾後放在鍋裡爆炒,這樣炒出的大豆顆顆裂口,吃起來酥脆不硬。炒糖豆也是把大豆洗淨曬乾,放在鍋裡爆炒。大豆炒熟後即把紅糖或白糖拌入豆內,待糖融化後即出鍋。這樣炒出的大豆外甜內香,酥脆可口。據說吃炒豆就是咬害蟲,使人畜莊稼不再受害蟲危害。這種習俗當然是無科學根據的,但卻寄託了人民群眾的一種願望。因此,二月二,咬蟲兒的習俗就世世代代沿襲下來,直到現在還盛行不衰。

    在南方,春龍節家家戶戶要煎年糕,叫做“掌腰糕”。有一首短詩曰:“二月二曰春正饒:掌腰相勸吃花糕。支援柴米憑身健,莫惜終年筋骨勞。”生動地敘述了吃此糕以求強身健體,以適應繁重的田間勞動的願望。同時,他們在煎年糕時,也是把年糕放在鍋裡煎來煎去翻四遍。“四”、“死”諧音,這一習俗也含有煎死害蟲的意思。

    “二月二,圍倉囤,又囤銀,又囤金。”春龍節圍倉囤是一種很有趣的習俗。囤,本來是用蘆葦或荊條編成的大型盛糧容器。二月二天亮之前,人們在穀場上,院子裡,用草木灰一圈圈地撒成許多同心圓。最後在圓心處扒個小坑,坑裡放置五穀雜糧,上面用瓦片蓋嚴,防止雞鴨鳥類啄食。灰囤的外邊,再用草木灰撒成梯子形狀,表示圓倉的高大。圍倉人常常是邊撒邊唱:“二月二,圍倉囤,又囤銀,又囤金;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祈求在新的一年裡,有個囤滿倉流的好年景。

    在四川一些農村,二月二還有“迎富”的習俗。有這種習俗的地方正月三十要舉行送窮儀式,把窮神送走。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寫過一篇《送窮文》,生動他描述了這一有趣的活動。與送窮儀式相呼應,二月二就要舉行“迎富”儀式,歡迎財神爺來家落戶,保佑全家幸福。南宋學者,邛州蒲江(今四川)魏華父有首《二月二遂寧北效迎富故事》詩,其中幾句是:“貧如易去人所欲,富者可求吾亦為。裡俗相傳今已久,漫隨人意看兒嬉。”寫的就是二月二迎富活動。

    漢族盛行的“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在侗族、彝族等兄弟民族中也流行。貴州鎮遠縣的報京一帶,當地侗族兄弟就有“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反映了歷史上漢民族文化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影響。

    ………。

  • 2 # 文藻巧翁

    自古以來,華人民就敬龍為吉祥之物。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敬重的那種龍是不存在的。傳說中的龍威武宏長,巨大的龍頭上長著尖角長鬚,兩隻眼睛似明珠一般,龍身長滿閃光的鱗甲,腹下有四隻奇異的巨腳,是一種似禽似獸,能大能小,能升能隱,能興風作雨的神異之物。早在1800年前,東漢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中即對龍作過解解:“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春分時節,冬眠的動物開始復甦,這大概就是二月二龍抬頭這一習俗的最早的記載。據說如果到這一天龍還沒甦醒,那隆隆的春雷就要來呼喚它了。

    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國民間的又一個傳統節日——春龍節。民諺說:“二月二,龍抬頭。”顧名思義,春龍節是龍抬頭的日子。

    在眾多的民間節日中,春龍節算不得起眼的節日,但這一天的習俗活動卻很有趣。

    舊時,每到二月二這天,許多村莊裡要舉行廟會,唱大戲,耍龍燈,熱鬧一番。二月初二早晨,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家家戶戶都往家裡引龍。引龍的方式多種多樣。山東、河北、北京一些地方,人們一早打著燈籠到河邊或井裡去打水,一路上還將麥糠、穀糠、草木灰等碎狀物呈線狀撒在地上,就算把龍引進家中了。之後,要燒香、上供,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龍”。希望治水、管水的龍王爺回到人間。在青海省的一些地區,人們是擎著布制的長龍,點亮蠟燭,敲鑼打鼓到附近河灘裡或山泉邊給龍飲水,然後回到農田裡或村道上,再讓龍把水“吐”出來。人們引龍敬龍,為的就是求得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引龍之後,家家戶戶做麵餅,稱為“龍鱗餅”。據說有了鱗,龍就不會受凍。還有些地方要做麵條,叫做“龍鬚麵”。吃龍鬚麵是為了讓龍健壯有力。總之,這一天的食物多以龍的某一部位為名,以取吉利。吃餃子叫“吃龍耳朵”;吃油炸糕叫“吃龍膽”;喝茶要喝“龍井茶”;連烙餅的動作也叫龍翻身。山東一些地方還有煮“面龍”的習俗。面龍是正月十五揑的龍形面燈,點燃後放在糧倉裡,取倉龍引進之義。龍面燈在糧倉放半月之久,二月二早晨放在鍋裡煮食,謂之送龍昇天。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地方的婦女二月二不作針線活,說是怕不慎刺傷了龍的眼睛,有些地方還停止洗衣,唯恐不慎傷了龍皮。所有這些習俗,都表達了人們對龍的愛護和崇敬之情。

    二月二,龍甦醒了,一些害蟲也甦醒了。人們在慶賀龍抬頭的同時,也流傳一些抑制害蟲的習俗活動。

    照房梁。沈大侔在《春風采風志》中說:“二月二……又以祭餘素燭,遍照壁間,有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之語。”說的就是二月二這天,人們用春節祭祀剩下的蠟燭,點燃後照射牆壁和房梁的習俗。常常是邊照邊唱:“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以驅逐害蟲。其實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將要復甦的害蟲被燭光晃照後,容易自動落下來,加以消滅。照房梁,薰蟲兒,實際就是早春季節的一次大掃除。這一習俗活動在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等書中,均有記述。

    吃炒豆,也稱“咬蟲兒”。妙豆分鹽豆和糖豆兩種。炒鹽豆要先把大豆洗淨,再用鹽水煮泡幾分鐘,曬乾後放在鍋裡爆炒,這樣炒出的大豆顆顆裂口,吃起來酥脆不硬。炒糖豆也是把大豆洗淨曬乾,放在鍋裡爆炒。大豆炒熟後即把紅糖或白糖拌入豆內,待糖融化後即出鍋。這樣炒出的大豆外甜內香,酥脆可口。據說吃炒豆就是咬害蟲,使人畜莊稼不再受害蟲危害。這種習俗當然是無科學根據的,但卻寄託了人民群眾的一種願望。因此,二月二,咬蟲兒的習俗就世世代代沿襲下來,直到現在還盛行不衰。

    在南方,春龍節家家戶戶要煎年糕,叫做“掌腰糕”。有一首短詩曰:“二月二曰春正饒:掌腰相勸吃花糕。支援柴米憑身健,莫惜終年筋骨勞。”生動地敘述了吃此糕以求強身健體,以適應繁重的田間勞動的願望。同時,他們在煎年糕時,也是把年糕放在鍋裡煎來煎去翻四遍。“四”、“死”諧音,這一習俗也含有煎死害蟲的意思。

    “二月二,圍倉囤,又囤銀,又囤金。”春龍節圍倉囤是一種很有趣的習俗。囤,本來是用蘆葦或荊條編成的大型盛糧容器。二月二天亮之前,人們在穀場上,院子裡,用草木灰一圈圈地撒成許多同心圓。最後在圓心處扒個小坑,坑裡放置五穀雜糧,上面用瓦片蓋嚴,防止雞鴨鳥類啄食。灰囤的外邊,再用草木灰撒成梯子形狀,表示圓倉的高大。圍倉人常常是邊撒邊唱:“二月二,圍倉囤,又囤銀,又囤金;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祈求在新的一年裡,有個囤滿倉流的好年景。

    在四川一些農村,二月二還有“迎富”的習俗。有這種習俗的地方正月三十要舉行送窮儀式,把窮神送走。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寫過一篇《送窮文》,生動他描述了這一有趣的活動。與送窮儀式相呼應,二月二就要舉行“迎富”儀式,歡迎財神爺來家落戶,保佑全家幸福。南宋學者,邛州蒲江(今四川)魏華父有首《二月二遂寧北效迎富故事》詩,其中幾句是:“貧如易去人所欲,富者可求吾亦為。裡俗相傳今已久,漫隨人意看兒嬉。”寫的就是二月二迎富活動。

    漢族盛行的“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在侗族、彝族等兄弟民族中也流行。貴州鎮遠縣的報京一帶,當地侗族兄弟就有“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反映了歷史上漢民族文化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影響。

    ………。

  • 3 # 999zhoujinxia

    我以前是在嬰童行業的、從事這個行業近20年,估計寶媽都會了解,每年的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提前商家都會作為主題做宣傳搞活動,順勢做波大銷售。當然兒童紀念品推廣也是重中之重、利潤高。

    孩子理胎髮會著重推薦關於胎髮的一些紀念品,品種非常多、胎毛筆、紀念章等等應有盡有。給孩子留個紀念、以後結婚嫁娶做還可以作為新婚禮物、確實還蠻有意義的

    門店也會在這天推出一些給小朋友免費理髮的服務配合店內主題活動、反正熱熱鬧鬧的。大部分家長都會在這天給孩子理個髮,有一定的寓意。理髮師還會邊理髮邊說些吉祥話、家長也是很開心!

    傳說龍抬頭吃龍食、剃龍頭。兒童剃頭是“剃喜頭”寓意孩子健康成長,未來能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大人剃頭是“剃龍頭”辭舊迎新、抬起一年好兆頭,寓意新的一年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好事連連!反正要多好就多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來襲,高門檻之下為何大陸票房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