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塵世間一禪夢
-
2 # 心海152109279
人之初,性善還是性惡?具體情況還需具體分析。
人之性,有兩個面:一是人的動物性,一是人的社會性。
街心花園一個賣麵包的售貨亭裡,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麵包香。一個面有飢色兜裡無錢的人,嗅著香氣而來,儘管轆轆飢腸卻不會伸手去搶,他知道自己無錢,公開搶奪那是要坐牢的。這就是人的理性,人的社會性。
另一個攤位上烤著滋滋作響的羊肉,煙熏火燎,一隻餓狗嗅著肉的香氣狂吠著不管不顧地撲身而來……這就是餓狗的生存需求,餓狗的本能和動物性。
豺狼虎豹等諸多動物,為了活下來而展現的獸性,是動物自我生存需要的本性,簡言之也就是“活下來”的初始能力,餓了就會不管不顧的覓食爭食、遇到水火等諸多危險就會拚命的爭鬥互鬥……捧行的是“叢林法則”,你死我活,弱肉強食,沒有哪一種動物在生命受到威協甚至面臨死亡之時,而會主動禮讓的,也不會在其它動物身處險境之時而伸手相助。毫無疑問,這是惡的,是動物的性惡。
人是高等動物,是有思想有理性有情感的。這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本質特徵,是人性高於動物性的根本所在,這就是人的社會性。
那麼,人的社會性,本善本惡呢?我們不妨來看下面兩個例子:
如果一個小孩處在危險時刻,路人甲與這個小孩沒有任何血緣和社會關係,與這個小孩的父母等諸多相關的大人沒有一點交集,當路人甲看到小孩的危險狀態時,第一反應,應該是“心裡一緊,尚未及想,趕緊上前,本能的伸手……”。這個“不及想的瞬間”反應,你能說它不是本善嗎?
又如人人心中都有一顆見義勇為的“善的種子”,馬路上,看見“行兇之人”,第一反應便是痛惡之情,看見老弱病殘“艱難的過馬路”都會心生惻隱的“柔軟”之情……而不伸手不相幫則是“第一反應”之後的“受社會環境影響”的自我保護的反應,本質上不是惡的。
人的社會性永遠處在人的動物性之上並永遠控制著人的動物性,要不怎麼說“人是萬物之靈”呢。
至於人性先天的善,是否被後天周圍環境的影響而改變,那是肯定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人的社會環境的主流思潮,會逐漸影響並改變人的本性。
只有極少數擁有堅定和堅強信念的人,才會矢志不移的堅守自己的本性和理想,直至殺身成仁也不易本性。
-
3 # 急腳大師就是我
人性怎麼可能都善的,善惡兩方面都矛盾統一地存在著每個人的內心,經過後天的教育,有的人善良佔據了內心的“控股”地位,他就顯得比較善良,醜惡暫時顯現不出來;有的人醜惡佔據了內心的“控股”,善良暫時顯現不出來。想要改善人性的醜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批判,毫無作用,只能讓人變得虛偽做作。治理醜惡的唯一辦法就是愛上醜惡,看清醜惡,然後用法律與制度繩子死死地把它們控制在不危害社會與他人的邊緣。如果制度失控、法律缺失,人性的醜惡就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與擴大,整個社會就會顛倒是非、相互陷害,你看看武則天統治前期,為了走上皇權的道路,她利用小人告密來撕開血路,告密、陷害成了大家唯利是圖、升官發財的最好工具。
-
4 # 榴姿
人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剛出生嗷嗷待哺的嬰兒有分別心嗎?或說有道德意識和觀念標準嗎?
個人認為起初是沒有的,但不久就會因吃母親的奶水而根植母親的固有特徵,隨著嬰兒的發育成長及對周圍印象的不斷疊加,便有了覺察和覺識,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分別心,簡單的“善惡”萌芽其中。
無論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都是聖人們留給後人極其珍貴的思想寶典,是他們那個時代對人性及世界最深悟的揭示,是用來規範、教化、提高人性修為及穩固社會發展需要的總結。
人因生存需要,必然會融入社會的發展,為適應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提升和改變自身思想覺悟是必然的結果,因此,個人認為人性即便先天就具有善惡意識,但衡量善惡的辨識及標準也會被後期周圍環境所改變。
-
5 # 名揚007
這就是現在,看見的最多的一句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一個意思。最初的是純潔的,是好的初衷。而不能夠堅持內心,最終被被環境所迷惑改變!人性本善,奈何明月!
-
6 # 若水6109
人之初,性本善。只是正能量的勸人向善而已。其實,人之初是沒有什麼善惡之分的。要不就沒有人的終生而不離一個“學”字了。為什麼要學,就是向善向好,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有利於他人的人,做一個有利於社會的人。咱老百姓平時說的:跟著好人做好人,跟著巫婆會下神。這就說明了人之初是無所謂善惡的,人的善惡都是在後天的現實中學來的。
-
7 # 柘溪散人
道本虛無,哪有善惡。
天朗氣清,一輪明月。
拴心猿,系意馬。
天心一點不見我。
-
8 # 三體心學
人是三種屬性同時存在:動物性、社會性、靈魂性。
從靈魂性而言,每個人都有吾性具足的天理良知存在,所以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也就是人性本善;
從動物性來說,在物質科技資訊不發達的時代,人的自私性貪婪性特別嚴重,也就是人性本惡;
從社會性來說,人是家族、團體、文化組織的成員,是不斷修身過程的動態,所以也存在對善惡的分別心,也即是有善有惡。
人的善惡屬性是可以被後天環境改變的,有被動的環境影響也有主動的自我修身改變自己心靈環境,王陽明講滿大街都是聖人,就是指的這種由凡入聖的後天可能性。
-
9 # 荷塘菡萏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我認為沒那麼絕對,也沒那麼嚴重。人的本性完全可以被後期環境所改變的。
要說人的自私不能否認,人人願意自己過得好一些,誰也不願意吃虧。自小孩子起不用人教,就知道抓住喜歡的玩具不放,抓住愛吃的食物自己吃,不願意別人讓給別人,何況大人呢!
人來到社會上,從小就要受敎育,受道德的約束,受法律的約束,在大人們的引導下敎育孩子,懂的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尊敬老人,孝順父母,在家做好孩子,在社會上做尊紀守法的好公民,要心地善良,不坑人害人。從小要誠實,不說謊。
從小學課本就學習孔融讓梨,自己吃小的,大人吃大的,不自私尊重大人。
敎孩子不要說謊,一個孩子沒事的時候喊狼來了,大人們放下手裡的活,急忙去救他,去了沒有狼,是騙大人們的,以後真的狼來了,再喊大人們不信了,結果孩子被狼叼走了。
這些小故事都是從小就要接受教育,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在好的家庭裡,每一位家長從自身作起,以身作則,孩子從小就會受到良好的敎育,長大自然成才,做一個優秀的人。
如果在一個自私自利的家庭長大,他的父母就不孝敬老人,在外邊和鄰里鄉親也不吃一點虧,處處算計別人,或作些損人利己的事情,這樣,孩子的思想行為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到社會上就會變成惡人,壞人。
一個家庭,一個社會都是一樣的道理,要弘揚正氣,樹立好的樣板,學習英雄模範人物,讓人們分清是非對錯,分清好壞,不自私自利,人人有奉獻精神,人人愛我,我愛人人,互敬互愛,生活就會變的和諧幸福,充滿Sunny,好的環境就會改變人的精神面貌,好人好事越來越多,而壞人惡人越來越少,人是隨著環境而改變的。
-
10 # 末學王五
人之初,性本善,講的是人的天性,所謂道法自然,它是純善與惡的,這裡的善還有圓滿的意思,古人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本自具足,本無動搖,本不生滅,能生萬法,這也就是人性光明之所在,不然人還努力個什麼!
人的習性非善非惡,環境善他就善,環境惡他也惡,所以我們一定要向善去惡。
人的秉性純惡不善,前世的習性會變成今世的秉性,比如貪嗔痴慢疑,所以斷惡向善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
11 # 無為子736
人性之初,無所謂善惡,之所謂先天的。但他所處的環境的確能影響他的性格走向。如交了些性情好的朋友,或者壞的朋友。或者自已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等的影響。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一種習慣。
回覆列表
人之初,性本善非善惡之善而是本性無二之“善”。
人之初,性本惡是善惡之惡。
人之初,性本無善無惡,善惡乃後天意識是非認知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