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y國學搬運工

    據傳聖人老子出函谷關是因為他對當時的政治局勢感到失望和無奈,他認為世間的紛爭和權力鬥爭已經遠離了道的本質。最後,聖人老子前往西天極樂世界,也有傳說稱他在四川峨眉山上隱居,但具體去向無法考證。

  • 2 # 南山秀竹灬

    聖人老子是中國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也是《道德經》的作者。據傳說,老子於公元前四世紀時,穿過函谷關離開了中原,去了西部的一個地方。

    當時的中國,已經出現了列國混戰的局面,而老子對於這樣的亂世很不滿,因此他決定離開。據《史記》記載,老子家境貧寒,但是他得到了趙國的司馬尚書的重視,司馬尚書曾為老子佈置了會見之地,老子走了之後,司馬尚書發現他不見了,還發現老子留下了一本書《道德經》,因而《道德經》便從此傳世至今。

    至於老子為什麼選擇從函谷關離開,也是有著一些傳說。其中最著名的版本是說老子在經過函谷關時,被關閘官員盤問他的故鄉時,老子回答:“我是道路旅人,我就是魚,我的家在大海里,豈能有固定的故鄉?”這番話讓關閘官員感到非常的驚奇,他認為老子的想法特別深奧,是一個大智慧之人,於是就請老子留下,接受薪俸和教授官吏的請求。但是老子卻沒有接受,他一直持續著自己的旅程。

    而根據《史記》的記載,老子自函谷關出發後,經過隴山、天水、甘肅和青海等地,最終到達今天的新疆地區。據傳說,老子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晚年,最後消失不見。

    老子過世後,他的思想被後來的道家學派接續發揚,並逐漸演變成了中國獨特的哲學思想文化。而函谷關,也逐漸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地點,被後來的文化和歷史研究者紀念和傳頌。

  • 3 # 北七省書友同盟扛把子

    據《史記》的記載,老子在出函谷關的時候,已經是一位年老的道家思想家和哲學家了。當時,他對於周朝政治的混亂和社會的腐敗感到十分失望,於是決定離開中原地區,前往西部或南方尋找更為寧靜、自由的生活環境,以便繼續鑽研道家思想和哲學。

    另外,也有一些傳說認為,老子出函谷關並非是為了逃避政治的混亂和社會的腐敗,而是因為他已經領悟到了一些更高深的道家思想和哲學,需要獨自一人去尋找更為寧靜的環境,以便更好地領悟和發揚自己的思想。

    無論是哪種說法,老子出函谷關的行為都反映了他對於當時政治和社會的失望和不滿,以及對於道家思想和哲學的追求和堅持。同時,他的離開也為他的思想和哲學奠定了更加廣泛和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哲學史上的一段傳奇。

    關於老子最後去了哪裡,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說法和傳說。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說法:

    去了四川花棚嶺:這一說法最為廣泛流傳。據傳說,老子在晚年遊歷到了四川南充市的花棚嶺,被當地居民接待並留下,最終在那裡逝世。有人認為,老子在花棚嶺留下了《道德經》的殘篇。

    去了西域:有一些歷史文獻記載,老子可能去了中國的西部,也就是今天的新疆等地區。據《史記》記載,老子曾經在魏國的鄭城留下了《道德經》一書,之後就去了西域。但是,這一說法缺乏確鑿的證據。

    去了南越:還有一些傳說認為,老子在晚年去了南越地區(今天的越南),在那裡度過了餘生。這一說法可能與老子的弟子莊子有關,莊子曾經在南越地區遊歷,並且在那裡留下了不少著作。

    總之,關於老子最後去了哪裡,歷史上存在著多種說法和傳說,但都缺乏確鑿的證據。這也讓人們更加神秘地看待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

  • 4 # 珍言真語

    據《史記》和《古今注》的記載,老子在出函谷關後最終前往了西天極樂世界。這種說法很可能是後來道教和民間信仰中出現的一種說法,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另外一些歷史文獻中稱老子在函谷關所到之處並未有明確的記錄和記載,實際上也不清楚老子最後去了哪裡或者是否有去過別的地方,因此具體情況不得而知。

  • 5 # 哲海衝浪

    聖人老子為什麼出函谷關?老子在《道德經》中己自我道出了緣由:

    |,老子的宇宙觀,是道生萬物,為萬物之母。但道並非極論,因為道的上層是“道法自然。這是老子認識論的唯物論,沒有絕對化,沒有天花板。

    2,《道德經》中的“德”,是“道”內在的靈瑰。“道”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但“德”蓄之,顯之。道之德有含二層內涵:表面是顯道,本質是指“道”不但有生萬物之能之功,且有生而不恃不宰不擁私佔之德。這是老子哲學的偉大創新。

    3,老子化天道為凡塵,他主張人與社會,應學習道之德行的規律和道德,治國,做人。特別對侯王君主治安邦為民,提出了許多方略,以求國泰民安。然而老子生不逢時,正值周朝沒落,君主還在笙歌燕舞,不顧人民水深火熱,老子自然大失所望。

    道不同,不相為謀。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這正是聖人老子西出函谷關的不二選擇。

    我遐想,老子出關時,轄關將軍為什麼先阻後放?那是因為守關有責,故問老子出關原因,老子以寫《道德經》為辯,守關將軍也非等閒之輩,成全老子出關去了。

    至於老子西出函谷關後,何去何從,總之是做隱士,隱姓埋名了。留下最後的玄念,比狗尾續豹為高。

    2023,2,28

  • 6 # 愛吃瓜子的老羊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多部古籍記載,老子是春秋時期的陳國苦縣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其影響不僅包括哲學、宗教、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美學、倫理學、文藝學、心理學、教育學、邏輯學、修辭學諸學科,而且涉及醫藥、養生、氣功、軍事、管理、建築、園藝等眾多領域。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

    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

    老子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就離開故土,準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遊。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可是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去雲遊,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於是,尹喜就對老子說:“先生想出關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聽後,就在函谷關住了幾天。幾天後,他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據說,這篇著作就是後來傳世的《道德經》。然後,老子就騎著大青牛走了。相傳歸隱修煉於景室山

    關於出關去哪說法很多。

    《後漢書·襄楷傳》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

    意思是,老子騎著青牛一路向西來到西方,用自己的學問和思想,對西域和天竺等外國胡人實行教化,最終,促成了現世佛教的誕生。

    還有些記載老子並沒有一路向西,而是來到現在的甘肅定西臨洮縣,便在這裡住下來得道成仙了。

    一些專家覺得,老子西行來到陝西終南山,看到這裡環境清幽寧靜,便在這裡住下來潛心修道,並壽終正寢。

    《莊子》,《禮記》有記載老子並沒有一路向西,而是一路向東回到了自己的河南老家。

    神話裡他是太上老君的原型,太上老君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世界萬物都由太上老君分化而來,老子則是太上老君的身外身,西出函谷關遊歷過後,自然是飛昇而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7 # 臣語

    華夏文明千古,自戰亂磨礪中來。東周時期,天子無權,劃分春秋與戰國,諸侯稱雄,卻是思想大迸發的時代,百家爭鳴,聖人與亂世而出。

    除了鼎鼎大名的孔聖人之外,還有一人成名甚至早於孔子,傳言孔子曾拜學於他,此人就是李耳,後人更願意稱其為老子,道家思想創始人,一部《道德經》流傳千古,被無數人奉為經典。

    幾千年過去,聖人不在,其事蹟廣為流傳,被後人神話。

    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留下《道德經》,其後不知所蹤,他到底去了哪裡呢?

    春秋末年,老子長期擔任周朝收藏官,也就是皇家圖書館和收藏館的館長,掌管大量書籍孤本和奇珍異寶,自然學識無雙。

    天子無權,周朝衰敗,老子提出的治世主張不被採納;另周景王兩位太子爭鬥,王子朝敗落,卻帶走收藏館大量珍貴藏品,孔子恐被問失職之責,索性離開,一路向西。

    函谷關關令尹喜崇拜老子,欲跟隨無果,在其反覆糾纏之下,老子留下了曠世奇作《道德經》,出關而去,不知所蹤,成為千古謎團。

    至於老子去了何處,歷史上有很多猜測,在這一一和大家分享。

    其一,老子一路西行,所到蠻夷之處,利用平生所學,教化蠻荒;

    其二,有人猜測,老子一路行至甘肅定西臨洮縣,在此處定居;

    其三,老子並未西行,出關之後,折返向東,回到了河南老家,了此一生。

    還有一種和神話相關的說法,頗有意思,與大家分享。

    一些神話故事中,老子是太上老君一氣化三清的分身之一。封神之後,西方大興而道教衰落,在太上的謀劃下,老子帶截教大弟子多寶道人來到西方,化身為胡,將多寶推上西方教主之位,化身如來佛祖,更名為佛教,欲潛移默化下,將西方教變為道教的分支,下了一盤大棋。

    當然,以上說法不可考量,純屬娛樂八卦。

  • 8 # 夕陽紅遊天下

    據巜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傅第三”關令尹喜日:子將隱矣,疆為我著書。於是老子遒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夫,莫知所終。

  • 9 # 山水漁人74217620

    聖人老子出函谷關就是為了書寫道德經,借關令尹喜之手傳播道教。之所以稱老子為聖人,就是他的思想,他的行為與眾不同。

    古時有馬者非富即貴,但老子家庭決對又富又貴,為什麼他有馬不騎而騎牛?這就是老子的境界與眾不同!他是為了傳播他的道教故而引眾人來關注它,從而達到“道德經”的傳播,更並引起官家甚至皇家的關注!

    有了皇家的關注,並有了皇糧金銀的供給,選個好地,修建皇家道觀!如此,才好傳道授業!“道德經”從此遍地開花,並與佛教儒教三足鼎力,教化國民。

    老子是道教的始祖,有了“道德經”才有道教,才有“其政悶悶,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道教落實好後,老子就放心騎著青牛去周遊列國成仙去了。故借紫氣東來一說也就是更好地傳播道教,聚教民與佛教相抗衡,不能讓外來佛教獨霸天下,這也許就是老子內心的願景!

    若大中華,雖不排外,但看佛教信眾都納入佛祖門下,老子內心不免為華人的精神擔憂,所以老子才嘔心歷血著以“道德經”以教眾生。雖區區五千字,但深諾汪洋大海,厚如高山大川!……

    ………………………………

  • 10 # 國粹繁榮絢麗日

    函谷,關名。“老子出函谷關”,即秦關。

    秦(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縣(市)南,是秦時的東關。東自崤山,西至潼津,深險如函,通名函谷。東漢.隗囂將王元說囂請以一丸泥東封函谷關,即此。

    老子,即老聃。春秋.戰國時楚苦縣人。曾為周藏書室史官。

    相傳,其著《老子》(又名《道德經》)五千餘言。《史記》有《老子傳》。

    那麼,“聖人老子為啥出函關”?

    這個古老的傳說,還得從先秦諸子崇“道家”談起:道家,古九流十家之一。《史記》一三〇.《太史公自序》釋:“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漢書》.《藝文志》又釋:“道家者流,……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可謂:“夫子自道也。”這也論證了,昔日“聖人出函關”的初衷。

    至於,“老子最後去了哪裡”?這又得說一說“紫氣東來”的典故。

    《史記》六三.《老子傳》“莫知其所終”《索隱》引漢.劉向《列仙傳》述:“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三二.《秋興》之五曰:“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即用此事。

    所謂“老子的消失”,就是聖人之道的“祭行道之神於國城之外也。”根據,老子所著《道德經》主自然無為,今本的上下篇,五千餘字。世傳本的漢.河上公與魏.王弼二家之注。及1973年12月馬王堆漢墓所出土的帛書《老子》甲本和乙本等文獻之考、道教所附會的黃、老,故尊奉老子,稱為太上老君,亦稱混元皇帝、太上老君。另,太x道、天x道都崇奉老子。於是乎,老子的地位愈來愈尊,其說也越來越怪誕。後來又有《太上老君開天經》的道經。也就是“青牛引踏,超凡仙境”的“昇天精煉”傳說。其實,遵循其道、自守自持的“經論”內涵與目標,最終歸宿於老子“自然無為”的崇高思想境界之中。

  • 11 # 天問晨曦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中國古代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後,“莫知其所終”。

    《史記》還記載:“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古往今來,研究老子的著述可謂汗牛充棟。

    然而,老子晚年在何處修道?老子得道後在何處“飛昇”?

    有關老子西出函谷關後的蹤跡是個“千古之謎”……

    一、甘肅學者解開歷史謎團?

    2006年11月22日,在甘肅蘭州召開的“首屆老子文化國際論壇”小組討論會上,張炳玉研究員宣讀了,他和甘肅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延濤研究員合作完成的《老子在甘肅——試揭一樁千古之謎》的論文,並稱他們透過研究揭開了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晚年西出函谷關後“莫知所終”的歷史謎團。

    “根據有關史料、實物和民間祭祀風俗推斷,老子出關後在甘肅等地修身傳道,最後在甘肅臨洮縣‘飛昇’”。

    此言一出,引起在場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

    “大概因為是信史的權威性,似乎對老子‘所終’之研究大都到此就止步了,在此次老子文化國際論壇上,我要試圖解答這一謎案。”張炳玉說。

    張炳玉認為,老子出函谷關,繼續西遊,足跡遍佈甘肅。

    他的行程線路大體是出函谷關(今河南靈寶縣東北),過散關(今陝西寶雞市西南),入甘肅,經遊天水、清水、禮縣、秦安、甘谷、隴西、渭遠、臨洮、蘭州(皋蘭)、廣河、積石山、永靖、永登、武威、青海門源、張掖、高臺、酒泉(居延海)等地後,迴歸隴西邑,落戶臨洮,最終在臨洮東山(今縣城東嶽麓山)飛昇崖“飛昇(去世)”。

    二、老子西出的“關”是“函谷關”還是“散關”?

    史學界有關老子西行至何關,歷來有兩種說法:

    一說為“函谷關”(今河南靈寶縣東北),這是多數人的觀點;

    另一說為“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大散嶺上)”。

    張炳玉說,老子西行是經過函谷關,而真正意義上的“出關”是指散關,理由是:

    1,老子對周王朝絕望,決定遠離周朝到他國去,如果到了函谷關就算“出關”,並未達到他的“去周”的目的,因為函谷關仍屬周朝版圖;

    2,從歷史典籍可知,酈道元在其所著《水經注》裡,早已對老子西行出關的“關”鎖定為散關;

    3,“強老子‘著書’”的關令尹喜,字公文,春秋末隴西(今甘肅臨洮)人,秦國大夫,曾作散關令,而非函谷關令。

    東晉葛洪著《抱朴子》有云:“老子西遊,遇關令尹喜於散關,為喜著《道德經》一卷,謂之《老子》。”

    這說明老子“至關”著《德》《道》二經的“關”是散關。

    三、老子為何“西入夷狄”?

    《後漢書》記載,老子出關後“西入夷狄”。東漢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官員襄楷給漢桓帝上書中有云:“或言老子西入夷狄為浮屠。”老子為何“西入夷狄”?

    歷史記載,甘肅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媧的發祥地,故有“羲皇故里”之稱;也存有大禹治水導流的“流沙”聖蹟。

    延濤說,崇尚古聖先賢之道的老子西遊尋先王之遺蹟,訪聖賢之有道,這在老子認為的春秋末期“道崩禮壞”時代,“禮失求諸於野”,“西入夷狄”是他尋訪“大道”所存的理想所在。

    甘肅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的雜居區。春秋時把邊境居民統稱為夷狄,居住在西北邊境的又稱西戎或夷狄。

    具體所指諸侯國秦的西邊是夷狄,也就是今渭河上游、洮河中下游和湟水一帶。

    清人王國維著的《秦都邑考》說:“秦人祖先,起源於戎狄”。

    自春秋至戰國,華夏族的諸侯國也是一直視秦國為戎狄。

    “戎狄”是秦人先祖的領地,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禮縣一帶。

    張炳玉說,由此推測,老子西遊入“夷狄”,到秦隴一帶的“夷狄”地區訪賢修道是有根據的。

    那麼,老子“西入夷狄”後,在“夷狄”又做了些什麼?他的最後歸宿又在哪裡?

    四、老子“夷狄”修道,臨洮飛昇?

    張炳玉說,老子在散關結識了關令臨洮人尹喜,知其是“夷狄”人氏,老子要在人地兩生之地西遊,很需要當地人做嚮導。

    一向仰慕老子的尹喜,對甘肅人熟地熟,為老子做嚮導,可以隨時向老子學習,於是,尹喜放棄了官位,伴老子西遊。

    張炳玉認為,老子在散關著下《道德經》後由尹喜相伴西行,這是老子事業的開始。

    此時棄“無道”之周而西去的老子找到了他傳道德之經的極好機遇和極大空間。

    晚年的老子在甘肅臨洮落腳,為歸隱老者教煉內丹,養生修道,得道後在臨洮超然臺“飛昇”。

    延濤介紹說,臨洮縣城東的嶽麓山至今還存有“超然臺”“說經臺”“飛昇崖”“文鋒塔”(又名“筆鋒塔”,相傳為老子寫經插筆的地方)等遺蹟。

    《莊子·養生主》記載雲:“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

    延濤說,這說明老子死在秦地隴西古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他在秦地的生前好友失(一作佚)前來弔唁,哭號三聲而別。老子在臨洮“飛昇”後,老子子嗣在此繁衍生息。

    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稱:“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後世天下李氏都稱老子為李姓“太上始祖”。

    據瞭解,老子在臨洮得道“飛昇”後,當地人一直在尊奉老子,東漢以來道教香火在臨洮一直旺盛。

    如今,僅臨洮縣城就存有白衣庵、公輸庵、西庵、北庵、鬥母宮、五瘟殿、太平觀、總真觀、九華觀、萬壽觀、北極觀等數十家全真派道觀。

    兩千多年來,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老子“飛昇”這一天,臨洮民間都要舉行各種祭拜老子的活動。

    老子的後代在臨洮安居樂業,興旺發達,皇帝高官輩出,有名的包括狄道侯李瑤、隴西侯李信、西漢名將李廣、唐高宗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大詩人李白等等。

    甘肅兩位學者研究認為,老子西行落戶甘肅之後始有“天下李氏出隴西”,由此可斷李氏之一脈,其根以老子李氏一脈為宗。

    眼下,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內外李氏後裔到甘肅臨洮“隴西堂”尋根問祖。

    張炳玉、延濤的《老子在甘肅——試揭一樁千古之謎》的論文,在“首屆老子文化國際論壇”研討會上引起反響,商榷爭鳴和贊同附和之聲隨即而起。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學部委員李景源說:“這確實是一個大膽的推斷,為老子‘飛昇’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線索,必將對弘揚老子文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 12 # 範光永原創詩詞

    鶯啼序 老子

    春秋亂爭並起,看周朝衰沒。聖人出、李耳降生,少年聰慧英傑。遇師好、勤修苦學,求知問道雄心決。嘆人生坎坷,多難不改情結。

    大道創新,喜遇孔子,看相談親切。聖人聚、儒道仙家,聖心創立有別。道無為、自然法則,儒仁義、修身重節。大道傳,警世真言,奉為賢哲。

    世間萬物,道法自然,處世天地闊。典藏史、博覽群簡,豐富知識,大道初成,數年悟徹。踏關函谷,留文精妙,道家敬奉為經典,當細研、至理名言列。平和淡泊,無為而治春風,萬民自由歡悅。

    千年風雨,無數王朝,嘆送迎明月。敬賢聖、情真意切。善念清心,道德經文,哲理妙絕。神州盛世,民風淳樸,脫貧致富創偉業,頌祥和、強國情懷烈。靜思老子真言,領悟精華,取收有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網路平臺售賣9元流量卡,9元90G不定向,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