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隱士夢言

    額,咱們首先要糾正兩個認知上的偏差啊!

    第一點,《西遊記》裡描述的,是以宣揚佛教為主題的內容,可實際上,《西遊記》的核心主題,是以儒家思想為主的主題。唐僧師徒的取經之路千辛萬苦,最終他們取得真經,而實際上,他們真正取得的真經,是這一路上的各種經驗,而不是那最後的幾卷經文。這一個主題,是符合儒家“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主題的。

    第二點,那就是我們習慣性將“儒釋道”作為中華古典文化的三大主題,這也是錯誤的認知。要知道,儒家和道家思想,全都不是宗教文化,而是相當客觀、相當現實的人文哲學思想。唯獨釋家的佛學,是屬於宗教文化的範疇了。

    不否認,宗教文化中也蘊含了相當多的哲學思想,但宗教文化的核心,還是神學的思維邏輯,當使用哲學觀點無法解讀問題的時候,就會將這一問題歸結為神化思維,用虛幻的神權邏輯來進行非理性的解讀。

    有人非要抬槓,說道家也是宗教。拜託,請先弄清楚,道家思想,與道教的宗教,根本不是一回事。道家思想誕生於春秋時期,而道教的宗教,誕生於西漢時期,相差了大約400年的時間呢!道家思想,是人文哲學思想,道教的宗教,才是修道成仙的神化思維。

    有了這兩個認知之後,我們再來說說《西遊記》,為什麼被妖魔化的,通常都是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中的妖魔,而很少有儒家文化中的妖魔呢?先說,儒家文化是人文哲學,本身就不是神學,其中就沒有妖魔;其次,《西遊記》本身,就是弘揚儒家文化的主題,其中的佛家道教內容,只是內容點綴,那自然就不能對儒家思想進行妖魔化了。

    對比《聊齋志異》來看,《聊齋志異》寫狐鬼喻人,作者又致力於抨擊官場科舉制度的腐朽,於是《聊齋》故事裡,讀書做官的妖怪不在少數,人間讀書做官的人,還不如妖魔鬼怪的,更是比比皆是!那如果非要找儒家的妖魔,還是在《聊齋》裡找更容易!

    所以呢,讀《西遊記》的深度思考,還是應該用儒家哲學的思路去理解,如果只是沉迷於佛家道教,那麼最終,也只能是外行看個熱鬧罷了!

  • 2 # 一直奔跑的小樓

    儒家妖怪文明天王,本是麒麟轉世,託生到西土,盜取大聖人孔子著書《春秋》所用之筆春秋筆,在玉架山大興文明之教,服他教化。唐僧師徒四人,路過此地,一番波折後,文明天王歸隱而去。

    話說唐僧師徒四人離開五莊觀後,又向西行了一二千里。這日,來到一村莊外,時間已接正午,大家又飢又累,八戒更是不停喊餓。行者知道,此時已進天竺國境內,家家好善,於是讓師父樹下略坐,自己去化點齋飯充飢,繼續前行。唐長老再三囑咐,應當善求,萬不可魯莽。

    行者走入村來,迎面撞見兩人,正想招呼,不料那兩人看他一眼,竟吐了口唾沫,遠遠走開。行者心下疑惑,以為是連日走路辛苦,不曾洗浴,身上有了些酸臭。

    忽見路旁一家,院門大開,行者走了進去,叫了聲,過往僧人來化些齋飯。屋中走出一後生,沒聲好氣的對著行者嚷反,哪裡來的沒頭髮的禿貨,打的好主意,糧米怎能無緣無故輕易齋人?說罷,徑直走回屋去,全然不睬。

    行者見他無禮,剛要發作,又恐違了師父之言,只得忍著怒氣走了出來,又往前行。忽又見一個大戶人家門前立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便向他走去。

    那老者聽聞行者要化頓飽齋,連說晦氣,並說此處寧養乞丐,也不施捨和尚。行者不明,為何此處這般鬧恨和尚,要問個明白。老者只說,此處風俗如此,自己乃粗蠢之人,也不曉得是甚緣故。若要明白,西去十里有個絃歌村,個個都是知書達理之人,到那裡一問,便知是何緣故。說罷,也是返身進屋。

    行者心道,前番在師父面前說得化齋容易,如今無齋回去,怎生見他?明化不成,不如暗化了吧。隨即用了隱身法,悄悄跟老者進去。

    此時午飯正煮熟在鍋裡,老者先揭開鍋蓋,自盛一碗放到屋裡,又回去取菜,行者趁機將那碗飯倒在自家缽盂內。老者取菜回來,以為家裡人耍他,便走到房門口東張西望。行者暗笑,又將桌上的那一碟醬瓜醬菜小菜倒在缽盂裡。

    老者回頭髮現連菜也不見,驚的目瞪口呆,大叫有鬼。眾人聽見,都跑來問他。行者趁亂溜走。

    四人邊走邊閒話,忽到一村,但見桃紅帶露,柳綠含煙,小橋流水,曲徑斜陽,歌韻悠揚,絃聲斷續,一看便知是賢人故里,君子之村。

    四人知道到了絃歌村,唐僧見此地風俗不惡,為何人人鬧怪和尚,決定一人前去問個明白,隨即抖抖衣裳,拿了缽盂,往人家稠密處走去。

    到了一家,只聽書房內有人內抱膝長吟,唐僧不敢唐突,立在窗前竊聽,聽得那人吟詠道:僧口善言都是假,佛心貪妄卻為真。唐僧窗下聽得分明,知道這是分明要與和尚做對,趕緊退出。

    遠行數步,唐僧又到一家,看見門口貼著一副對聯,上寫“釋教為害已千年,幸喜文明逢聖主”,心裡著實煩惱,快步走了過去。

    轉過一條巷道,來到一學堂門前,見裡面十餘個學生圍著一個老先生,跟著搖頭晃腦的在吟誦。老先生聽到唐僧在喊過往僧人化齋,踱步出來,見是和尚,連譏帶諷,這玉架山方圓千里之內,文明天王提倡讀書習文,居然還有和尚,真是不解。

    那些韋馱尊者分散開來,立在堂中,高聲大喊:活佛過路,快備香花燈燭,素齋迎接,如若遲延,比被受罰。那些百姓嚇得個個叩頭禮拜,滿口應承。

    那老先生突然被捉,早已嚇的魂不附體,連連叩頭,稱自己是受了文明天王的矇騙,如今已知佛法無邊,乞尊神恕之。

    才到村口,便見男女老幼都拿著香爐齋供,拜伏路旁,那老先生也領著一眾學生,跪在其中,口中高喊,迎接活佛。師徒四人吃了許多齋飯,唐僧見百姓如此熱情,甚不過意,再三道謝。活佛路過絃歌村的訊息,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玉架山文明天王的耳中。

    這文明天王本是麒麟化身,因其生錯了年代,橫死於樵夫之手,靈魄不散,託生到西土來,生的方面大耳,當頭金錠,滿身金錢,宛然如舊。不知哪裡得來一支文筆,故而生下來便會識文斷字。因其膂力過人,便將這支文筆當做武器,使開有萬夫不當之勇,還能將身上的金錢取下,當做金鏢打人,遂自號文明天王,雄據玉架山,大興文明之教,凡千里之內,皆服他的教化。

    文明天王暴跳如雷,哪裡來的賊禿,竟敢逞弄妖術,敗壞文明之教。隨即命黑、石兩將,守住山口,攔路拿獲。黑、石兩將帶領許多兵士,在玉架山前守了兩日,果然見到唐僧師徒四人遠遠走來。

    黑將軍大喝一聲,說師徒四人弄一些韋馱顯現,金剛開路,亂了玉架山文明之邦的秩序,實在罪該萬死。

    悟空心中暗道,小小的筆能有多重,身子一迎,專門讓筆落在頭上,果然不覺吃力。文明天王見狀,冷笑一聲,口中念開咒語,那筆突然變大,重如泰山,悟空支援不住,被壓倒在地。旁邊兵將見狀,一起擁上,將悟空綁了起來。八戒與沙僧見師兄被捉,揮動手中兵器衝了上來,黑石兩將軍趕忙分頭敵住。

    文明天王見黑石兩將暫不能勝,取下兩枚金錢,照著八戒、沙僧頭上打來,沙僧不曾防備,被打中後腦,一跤跌倒,被捉了去。八戒閃的快,把頭一偏,不想嘴巴過長,躲避不開,被打掉兩顆牙齒,痛的丟下釘耙,捂住嘴巴不停叫喚。黑石兩將軍見八戒受傷,飛步上前,一把掀翻,忙叫兵士也將其綁了。

    唐僧見三徒弟被捉,自知難免,於是策馬上前與文明天王理論:自古以來,儒釋道三教並行,為何天王苦苦相逼,定要滅我善門?

    文明天王怒斥,盤古開天闢地之時,哪有什麼佛陀菩薩,全是一派妖言,說罷,讓兵士將唐僧拿下。眾兵將得令,把唐僧橫拖倒曳,扯下馬來,也用繩子綁了。

    文明天王正想尋匹寶馬,見唐僧的白龍馬,甚合心意,隨即跨上,命眾兵將押著師徒四人,抬著九齒釘耙、降妖寶杖行禮等物品,鳴鑼放號,得勝回山。

    文明天王知道二將只是略沾染過墨水,卻非學問淵博之輩,於是親自前去,輕輕取下文筆,命令兵將將四人抬到山洞最深處,綁在柱上。

    悟空知道自己從未曾讀書,所以才被那文筆壓了,如今筆已取走,走脫只是輕鬆之事。天剛入夜,悟空身子一扭,便從繩中脫出,隨後摸到唐僧面前,在繩索上吹了一口仙氣,繩索象被刀割一般,四散開來。悟空相繼將八戒與沙僧的繩索解掉,讓三人暫時在洞中等候,自己先去看明方向,尋個火把照路。

    文明天王得到回報,白龍馬不知去向,四個和尚也逃之夭夭,,當即跨上烏騅馬,連忙追去。

    文明天王也不追趕,只叫兵將綁了唐僧,牽了龍馬,得勝而歸。

    文明天王唯恐唐僧再次逃走,於是命兵士將他身上的繩索解去,親自將文筆壓在唐僧頭上。唐僧自幼識文斷字,後又經常誦讀經典,頭頂文筆,倒也不覺得十分沉重。文明天王見狀,又取下自己頭上金錠放到了唐僧頭上,唐僧頓覺沉重,轉動困難。文明天王見了,撫掌大笑,便去內殿休息去了。

    到了夜晚,三人悄悄進入洞內,左右無人,尋到了師父。只見唐僧盤膝而坐,低垂著頭,念著佛經。八戒一來,便上去拿那隻文筆,豈料,那支筆生根一般,無論怎樣用力,取不下來。

    沙僧用手一摸,師父頭上還有個金錠。八戒隨即叫到,這分明是既以文壓人,又以財壓人,叫這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的窮和尚該如何擔當。

    文昌帝君一聽大聖求見,心下疑惑,他信佛教,自己是儒家,素無來往,有何大事?但又不能不見,便吩咐請了進來。

    大聖進來,行過禮,便將前因後果,各項事實細說一遍。文昌帝君更是不解,自家的朱衣筆、點額筆、生花筆等等,即便是相如的題橋筆、張敞的畫眉筆,蕭何的刀筆,枝枝皆在,哪裡知道什麼玉架山,認得什麼文明天王?

    大聖讓文昌帝君莫急,再派人細細檢視。帝君無奈,只得差天聾地啞去查。查了半響,天聾地啞回覆,當年孔子用過的春秋筆遺失在外,因世情反覆,一直尋而不得。

    文昌帝君大驚,追問緣由。原來,大聖人孔子著書《春秋》,寫到魯昭公十四年西狩之時,天降瑞獸麒麟,皆以為這是仲尼著書之瑞,不想一樵夫不識,將其認做怪物打死。

    孔子得聞,大哭一場,知道自己生不逢時,於是用這春秋之筆,寫下最後一句“西狩獲麟”,便將筆丟到地下,從此再不著書,故而有了孔子春秋之絕筆一說。

    那麒麟死後,陰魂不散,託生為文明天王,而那枝春秋筆,被孔子投在地下無人收拾,文明天王竊取據為己有之後,在西方玉架山大興文明之教。

    大聖見那魁星,頭不戴冠,腳不著履,藍面藍身,黑筋黑骨,走路象跳舞,見人不作揖,全沒些斯文體面,哪裡象個文章之士,於是央求帝君親自走上一趟。

    文昌帝君說道,魁星外貌雖然奇怪,實乃滿腹文章,乃是天下第一大文人,讓大聖放心。

    大聖和魁星辭了文昌帝君,駕起祥雲,來到玉架山,落到殿前。此時尚未天明,魁星一到,滿身金光,照得殿中雪亮,八戒、沙僧見狀,十分驚奇。

    八戒,沙僧尋來行李,龍馬,準備動身,那文明天王從夢中驚醒,爬起來,追到大殿,只見魁星左手金錠,右手文筆,正在跳舞,知道壞了事,自己數百年的辛苦,已化為烏有。

    文明天王閉口無言,果然退入後殿,收拾行李歸隱去了。唐僧師徒四人,謝別魁星,又踏上了西天取經的路途。而那魁星拿著文筆、金錠回去繳旨,文昌帝君就將兩件寶物賜與魁星,故而魁星手中至今常持二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運動,可以讓你越來越年輕、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