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感而發139雜拍記

    我來回答: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看,曹操的根椐地:青州、兗州,冀州、幽州、幷州、徐州等等中原重要州郡。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京都洛陽,許昌,是當時文化政治的中心,漢朝正統象徵,雖然曹操把持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但終其一生沒有篡位。所以曹操陣營裡出來的人都以正統自居,大地方出來的,自然自視甚高,不把別人看在眼裡!

    再說劉備的根據地,荊州、益州、漢中等等大部分地區都是山高林密,大江大河,雄關險隘之地,只一小塊成都盆地,物產豐富,號稱“天府之國”。大山之中臥虎藏龍,所以有“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之稱!自是不可小瞧!

    最後說到東吳孫權的根據地,江東九郡大部地處長江以南,相比當時發達的中原各大州郡自是差了許多,山脈大多低矮逶迤,丘陵地貌居多,河流平緩發達。交通全靠舟船,這在古代崇尚男兒上馬馳騁沙場,大刀闊斧,自是差了許多!

    綜上所述,歸納起來有幾點:

    一,地域歧視,曹操居中原腹地,此華夏文明之發源地,歷史悠久,佔天時!

    劉備居有“天府之國”之美譽的西蜀,愛民如子,體恤民情,深得民心,占人和!

    孫權借長江之險固守江東,佔地利!

    二,兩軍對壘,戰力歧視。曹操陣營滅袁紹,袁術,擒呂布,平西涼,南征北戰,大將如雲!劉備陣營,三英戰呂布,據荊州,入主西川,六出祁山,九犯中原,五虎上將,英雄了得。曹劉陣營皆譏笑江東孫權只能憑險固守,更無能征善戰之猛將,不敢跨江出戰,更無北代中原之勇!如同老鼠龜縮洞中一般,鼠輩也!關公單刀赴會便是明證,視江東眾將皆為鼠輩爾!

    三,民間傳說。古傳,“張遼止小兒夜啼”江東民家有小兒夜裡哭鬧不休,家人只消喊道,“張遼來了”小兒立時止聲不哭,屢試屢靈,時人便譏江東人膽小如鼠!

    時至今日,南方城鎮居民嘲笑鄉下山區的人為“山裡老鼠仂”間接地說明三國時期的南方處於尚未開化的荒蠻之地,被中原人岐視或許有過,也未可知!

  • 2 # 富足小貓F4

    “江東鼠輩”一詞通常被用來形容東吳的君臣,這個詞的出處比較複雜,不同的解釋有些不同。其中一種說法是,這個詞最早是由魏國的官員蒯越使用的,他在東吳的使團中看到了許多江東人,因為他們身材矮小、面容醜陋,便用“鼠輩”來形容他們。

    然而,這個詞彙並不公正,東吳雖然在與魏國和蜀漢的戰爭中處於劣勢,但其文化、政治和軍事方面都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例如,東吳在文化上有許多傑出的人物,如陸遜、魯肅、張昭等,他們為東吳的政治、文化和軍事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軍事方面,東吳雖然處於劣勢,但在某些戰役中也表現出了出色的戰鬥力和戰略謀劃能力。此外,東吳還是中國古代經濟繁榮的中心之一,它在商業、手工業和航海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因此,“江東鼠輩”這個詞並不準確,它忽略了東吳的很多正面特點和貢獻,而只是將人們的關注點放在了江東人的外貌和地位上。這也提醒我們,在評價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時,需要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對待歷史,不要受到個人主觀情感和誤解的影響。

  • 3 # 全歷史研究僧

    "江東鼠輩"這個詞語主要來源於《三國演義》小說,對於歷史的真實性存在一定的爭議。在小說中,東吳的四位大都督分別是周瑜、陸遜、魯肅、孫權,而小說中對於東吳的描述比較貶低,將其描繪成一個卑劣、奸詐的政治集團,用"江東鼠輩"來形容東吳的君臣。

    不過,歷史上東吳的確存在過一些政治鬥爭和內部矛盾,這也是所有政治集團不可避免的問題。東吳成立之初,孫策和孫權兄弟透過不斷的戰爭擴張勢力,建立了自己的政治體系。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吳也經歷了多次政治鬥爭和內部矛盾,如孫權與孫策的爭權、陸遜與諸葛瑾的競爭等等。

    此外,東吳的政治體制和文化也與中原地區有所不同,這也可能導致了"江東鼠輩"這樣的貶低性評價。東吳的文化傳統以水鄉文化為主,講究實用性和務實性,與中原地區的文化傳統有所不同。東吳的政治體制也比較開明,採取了諸侯王朝制度和門閥政治,這也與中原地區的官僚體制有所不同。

    總的來說,"江東鼠輩"這個評價應該視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東吳的歷史和文化是豐富多彩的,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和研究。

  • 4 # 數字歷史

    三國時的東吳和現在的江南,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是不一樣的。孫權對開發荒蠻江東做了很大貢獻。想一想秦始皇派屠睢趙佗平百越時候的情景,在中原人的心目中,把百越那些如毛飲血,刀耕火種,甚至還沒從樹上下來的人稱為鼠輩不為過吧?孫權除了面對北方的威脅,大部分精力用在內部勢力的制衡,和對付山賊草寇(類似秦始皇時期百越的野人),所以在逐鹿中原的各方勢力眼中,東吳是不入流的存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也有類似的待遇)。

  • 5 # 博學橘子M

    說是三國,實際上三國主要還是以描寫蜀漢,宣揚和歌頌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為主。

    三國把蜀漢劉備作為正統,把蜀漢將領樹為英雄,自然魏國和吳國將領就成了草寇。因而把吳國君臣說成是江東鼠輩。

  • 6 # 史官那些話

    我認為問題中的大多數看法是對的。

    但個別地方,還是有不同意見的。

    第一,江東孫權的基業不是自己打下來的。

    這條基本上是對的,但不完全對。

    為啥呢?因為孫策留下的基業是不穩定的。

    當時是什麼局面呢?

    孫策平定江東不久,還沒來得及穩定局勢,就死了。

    所以孫權面臨的情況,並不是一片大好。

    而是這樣的:

    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

    孫權雖然領到了基業,但這份基業並不穩定。

    孫策一死,種種不穩定就爆發了。

    1.廬江太守李術直接公開反叛;

    2.宗室蘆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

    3.宗室孫暠企圖奪權;

    4.宗室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暗殺;

    5.豫章、會稽等地山越伺機作亂。

    孫權接手以上情況的時候,多大呢?才18週歲。

    當然了,孫策給孫權留下了兩個大佬:張昭,周瑜。

    《張昭傳》:孫策臨亡,以弟權託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

    《周瑜傳》:五年,策薨,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但我們可以想想啊:周瑜和張昭其實是孫策的心腹,而不是孫權的。

    我們都知道有這麼一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

    後代子孫想要拿捏住上輩人留下的臣子,其實也蠻不容易的,但孫權做到了。

    並且在得到二人的支援以後,將種種不穩定也陸續的解決掉了。

    說實話,我覺得起碼孫權在穩固江東這一塊,做的不錯。

    第二條,周瑜呂蒙沒有想過統一全國。

    1.先說周瑜哈。

    其實周瑜是個有遠見的人。

    要在劉備借荊州的時候,周瑜就存在不同意見,認為日後的劉關張三人,一旦有了自己的地盤,成事兒就是必然的結果。

    並且建議孫權,直接軟禁劉備,利用關張二人替東吳賣命。

    這裡呢,我是比較認同孫權的看法的:劉備難卒制。

    不僅是劉備,關張二人哪個好控制?

    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但周瑜還是有統一天下的決心的,並且就此事還向孫權進行了一次詳細的彙報。

    周瑜的意思是:

    自己和孫靜去打益州的劉璋,隨後吞併漢中張魯,留下孫靜在益州與馬超聯合。再由自己和孫權佔據襄陽。

    這些目標完成以後,就可以圖謀北方了。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說實話,這個計劃和諸葛亮的《隆中對》還是很相似的。

    同樣是益州一路,荊州一路,直逼中原。

    這個計劃之所以夭折,是因為周瑜回江陵準備的路上病死了。

    所以不能說周瑜沒有統一天下的決心。

    其實,後面孫權還是打算要跨荊州而取益州的,但被劉備斷然拒絕了,這裡就不說了。

    2.再說呂蒙

    在我看來,呂蒙確實屬於短視的那種人。

    就在魯肅致力於吳蜀結好的時候,呂蒙就曾向孫權表達過自己的意見,他是什麼意思呢?

    大概就是說:

    以咱們自己的力量,是完全可以抵擋曹操的,根本不需要藉助關羽。

    差距在這裡就體現出來了。

    雖然周瑜軟禁劉備的計劃,孫權沒有同意,但周瑜想的還是如何謀取北方,而呂蒙想的則是佔據荊州以後,是能夠抵抗曹操的。

    一個是“圖北方”;一個是“不憂於曹”以後,就沒有後續的規劃了。

    呂蒙的短視就體現在這裡。

    “今徵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遊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

    “鼠輩”在呂蒙身上體現的同樣很明顯。

    孫權的眼光比呂蒙還是要強上一點點的。

    孫權雖然表現得很認同呂蒙“依靠東吳自己,就能對抗曹操的說法”,但他的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因為他提出了另外一個設想:咱們要是打徐州呢?

    呂蒙“非常鼠輩的話”就說出來了:

    哎呀,咱們打徐州肯定是沒問題的,去了就能拿下。

    但是吧,徐州是大平原,交通便利,用不了10天,曹操的騎兵支援就到了。

    雖然咱們用個7、8萬人也能守住,但我還是為此擔心啊!

    所以咱們還是得打關羽!

    權深納其策,又聊復與論取徐州意,蒙對曰:“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

    這話說著好聽,但咂麼起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周瑜打赤壁,孫權才給了3萬人,守個徐州需要7、8萬?

    說白了,其實就是呂蒙自己都覺得徐州打不下來,說好打不好守,就是給自己和孫權留點面子。

    然而,呂蒙鼠輩的事兒不僅如此。

    呂蒙剛接魯肅班的時候,幹了這麼一件事兒:

    及蒙代肅,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

    說白了,就是拍關羽的馬屁,讓關羽放鬆對自己的警惕。

    而這時的時間,是建安二十二年!

    偷襲關羽則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

    結合呂蒙對孫權說的話,說呂蒙早有預謀不為過吧!

    其他地方表示認同!

  • 7 # 天山月3

    《三國演義》東吳只能說是個配角,三國的關注點主要是曹、劉,這一點可在羅貫中的筆下著墨辨出分曉。孫氏佔據江東獨霸一方,對漢室興衰無關痛癢,做的是家族企業。從創始人孫堅開始就對朝廷懷有二心,食君之祿,常懷異志。不然洛陽故宮撈得傳國玉璽何以私匿?由此種下了與中原諸候的嫌隙,以至於被天下人所不辱。甚至害得自身英年敗亡。東吳第一代人給人的印象象似乎小人之見,唯利是圖。

    二代孫策繼承了匿玉璽之短,雖少年有為,英勇善戰,開疆擴土,但卻是為門戶私利。殺許貢全家,怒斬隱士于吉看出他心胸狹窄,不堪為一方之英主。後死於幾個家丁之手也算因果使然。

    三代孫權承父兄基業盡得江南土地,舉才智,用賢良大業可期。但卻為了荊州一部完全喪失了信義,吳狗之名皆因此而引起。儘管東吳前後有四大督都輔佐,在三國頗有名氣,但具有戰略思維胸襟的也只不過魯肅、陸遜二人而已。關羽對東吳孫氏政權的存在不屑一顧,認為不忠於漢室的都屬亂臣賊子。因此當孫權派人過來欲結因親才勃然大怒,把吳狗犬子罵個不休,把東吳上下均看作了鼠輩。

  • 8 # 心雨隨風77678117

    兩件事導致羅貫中、毛宗崗以及後世一眾蜀吹看不上東吳~一是襲殺關羽,這可是蜀吹們的“心頭肉”啊…導致認為東吳“鼠竊狗偷”的習性;二是十萬大軍被張遼虐了個灰頭土臉……如果是關羽、趙雲、張飛(連別人或子虛烏有的戰績都可以舔著臉呼吹)幹出來的還說的過去…鐵桿蜀吹的特點就是選擇性胡扯外加不要臉的斷章取義……

  • 9 # 來日方長的隨心筆記

    這是因為江東四大君臣,也就是江東鼠輩,在東吳的歷史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諸葛亮擔任先主劉禪的軍事顧問,孫策擔任了東吳的第一個大都督,孫權繼承了孫策的遺志,開創了東吳的大一統時代,並且擔任了第二任大都督,張昭和諸葛瑾則是孫權的賢臣,擔任了第三和第四任大都督。他們四人在江東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被稱為江東鼠輩。

  • 10 # 長心眼168794174

    因為東吳孫家政權是北方人逃到東吳後建立的,朝中重臣,尤其是大都督,根本不敢用南方人,只能在從北方逃到南方的漢人豪門中尋找,對北方其他政權來說,東吳君臣自然就是(逃跑的)鼠輩了。

  • 11 # 深藍的召喚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還算漢臣,後代搶了劉家江山,不能再大了!蜀為漢室後代,若得社稷,也算正統;吳起自於豪雄,不敢搶江山,也不敢除賊扶漢,只想偏安一隅,徒留異心,不是鼠輩,還能是啥?

  • 12 # 叢中笑6603

    沒有什麼大家說東吳鼠輩的事,只有關雲長認為,東吳為鼠輩也。

    關雲長單刀赴會,除了彰顯自己的英雄氣慨之外,也帶有藐視江東無人的意思。當孫權想娶關羽女兒作為親家的時候,關羽怒斥東吳"虎女焉嫁犬子"。

    在關羽看來,東吳君臣皆鼠輩也,無須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之策,東吳不足為慮。

    而曹操則看法不同,"生子當如孫仲謀",在曹操眼裡,孫權也是一位英雄人物,他能坐鎮江東八十一州,實屬將才也。

  • 13 # 戰國無名氏

    很可笑的問題,罵人的話豈能當真,王郎罵諸葛亮,你個諸葛村夫;馬超罵張飛,吾家累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還有什麼曹孟德的,編席販履之徒等等,多得很,罵人只能說明自己理屈詞窮,氣急敗壞,

  • 14 # 中林之木

    因為目光短小,視野短見,除了魯肅大部份東吳人士高官都是。魯肅是也同諸葛亮式的民間後來者,唯他給孫權申明瞭大義。其它人懼曹,怕失了本身利益,而爭著欲降曹。周瑜起始把眼光老盯在劉備上,後劉備與孫權結親而申明大義後,周瑜又把眼光盯在了遙不可及的險峻之城成都上,怕此是一事無成,北魏鍾會領二十萬大軍也難過劍閣,就是例子。陸遜更是短見,主為自己易爭功,出風頭,破壞魯肅制定的聯合抗曹統一陣線。實在是不講義氣,說過的事情不尊守,不屬小人才怪。試想劉備奮戰了一生,命數快到了。這時惹不解救危難中的曹操,先把曹操幹爬下了,事仵就會轉向對年輕的孫權有利。之後曹魏被救的喘過氣了,反曹營群臣一致要先滅東吳,所以東吳不得不急忙重起與劉備和好,真是之前全是可笑滑稽之舉。所以陸遜主為他是孫策女婿,並不為孫權多想,背後鼓動事,全為了太子好掌握,以後再由孫策後人替之,不然孫權何以過後又批評他。說他們鼠輩,是他們內部不一條心,全不目光遠大,只念個人前途,不像魯肅說的;”琢磨著由孫權統一天下",全圖自保和個人前途利益。而劉備六旬多了,命不久了,必須為正義和前程奮起一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努力了一輩子,還是一事無成?是運氣還是機緣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