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光山人
-
2 # 於一粟端見十方剎
看過金庸小說《碧血劍》的,應該會記得第一回的回目即是”微邦行蜀道,亂世壞長城”,金庸借小說人物評價袁崇煥“黃龍未搗,武穆蒙冤。漢祚待復,諸葛星殞。”小說後面還附了一篇《袁崇煥評傳》。大概不少人對袁崇煥的人物印象來源於此。實際上,對袁崇煥的評價至今仍然是一個兩極分化的話題。譽之者視其為民族英雄,國之干城,恨崇禎皇帝自壞長城。銜之者謂其誤國佞臣、賣國奸賊,數其十一大罪而凌遲處死實屬罪有應得。
袁崇煥被定罪處死後142年裡,都是以不光彩的歷史面目出現的,直到他生前對抗的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後代,當時的滿清統治者乾隆皇帝於1772年下詔徹底為之翻案,袁崇煥的形象在正史中才得以扭轉,儘管爭論仍然繼續,特別是網路時代,人人都以為自己能夠激揚文字、指點江山。袁崇煥的真實面目反而更加不清晰了。
乾隆皇帝是喜歡搞翻案的皇帝,除了袁崇煥,還有明末抗清的史可法、黃道周、劉宗周等,都受到了他的高度評價,而把洪承疇、錢謙益等打入了《貳臣傳》。乾隆提出要給四種人翻案:一是守城戰死與被俘處死者;二是不甘國亡而自殺者;三是拋妻棄子致力反清復明的流亡者;四是至死不肯仕清者。“凡明朝盡節諸臣,即同為國抒忠,優將實同一視。”明史的編撰大體體現了這個原則。
以下是一些歷史人物對袁崇煥的評價:
袁崇煥幾百年來一直是個有爭議的人物,爭議的焦點就是袁崇煥為啥殺死毛文龍、是否背叛明朝?
袁崇煥在明朝被認定為賣國賊,被崇禎皇帝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等罪名以通敵叛國罪凌遲處死,處死之後明朝百姓爭相搶食其肉。
作為一位抗清名將,在明朝被認定為賣國賊,袁崇煥在清朝卻得到乾隆皇帝的大力讚揚,併為之翻案。
乾隆皇帝覺得袁崇煥的死值得憐憫,在乾隆欽定的《明史》裡多出了反間計的記載,袁崇煥案件有了新的解讀。在《明史》中袁崇煥是因為崇幀中了反間計而被誤殺,還和首輔錢龍錫一起被閹黨陷害。1784年,乾隆皇帝特意下詔為袁崇煥平反,記載如下“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
袁崇煥案至此被徹底翻案,來了個驚天大逆轉,由誤國的罪臣變成了蒙冤的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