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ILLSON39

    中國的水果、蔬菜產量確實是很高的。中國現在的人口占全球的18.6%,但水果產量約佔全球的33%,蔬菜產量更是佔到60%,人均年擁有蔬菜量達到半噸。

    這其中,除了自己食用、飼餵禽畜、大陸銷售、出口外,由於季節性和時效性,損耗大是肯定的。

    而造成“生產者賣不出去,消費者吃不起”的根本原因還是資本操控

    由於農工商沒有形成一體化,農民僅僅是產品的初級生產者,因此,商人能賣一噸就賺一千元,誰還會去賣二噸賺一千元?至於農民賣不出去、市民吃不起,那“是他們的事情”,是“市場的機制”的問題,“關我何事?”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合同制生產(計劃經濟)是避免損失的重要方式之一,否則就只能靠市場調節了。

  • 2 # 深山夫子

    是滴,農村很多好農產品賣不出去,就被收上去賣出又變成高價,這隻說流通上出了問題,不賺錢不沒人做,好辦法只有一個,買賣雙方洽談,按合同操作,雙方都得利。

  • 3 # 開心的皖河老農

    中國蔬菜水果生產和供應沒有過剩。現在的水果蔬菜銷售與以前可能不一樣了,過去水果成熟了立即賣光,不儲備,也不零售,而是賣給中間商。但現在水果產區都建有冷庫把水果蔬菜儲存起來,常年銷售,訂單銷售、網上銷售。現在水果蔬菜走冷鏈物流渠道,表面上看,村裡水果蔬菜都儲存起來了,好像賣不動一樣,實際上是營銷方式發生了變化了,比如蘋果,過去只能是秋冬季可以吃到,開年就沒有蘋果賣了,但現在一年四季都有蘋果吃,而且價格還比較高,也不會造成市場上供大於求。把水果分成一年四季銷售,價格高,價格平穩,農民也不愁價格波動大。水果蔬菜今年網上銷售比較多,走村串戶小商販已經是不見蹤影了,果農從網上拿到訂單,用冷鏈車派送到專賣店、超市,減少了中間環節。

    一、華人均消費水果125公斤/年,水果蔬菜沒有生產過剩

    現在網上直播帶貨的大多是帶水果及農產品。各地級市都建有冷鏈物流倉庫,在網上買水果蔬菜,三天內新鮮水果蔬菜就送貨上門了,非常方便,所以現在的消費者網上購買水果蔬菜的比較多,農民集體也成立了合作社、營銷公司,常年把水果蔬菜掛到網上銷售。所以,騾馬市、路邊攤的營銷模式逐漸消失了,我們可能看不見中間商、經紀人上門收購了,農民把水果蔬菜儲存起來了,這並不是賣不出去,也不是生產過剩,而是市場發生變化了,營銷方式升級了。水果過去都是集中某一段時間上市,造成市場短期供大於求,價格下跌,可到了水果下市時,價格又大幅上漲,價格波動大,農民不增收,現在把水果儲存起來,市場需要多少,就投放多少了,價格不僅高,而且平穩,市場供求平衡,消費者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水果。農民網上銷售,減少了中間環節,利潤也拿到了,消費者也承受得了。華人均年消費水果125公斤左右,水果蔬菜不可能過剩,目前價格消費者吃得起。

    二、水果蔬菜價格目前消費者吃得起

    說城市裡的人吃不起水果蔬菜了,可能是言過其實了。在國家“穩價保供”的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下,水果蔬菜價格已經是開始回落了。露天蔬菜已經是大量上市,大棚蔬菜也是陸續上市,應季水果已經是成熟了,蘋果、水蜜桃、梨子、葡萄、獼猴桃、柑橘、柚子、火龍果等都是滿足供應,價格適中,城市裡的人還是吃得起的。水果蔬菜是副食品,不能當主食,不能天天當飯吃,所以,我們不能希望城市裡的人天天吃水果蔬菜。飲食還是要講究營養均衡,不能偏食。如果說,連水果蔬菜都吃不起了,那還能活下去嗎?還怎麼生活?目前水果蔬菜價格高於歷史同期,可能還是出在銷售上,銷售成本比較高,水果需要分揀、包裝、保鮮、冷鏈運輸,物流費用等等,把價格推上去了。但價格還在合理區間,消費者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三、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馬路貨”不再受青睞,消費者不再追求特價、低價商品了

    中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上開始追求品味了,過去城鄉居民買水果蔬菜喜歡討價還價,追求低價消費,秤桿星上不饒人,對水果蔬菜品質不講究,只要是能吃,沒有變質就行了,過去城鄉居民消費喜歡走農貿市場,走路邊攤上消費,但現在的人消費主要是網上購買,專賣店、超市消費。殘次品現在沒有人要了,包裝不精美也影響消費者心理,所以水果蔬菜營銷現在必須要跟上消費需求,營銷模式也需要提檔升級了,農民生產的水果蔬菜,沒必要像過去一樣,“一窩蜂”的銷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消除對罪犯子女參軍、考公的限制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