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曉風殘

    關鍵詞:崛起、人才、結局

    今天剛回答了一道秦國君主在統一中的作用,現在就來了一道秦國丞相作用的問題。well,that"s ok!

    既然是大秦帝國的崛起路上,那麼就是從秦獻公轉變秦國國運開始說起。春秋時期和戰國早期就不必說了。

    一、商鞅。奠定了秦國的社會結構和價值構建,為大秦帝國提供給構造的骨幹方案。商鞅變法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就不囉嗦。商鞅是死於秦大陸部政鬥,是死於和嬴虔爭奪尚未親政的秦惠王的戰鬥中。傳統上以商鞅被五馬分屍的觀點並不夠全面和客觀。

    但不管怎麼說,商鞅完成了他的歷史責任。如果吳起能夠像商鞅一樣有20年去改造楚國,秦國還能在戰國中做老大嗎?很值得懷疑!

    二、張儀。關於張儀,很多人並不知道他並不是窮苦的人,而是魏國宗室。在《史記》中張儀似乎是如何的欺負魏國去幫秦國,但事實上張儀未必就真的是在欺負魏國,而是在一種明幫秦國暗幫魏國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親魏重楚以控周,一直都是張儀的夢想,也是張儀對天下一統途徑的設想。但無論是秦國,還是魏國、楚國,都有很多張儀無法控制的因素影響著他對夢想的實現。張儀真心先搞秦、魏、楚結盟,但總是不如意,急忙救火的他結果成為了人們眼中的騙子!

    張儀的結局是被驅逐回魏國。這也不算什麼悲慘的結局,在張儀出使楚國建議秦國割地後就受到秦國大臣的非議。張儀在處理秦國和楚國、魏國的關係上確實難以著力,一團糟糕。但張儀成功讓宋國成為秦國在山東的盟國,是他在處理外交上最為成為成功的結果。

    張儀半吊子的夢想,結果被驅逐他的秦武王所實現了,但主持人卻是甘茂!女神嫁人了,新郎卻不是我——這就是張儀最悲劇的地方!

    自己的夢想,被自己的政敵給實現了!情何以堪啊~~~~~

    三、甘茂。甘茂是一個本來可以和張儀齊名的縱橫家,但甘茂悲劇的是:甘茂的國君比張儀的國君更短命。從甘茂息壤誓言而半年攻下宜陽來看,甘茂不是沒有能力,而是他表現的機會因為秦武王的死去而被扼殺——即位的秦昭王更信任甘茂的政敵嬴疾,迫使甘茂不得不離開秦國。

    甘茂和張儀一樣都是因為賞識自己的國君死了而被繼任的國君驅逐。但不同的是張儀得到了他想要發揮的時間和空間,而甘茂剛剛發光就被掐滅了。

    懷才不遇~~懷才不遇~~懷才不遇啊~~~這是甘茂最悲劇的地方。

    四、嬴疾。嬴疾的作用有二:1、在秦武王時期和秦昭王早期都能起到穩定國家的作用;2、嬴疾改變張儀親魏重楚的戰略,不斷的攻打秦國的鄰居魏國和楚國。

    嬴疾的結局也許是最好的——他是老死的。

    五、司馬錯。一說起司馬錯,就想起和張儀爭論伐韓還是伐蜀的事情。因此司馬錯最大的作用就是擴張秦國疆域,擴大秦國的資源總量。雖然巴蜀在秦國一統六國中所起的作用並不如人們想象中那麼有用,但至少將巴蜀列入中國傳統版圖,這也是司馬錯的功績。

    司馬錯的結局也很好:孫子司馬靳是白起的副將;司馬靳的孫子司馬昌秦國主鐵官;司馬昌兒子西漢市長(即市場的長官,不是今天的市長)司馬無澤,司馬無澤的兒子是五大夫司馬喜,司馬喜的兒子是太史公司馬談,司馬談的兒子就是鼎鼎大名的司馬遷。

    六、魏冉。魏冉的政策其實和嬴疾的政策基本相同,都是打擊魏國和楚國最為著力。但魏冉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推薦和重用白起。

    魏冉的結局,似乎不能說是悲劇吧:年老退休(雖然說是強制推行,但魏冉已經是50、60歲的老頭子了)回家養老!如果這也能說是悲劇,我想現代這麼退休老同志個個都是悲劇。

    魏冉能夠取得如此多的成功,原因有二:一、他的前任的鋪橋搭路;二、白起等戰將的崛起。

    七、范雎。范雎和張儀一樣都是魏國宗室出身。只是范雎的命運比張儀更加的悲劇——被人打得死去活來的。范雎所起的作用有二:一、遠交近攻的策略;二、建議秦昭王加強皇權,廢太后權力,驅逐魏冉等大臣,這也是秦昭王能夠不聽白起勸諫而執意發動邯鄲之戰的權力基礎和空間。

    范雎的結局,也不算差吧:找了下一任,自動自覺退休養老!怎麼說呢,范雎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幹不了就別幹,霸著茅坑不拉屎是不道德的。

    八、呂不韋。呂不韋除開他實現從商人到丞相的個人夢想之外,所起的作用就有兩個:

    1、編著《呂氏春秋》,為日後秦國一統的治理提供理論;

    2、在秦王嬴政和嫪毐、趙太后的奪權鬥爭中保持中立,導致嫪毐和趙太后失敗。

    呂不韋的結局,也許是這些人之中最悲劇的一個:他讓出了權力給嬴政,但他的影響力還是構成了對嬴政專權的障礙。除了死,還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嬴政獨立控制秦國大政呢?沒有其他辦法了!

    呂不韋的死,不在於他的身份,不在於他的名氣,而在於嬴政需要獨力控制秦國大政時他無論如何都是一個障礙。

    九、李斯。李斯作為滅六國狗頭軍師,帝國體制的建立者,是大一統框架的設計者,其作用不用多說。郡縣制、焚書令、以吏為師、提出督責之術建議等等,都顯示出李斯無論是在大局觀或者在細節上都有完善的處理方式和經驗。

    李斯被處死,和趙高的關係不是很大,更關鍵的是胡亥認為自己的培養的趙高、章邯等少壯派已經足夠,李斯等老臣不再有用。

    但似乎秦國就存在這麼一個魔咒:賞識自己的國君一旦死去,自己的機會也就失去了。商鞅如此,張儀如此,甘茂如此,呂不韋如此,李斯更是如此。除了嬴疾是秦國宗室、司馬錯就出一次風頭就偃旗息鼓,范雎更悲劇,國君還活著自己的好運就結束了。

    總結來說,在秦國的人才中,結局悲劇的人不算是多,李斯、呂不韋算是死亡結局。商鞅是戰死,不能說是悲劇。張儀、甘茂、魏冉是被驅逐,算上提前退休吧。

    認為給秦國打工結局就很悲慘的觀點,似乎更多的是出自於偏見而非事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建立CentOS系統的Docker基礎映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