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原穴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
《難經·六十六難》指出:"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也就是說原穴主要用於治療相關臟腑的疾病,也可協助診斷該臟腑的疾病。
《難經.六十六難》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三氣,經歷於五髒六腑。"
也可以是說原氣源於腎間動氣,以三焦為別使,輸布全身,調和內外,宣導上下,關係著臟腑氣化功能,而原穴正是其所流注的部位。
十二原穴歌
膽出丘墟肝太沖,小腸腕骨是原中。
心出神門原內過,胃經衝陽氣可通。
脾出太白腸合谷,肺原本是太淵同。
膀胱京骨陽池焦,腎出太溪包大陵。
1、足少陽膽經原穴—丘墟穴
丘墟穴位於外踝的前下方,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中。
按揉本穴有舒筋活絡、理氣止痛、清肝利膽、清熱明目的作用。
可以用於治療足下垂、足內翻、目赤腫痛、胸脅痛、頸項痛等證。
簡單取穴法:
腳掌盡力背伸,足背可見明顯趾長伸肌腱,其外側、足外踝前下方凹陷處為丘墟穴。
第2~5趾抗阻力伸展,可顯現趾長伸肌腱。
2、足厥陰肝經原穴—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部,第1、2蹠骨間,蹠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搏動處。
按揉太沖穴具有平肝息風,疏肝健脾,利膽化溼的作用。
3、手太陽小腸經原穴—腕骨穴
腕骨穴位於腕區,第5掌骨底與三角骨之間的赤白肉際凹陷中。
簡便取穴法,握拳,沿小指外側手掌赤白肉際向腕部推,遇到的第一個凹陷處,即為此穴。
中醫認為按揉腕骨穴能祛風止痛、舒筋活絡、並有清熱增液功效。
4、手少陰心經原穴—神門
神門穴位於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凹陷處。
簡單取穴法,在腕橫紋上,與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交點處,即為此穴。
中醫認為,按揉或針刺神門穴具有清心調氣,寧心安神,通經活絡的作用。
5、足陽明胃經的原穴—衝陽穴
衝陽穴位於足背的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的搏動處。
簡便取穴法可以採取仰臥位或正坐垂足,在足背的最高點,兩筋之間,可以觸控到一個凹陷處,按此處會感覺到搏動感,那麼就就是衝陽穴
按揉或針刺衝陽穴,具有清熱和胃、化痰、通絡凝神的功效。
6、足太陰脾經的原穴—太白穴
太白穴位於腳部蹠區,第1蹠趾關節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
簡單取穴法,足大趾後方內側突起一塊高骨,此高骨後緣凹陷,赤白肉際處,即為此穴。
按揉太白穴具有健脾化溼、活絡止痛、益氣和胃的功效。
7、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合谷穴
合谷穴位於手背部,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簡單取穴法,拇指、食指張開,以另一手拇指指間關節橫紋對準拇、食指間指蹼緣,拇指尖下即為此穴。
中醫認為按揉或針刺合谷穴具有疏風解表,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
8、手太陰肺經的原穴—太淵穴
太淵穴位於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
簡單取穴法為:仰掌,在掌後第一橫紋上,有脈搏處。
太淵屬於為肺經原穴,八會之一脈會,按揉或針刺太淵穴具有止咳平喘,通脈理血,健脾益氣的作用。
9、足太陽膀胱經原穴—京骨穴
京骨穴位於人體的足外側部,第5蹠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按揉京骨穴具有生髮止脫、清熱解毒、祛溼解痙的作用。
10、手少陽三焦經原穴—陽池穴
陽池穴位於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陽池穴主生髮陽氣,溝通表裡,對消渴症、前臂疼痛麻木、腕關節痛有作用。
11、足少陰腎經原穴—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
按揉針刺太溪穴具有培土生金、滋陰益腎,納氣補腎的作用。
12、手厥陰心包經原穴—大陵穴
大陵穴位於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中,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按揉或針刺大陵穴具有通經活血、寧心安神、寬胸和胃、清熱的作用。
注:本文為家庭健康知識參考和科普知識,不作為治療依據,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就醫併科學治療,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每個臟腑都有一個對應的原穴,什麼是原穴呢?
中醫認為原穴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
《難經·六十六難》指出:"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也就是說原穴主要用於治療相關臟腑的疾病,也可協助診斷該臟腑的疾病。
《難經.六十六難》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三氣,經歷於五髒六腑。"
也可以是說原氣源於腎間動氣,以三焦為別使,輸布全身,調和內外,宣導上下,關係著臟腑氣化功能,而原穴正是其所流注的部位。
十二經每經有一個原穴,為了便於記憶,可以記住這個原穴歌。
十二原穴歌
膽出丘墟肝太沖,小腸腕骨是原中。
心出神門原內過,胃經衝陽氣可通。
脾出太白腸合谷,肺原本是太淵同。
膀胱京骨陽池焦,腎出太溪包大陵。
每個臟腑所對應原穴的位置和作用
1、足少陽膽經原穴—丘墟穴
丘墟穴位於外踝的前下方,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中。
按揉本穴有舒筋活絡、理氣止痛、清肝利膽、清熱明目的作用。
可以用於治療足下垂、足內翻、目赤腫痛、胸脅痛、頸項痛等證。
簡單取穴法:
腳掌盡力背伸,足背可見明顯趾長伸肌腱,其外側、足外踝前下方凹陷處為丘墟穴。
第2~5趾抗阻力伸展,可顯現趾長伸肌腱。
2、足厥陰肝經原穴—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部,第1、2蹠骨間,蹠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搏動處。
按揉太沖穴具有平肝息風,疏肝健脾,利膽化溼的作用。
3、手太陽小腸經原穴—腕骨穴
腕骨穴位於腕區,第5掌骨底與三角骨之間的赤白肉際凹陷中。
簡便取穴法,握拳,沿小指外側手掌赤白肉際向腕部推,遇到的第一個凹陷處,即為此穴。
中醫認為按揉腕骨穴能祛風止痛、舒筋活絡、並有清熱增液功效。
4、手少陰心經原穴—神門
神門穴位於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凹陷處。
簡單取穴法,在腕橫紋上,與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交點處,即為此穴。
中醫認為,按揉或針刺神門穴具有清心調氣,寧心安神,通經活絡的作用。
5、足陽明胃經的原穴—衝陽穴
衝陽穴位於足背的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的搏動處。
簡便取穴法可以採取仰臥位或正坐垂足,在足背的最高點,兩筋之間,可以觸控到一個凹陷處,按此處會感覺到搏動感,那麼就就是衝陽穴
按揉或針刺衝陽穴,具有清熱和胃、化痰、通絡凝神的功效。
6、足太陰脾經的原穴—太白穴
太白穴位於腳部蹠區,第1蹠趾關節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
簡單取穴法,足大趾後方內側突起一塊高骨,此高骨後緣凹陷,赤白肉際處,即為此穴。
按揉太白穴具有健脾化溼、活絡止痛、益氣和胃的功效。
7、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合谷穴
合谷穴位於手背部,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簡單取穴法,拇指、食指張開,以另一手拇指指間關節橫紋對準拇、食指間指蹼緣,拇指尖下即為此穴。
中醫認為按揉或針刺合谷穴具有疏風解表,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
8、手太陰肺經的原穴—太淵穴
太淵穴位於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
簡單取穴法為:仰掌,在掌後第一橫紋上,有脈搏處。
太淵屬於為肺經原穴,八會之一脈會,按揉或針刺太淵穴具有止咳平喘,通脈理血,健脾益氣的作用。
9、足太陽膀胱經原穴—京骨穴
京骨穴位於人體的足外側部,第5蹠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按揉京骨穴具有生髮止脫、清熱解毒、祛溼解痙的作用。
10、手少陽三焦經原穴—陽池穴
陽池穴位於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陽池穴主生髮陽氣,溝通表裡,對消渴症、前臂疼痛麻木、腕關節痛有作用。
11、足少陰腎經原穴—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
按揉針刺太溪穴具有培土生金、滋陰益腎,納氣補腎的作用。
12、手厥陰心包經原穴—大陵穴
大陵穴位於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中,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按揉或針刺大陵穴具有通經活血、寧心安神、寬胸和胃、清熱的作用。
注:本文為家庭健康知識參考和科普知識,不作為治療依據,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就醫併科學治療,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