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寶樹堂餘藥師

    去肝火建議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按壓行間穴、曲池穴、合谷穴等部位,具體如下:1、行間穴:在足背側,當第一、二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具有洩肝火的作用,常用於牙齦腫痛、口腔潰瘍、流鼻血等症狀者;2、曲池穴:位於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具有清熱解表、調和氣血的功效,也可用於去肝火的治療;3.合谷穴:位於手的背側,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的中點下緣位置,具有鎮靜止痛、解表洩熱的作用,可用於去肝火的治療。除了上述穴位外,也可以對於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部位進行針灸,也可以起到輔助性治療的作用。而對於症狀比較嚴重的,建議遵照醫囑使用清肝瀉火的中藥材進行調理,比如薄荷、桑葉、菊花、決明子等,可以加快恢復的速度。在對穴位按摩時需要找準穴位,必要時尋求中醫師的幫助,要注意採取適當力度,按摩時間建議在5分鐘左右,每次按摩2~3次即可。

  • 2 # 藥師優健

    春天容易出現肝火旺盛,肝火旺的表現有那些?

    1、肝火旺盛往往表現為頭痛、眼痛、頭暈、面紅、目赤、口苦、尿黃、便秘、胸脅脹滿、急躁易怒等。

    2、觀舌察脈:舌紅或舌邊尖紅、苔黃,脈弦數有力。

    3、嚴重者可出現失眠、發狂、嘔血、咯血等。

    肝火旺盛的常見病因病機

    1、肝火旺多因生氣上火、情志失調、飲食不節、熬夜、壓力大、其他臟腑熱邪傳至肝經等因素,而致肝的機能亢盛出現熱象。

    2、肝鬱化火:肝鬱往往是因為所願未達、情志不遂、外邪侵體、用藥不當等因素,導致肝的疏洩功能障礙、氣機鬱結,鬱久化熱所致。

    清肝火的常用穴位有那些?

    生活中要注意調節情志、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充足睡眠等生活習慣外,也可以按揉以下3個穴位。

    1、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間凹陷處,或觸及動脈搏動處。

    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也是足厥陰肝經的輸穴,具有疏肝解鬱、清肝利膽的作用。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遺尿、癲癇、脅痛月經不調、小兒驚風等。

    太沖穴可針刺、可艾灸、可按揉,臨床應用非常多,也可和其他穴位配合應用。

    2、行間穴

    行間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行間穴是足厥陰肝經的滎穴,滎主身熱,所以行間穴具有清肝瀉火、清利頭目、清肝利膽的作用。

    主治肝火上衝於頭部,出現的頭痛,眩暈,肝火上衝於眼部出現目赤腫痛,目眩,青盲。

    肝火上衝於耳部出現的耳鳴,耳聾,上衝於口出現口苦等。

    按摩行間可清洩肝膽實火,疏肝解鬱、清利頭目的作用。

    3、俠溪穴

    俠溪穴位於足背部,第4、5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俠溪穴是足少陽膽經的滎穴,滎主身熱,肝膽為表裡之髒。

    按揉或針刺俠溪穴具有功效為清肝瀉膽、疏肝理氣、通絡止痛的作用。

    肝火旺盛的常用方劑

    透過生活調節、按揉穴位不能緩解,也可以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配合中藥調理。

    肝火旺盛的可選擇龍膽瀉肝丸、丹梔逍遙丸、當歸龍薈丸。

    肝鬱氣滯的可選擇逍遙丸、加味逍遙丸、疏肝解鬱膠囊、柴胡舒肝丸等。

    注:本文為家庭健康知識參考和科普知識,不作為治療依據,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就醫併科學治療,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別人害怕孤獨,你卻覺得它是享受,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