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牌理出牌一直是『柯洛弗』這個系列電影的金字招牌,從《科洛弗檔案》( Cloverfield, 2008 )讓人完全搞不清楚頭緒的預告片,到《科洛弗十號地窖》( 10 Cloverfield Lane, 2016 )上映前兩個月才釋出首支預告,本來以為掛著《地平線系列:追尋上帝粒子》( God Particle )並且宣佈了劇情和參與演員,會讓身為柯洛弗系列第三部作品比較不那麼神秘,結果,還是讓觀眾大吃一驚。這部系列作品第三部最終更名為《科洛弗悖論》( The Cloverfield Paradox, 2018 )雖然如外界預期的,在今年超級盃賽事中買下廣告亮相首支預告片,沒想到,當我們看到這支預告片後沒幾個小時,就能在 Netflix 上觀賞到正片,根本就是創舉,令人驚嚇之舉貫徹柯洛弗精神。
說到柯洛弗精神,我覺得這個系列迷人的地方不只是科幻抑或是怪獸入侵的題材,反而是借用一個系列同一個電影世界觀的方式,加上病毒式行銷,吸引觀眾注目,成功打造一個空間,提供給新秀導演創造發揮的空間,並借劇本的創作,讓整個創作團隊得以摸索方向,為型別電影注入新鮮元素。回顧過去,可以看到《科洛弗檔案》的導演 Matt Reeves 傑出的表現為他得到了《猩球崛起》這系列續集的發展機會,《科洛弗檔案》也讓觀眾看到了偽紀錄片形式運用在鬼片以外的可能性,《科洛弗十號地窖》則是讓人看見了新銳導演 Dan Trachtenberg 統御整部電影的能力,靈巧運用獨幕劇的驚人功力,在科幻包裝下,玩轉密閉空間式的懸疑驚悚電影帶給觀眾的感受。
導演在說故事的節奏上也大有問題,其實他很多鏡頭都拍出了那種懸疑的感覺,或是太空中孤立的氛圍,甚至是挑起了觀眾對於驚悚的敏感神經,但是最終,都會在角色開個玩笑或是三兩下就解決問題的節奏中,整個稀釋掉了,就連應該是要比較感人,比較不捨的,不管是章子怡飾演的譚或是黑人領導 Kiel 要獨自去修復東西,都沒有發揮出應該要有的張力。更不用說平行時空來的詹森,請來了伊莉莎白戴碧琪(Elizabeth Debicki )來演,反而埋沒了這位演員良好的演技實力,詹森強大的自體修復能力就不提了,這個角色該有的,應該散發出『我應該相信這個人』的氣息可是最後這個人卻不值得相信的感覺完全沒有做出來,我覺得這完全是編劇沒有寫出來,導演也沒給發揮空間造成的,從頭到尾她就是掛著『我不值得相信』的牌子,可是大家卻都相信她啊!
《科洛弗悖論》:不可回逆的遺憾
按牌理出牌一直是『柯洛弗』這個系列電影的金字招牌,從《科洛弗檔案》( Cloverfield, 2008 )讓人完全搞不清楚頭緒的預告片,到《科洛弗十號地窖》( 10 Cloverfield Lane, 2016 )上映前兩個月才釋出首支預告,本來以為掛著《地平線系列:追尋上帝粒子》( God Particle )並且宣佈了劇情和參與演員,會讓身為柯洛弗系列第三部作品比較不那麼神秘,結果,還是讓觀眾大吃一驚。這部系列作品第三部最終更名為《科洛弗悖論》( The Cloverfield Paradox, 2018 )雖然如外界預期的,在今年超級盃賽事中買下廣告亮相首支預告片,沒想到,當我們看到這支預告片後沒幾個小時,就能在 Netflix 上觀賞到正片,根本就是創舉,令人驚嚇之舉貫徹柯洛弗精神。
說到柯洛弗精神,我覺得這個系列迷人的地方不只是科幻抑或是怪獸入侵的題材,反而是借用一個系列同一個電影世界觀的方式,加上病毒式行銷,吸引觀眾注目,成功打造一個空間,提供給新秀導演創造發揮的空間,並借劇本的創作,讓整個創作團隊得以摸索方向,為型別電影注入新鮮元素。回顧過去,可以看到《科洛弗檔案》的導演 Matt Reeves 傑出的表現為他得到了《猩球崛起》這系列續集的發展機會,《科洛弗檔案》也讓觀眾看到了偽紀錄片形式運用在鬼片以外的可能性,《科洛弗十號地窖》則是讓人看見了新銳導演 Dan Trachtenberg 統御整部電影的能力,靈巧運用獨幕劇的驚人功力,在科幻包裝下,玩轉密閉空間式的懸疑驚悚電影帶給觀眾的感受。
到了第三集,在同樣柯洛弗世界的框架下,電影將我們丟到了一個太空站上,直接串聯到柯洛弗世界那個在嘗試得到更多能源以解決危機的時空背景,隨著太空站的實驗,我們開始感受到了《異形》( Alien, 1979 )甚或是《異星智慧》( Life, 2017 )那種太空驚悚。當你以為在這一部電影裡就像前兩部系列作品一樣可能會出現怪物的時候,編劇突然丟出了異度空間的概念,大玩平行時空交錯的趣味。在這樣的一個創作概念之下,我覺得導演在創造平行時空交錯的氛圍是蠻不錯的,無論是無機物、有機物的錯置,或是可能暗指精神上的渙散(一幕太空站組員對著鏡子類似精神分裂的戲碼),都增加了這部戲在懸疑層面的精采度。
而在這個平行時空的概念下,讓女主角漢米爾頓(古古瑪芭塔勞飾演)進行選擇,到底是要活在那個熟悉卻已經發生悲劇的宇宙,或是選擇處在沒有悲劇發生卻是陌生未知的宇宙,在電影的後段就醞釀出味道,這種類似薛丁格貓實驗的劇情,往往都能夠讓觀眾陷入一種思緒,兩難而必然存在遺憾的思緒,在太空站裡的太空人,彷彿站在一個世界的最高點,觀察著如同實驗裡的貓一樣的地球,當太空人採取行動,這個世界就必然只有一種歷史的存在,而無論是哪一種歷史,都是直線前進,不可回逆的。
電影最後有趣的是,原本的地球已經發生了詭異生物入侵的事件,我們或許可以解讀成是接回了《科洛弗檔案》裡的攻擊事件,但是,《科洛弗悖論》最後一幕呈現出來的怪物卻能夠突破天際超出雲端,如果我的記憶是沒有錯的,《科洛弗檔案》的那一隻似乎沒有這麼大的體型,如果兩隻有所不同,那麼太空人們所採取的行動是不是對原本的地球又產生了什麼樣的波動與變化,甚至《科洛弗十號地窖》裡的時空背景又是哪一個時空,怎麼會有不同的怪物攻擊,確實是在這樣的衍生之下,留下來饒富趣味的謎題。這也是我喜歡柯洛弗系列最大的原因,永遠都有未解答的謎值得探索。
當然《科洛弗悖論》仍然有許多部份是讓人詬病,我自己其實也看不太下去的,我完全可以理解他所得到的評價分數原因為何。首先,編劇在處理這整個事件的過程都太雲淡風輕了,前半段一連串的詭異事件,在探索原因的時候卻總是輕鬆帶過,在呈現『平行時空』這個概念的時候,也是透過角色三言兩語帶過,在這裡我就必須提到一部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Coherence, 2013 ),這部電影在呈現概念的時候,是運用了許多配件和極其複雜的行為與事件交織而成,精彩的程度不由分說。再者,編劇想挾帶的議題太多了,什麼都想說,結果什麼都說不好。例如電影中企圖帶入大國之間的恩怨情仇,大剌剌的放入了中國、德國的太空人,甚至還讓他們變成情侶,最後中、德、美國之間的議題變成太空人之間的拌嘴,絲毫沒有發揮作用。
導演在說故事的節奏上也大有問題,其實他很多鏡頭都拍出了那種懸疑的感覺,或是太空中孤立的氛圍,甚至是挑起了觀眾對於驚悚的敏感神經,但是最終,都會在角色開個玩笑或是三兩下就解決問題的節奏中,整個稀釋掉了,就連應該是要比較感人,比較不捨的,不管是章子怡飾演的譚或是黑人領導 Kiel 要獨自去修復東西,都沒有發揮出應該要有的張力。更不用說平行時空來的詹森,請來了伊莉莎白戴碧琪(Elizabeth Debicki )來演,反而埋沒了這位演員良好的演技實力,詹森強大的自體修復能力就不提了,這個角色該有的,應該散發出『我應該相信這個人』的氣息可是最後這個人卻不值得相信的感覺完全沒有做出來,我覺得這完全是編劇沒有寫出來,導演也沒給發揮空間造成的,從頭到尾她就是掛著『我不值得相信』的牌子,可是大家卻都相信她啊!
總結來說,《科洛弗悖論》還是有它值得一看的理由,無論你是想要偶爾科幻一下,或是突然想要看個科幻電影殺個時間,圖個視覺上的滿足,這部電影其實還是有某種程度上的可看度。就柯洛弗世界觀的部分來說,倒也可以稍微解釋一下本來有疑問的地方,雖然產生的疑問可能又更多了,但說不定這部電影是一小塊拼圖,總有一天我們可以看清楚全貌的(如果有這個機會的話)。對於這部電影的缺點,我則是認為,不去太在意,倒還是可以接受的。會因為這部電影就影響了我對柯洛弗系列第四部作品的期待嗎?說真的,還真的不會,因為我超想看這麼現代甚至有點科幻的東西,這個製作團隊要怎麼把它融合到二次世界大戰的題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