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意聊政治4g8i

    自古亂世出英雄,並不是蜀漢後期無大將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只不過到了一定階段,沒有英雄出來的平臺或是平臺不足。很多人才是被埋沒了,金庸小說裡,少林寺有一個很不起眼的掃地僧,打起來其武功高於當世一流豪傑,但他就甘做掃地憎。埋沒在地下的人才何其多矣!

    蜀漢後期,中原大局已定,曹魏佔去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兵多將廣,糧草充足。偏安於一隅的蜀漢根本無力與曹魏相抗衡。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時候好漢們都不看好蜀漢,有很多賢臣良將都宅居在家,不願出世了,所以才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

    憶當初劉備出山時,天下正群雄爭霸,天下英雄雄起,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哪一個都是人中豪傑。他們是在劉備身上看到了希望,劉備漢室後代,雄才大略,儀表堂堂。他們從劉備身上看到了恢復大漢江山的希望。即便如此,諸葛亮還考慮良久,才下決心出山輔佐。其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就看一代一代的才人是否有出人頭地的機遇,所謂時勢造英雄。中國革命戰爭年代,湧現出了那麼多偉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賀龍、彭德懷、葉儉英,粟裕等等,哪一個不是人中豪傑、然若不是天下大勢所趨,世界革命潮流的到來,恐也難以出人頭地,都是時勢造就。

    蜀漢後期,可用之人才極少,只剩姜維、廖化、馬岱、馬忠、張翼、張嶷、吳班、吳懿之類二流將軍。沒有一個像關羽那樣的大將,可以威振敵膽。所以仗打得越來越艱苦,直到諸葛亮耗盡最後一滴血,姜維領兵維持了幾年,大勢去矣!

    即使如此,姜維的表現也還值得稱讚,諸葛亮突然去世後,魏延不聽楊儀號令,不願斷後,是姜維親自斷後,安排得井井有條,司馬懿無從得手。後來姜維又聯合夏侯霸,多次與鄧艾鬥智鬥勇,祁山谷口,險擒鄧艾;又用棄糧之計大勝魏兵,正欲剩勝進攻之時,後主聽信讒言,不令出戰。等到再欲伐魏時,廖化等人已無鬥志,姜維與夏侯霸張翼等徑取洮陽,終無成果,只得屯田沓中。幾經轉折,姜維身邊只有張翼廖化,魏兵襲來,姜維緊守劍閣。奈蜀主已降,大勢去矣!還猶設計假降,以求轉敗為勝,豈能逃過司馬昭之眼,落得全部被斬,可悲可嘆!

  • 2 # 聰慧的擀麵杖

    雖然蜀漢在三國時期缺乏像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流名將那樣的高明將領,但是姜維作為蜀漢時期的一位重要將領,仍然發揮了重要作用。姜維在蜀漢後期主要負責抵禦魏國的進攻,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和責任。他疲於奔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內憂外患:蜀漢後期內部政治不穩,各個將領之間也有矛盾,這給姜維的作戰帶來了困難。同時,魏國多次進攻蜀漢,使得姜維需要在多個戰場上疲於奔命,抵禦魏軍的攻擊。兵力不足:蜀漢在後期由於戰爭的消耗和內部政治的紛爭,導致其軍力嚴重不足。姜維需要在缺乏足夠兵力的情況下進行抵禦和反擊,這使得他的作戰非常艱難。地理環境複雜:蜀漢位於山區,地勢險要,這給姜維的作戰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魏軍多次進攻時,姜維需要在複雜的地形中進行戰鬥,增加了其疲於奔命的難度。投降部將的影響:在蜀漢後期,姜維受到了不少投降魏國的部將的影響,這對他的作戰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和影響。

    綜上所述,儘管蜀漢缺乏一流的名將,但姜維作為蜀漢的重要將領,在艱難的環境下疲於奔命,為蜀漢的抵禦和反擊魏國的進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3 # 明神將

    蜀漢與東吳、曹魏相比較而言,底蘊不足人才匱乏,劉備夷陵之戰慘敗,把本來就不豐厚的家底賠得差不多了。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以興復漢室北伐中原的大旗凝聚人心,憑藉自身過人的才能還能勉強維持局勢。

    等到姜維開始掌權的時候,蜀漢朝堂的風氣已經很糟糕了,益州本土人士如譙周這類的學者持續散播《仇國論》等消極思想,君臣大多數都不思進取,抱著偏安一隅的心態過日子。

    姜維繼承諸葛丞相的遺志,卻獨木難支,連軍中老將廖化、張翼等人都對北伐持反對意見,但丞相的遺願、知遇之恩、自身的理想抱負,怎麼能夠輕言放棄!不拼命的去戰鬥,人生的意義何在!?

  • 4 # 浩天說歷史

    作為蜀漢的重要將領,姜維在戰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蜀漢在漢末時期經歷了數百年的戰爭,導致國庫空虛、人口銳減、資源匱乏等問題長期存在。

    因此,雖然姜維具有出色的指揮才能和戰鬥經驗,但他在戰爭中仍然不可避免地遭受疲勞和奔波之苦。此外,魏國在軍隊組織和戰爭策略方面較蜀漢更加強大,這也使得蜀漢軍隊常常處於劣勢。

    此外,姜維也需要不斷地收集情報、掌握戰場動態、尋找盟友等,這些工作也增加了他的工作量和負擔。因此,儘管姜維是一位出色的將領,但他無法在戰爭中取得完全勝利,也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 5 # 天方生活

    蜀漢在三國時期以劉備、諸葛亮等人的領導下建立,雖然經歷了不少的戰爭,但仍然有很多優秀的將領,比如張飛、關羽、趙雲、黃忠等人。然而,到了晚期,蜀漢的實力逐漸衰落,加上劉禪繼位後,政治腐敗,權臣專權,導致軍隊衰弱。此時的蜀漢,確實很難找到像樣的大將。

    姜維是蜀漢末年的名將,他在長平之戰中以少勝多,成為了蜀漢的頭號名將。但是,由於他的性格固執,常常自作主張,使得他的行動並不受到諸葛亮等高層領導的認可。此外,他還面臨著東吳大將陸遜的壓力,陸遜在多次戰役中都能夠對姜維進行有效的牽制和打擊,使得姜維很難在東吳和蜀漢之間尋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因此,姜維不得不在戰場上疲於奔命,不斷地轉移和調整自己的兵力,以儘可能地維持戰線的穩定,但最終並沒有實現最終的勝利。

  • 6 # 言午

    姜維沒有諸葛亮的智謀,只會窮兵黷武,不會不讓人民休養生息,使得國家疲弱,民生凋敝,沒有從實際出發,所以疲於奔命。

  • 7 # 幸福香蕉

    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已使蜀漢元氣大傷,再加上諸葛亮六出祁山。蜀漢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劉備的兒子不可與劉備相比,關羽、張飛的兒子能耐也比關、張也差遠了。這些也是姜維九伐中原最終不能成功的原因吧。

  • 8 # 隱居的山野村夫

    原來荊州帶來的將領要麼戰死,要麼老邁年高。

    而蜀中本地的將領本來就少,還被猜忌不被重用。

    人才越來越少,僅憑几個所謂的強人勉力支撐。諸葛亮和後期的姜維就是最好的例證。

  • 9 # 君不器之器

    雖然蜀漢沒有像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大將,但姜維在蜀漢軍中仍然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將領。他在蜀漢歷史上的地位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被譽為“江東瑰寶、益州之冠”。

    姜維之所以疲於奔命,主要是因為他在蜀漢晚期擔任了很多重要的職務和作戰任務。他曾先後擔任過北伐、南征等任務,參與了多次對抗魏國的戰役,例如夷陵之戰、陳倉之戰、祁山之戰等等。這些戰役都是非常激烈的,姜維需要時刻指揮和排程士兵,以及親自領兵作戰,所以身體上非常疲憊。

    此外,蜀漢晚期的政治環境也很動盪,姜維也要處理各種政治事務。他曾被諸葛亮任命為丞相府長史、參謀、主簿等職務,後來還被劉禪任命為都督,統領西南四郡的兵馬。這些職務都需要他處理各種文書和政務,所以姜維的精力和體力都非常消耗。

    因此,儘管蜀漢沒有大將,但姜維仍然需要忙碌奔波,為蜀漢作出重要的貢獻。

  • 10 # 天問晨曦

    姜維是蜀漢的大將軍,他率領蜀軍與曹魏進行了長期的戰爭,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發動的這些戰爭被後人稱為“九伐中原”,給曹魏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姜維原本是魏華人士,為何他要為蜀漢盡力,與他的故國為敵呢?

    一、姜維胸懷壯志,渴望建功立業。

    陳壽因為姜維對蜀漢滅亡負有責任,在《三國志》中對他的評價不佳。他說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大家對這個“粗有文武”的評價意見不一,但是對姜維“志立功名”則是看法一致。這是因為姜維這個人的所作所為,完全印證了這個評價。

    姜維的父親原是郡裡的功曹,在平定羌、戎叛亂時戰死。少年就失去父親的姜維,被曹魏賜官中郎,參知本郡軍事。因此,姜維父子都是曹魏的屬官,理應為曹魏效力。但是,姜維這個人並不甘心做一箇中下級的將領,他一心想要出人頭地。

    據史料中記載,姜維這個人好立功名,在家中陰養死士,不置辦老百姓的產業。這一點讓大家細思極恐,作為一個普通的下層將領,家境並不寬裕,他這樣做的目的何在?尤其是養死士,這已經觸犯了國家法律的底線,讓人感覺姜維有犯上作亂的嫌疑。

    在姜維投降諸葛亮,隨諸葛亮一起回到漢中後,他的家眷留在了曹魏。後來他的母親寫信想召回姜維,姜維在給母親的回信中表明瞭自己的思想。他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出姜維心中的遠大志向。

    正是由於姜維胸中的遠大抱負,使得他不願意虛度一生,去過平淡無奇的生活。他來到蜀漢,由於他自身的才能出眾,得到了諸葛亮的青睞。在諸葛亮的培養下,姜維的軍事能力得到飛速提高。在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姜維率領蜀軍後衛嚇退司馬懿的追兵,已經在蜀軍中嶄露頭角。

    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逐步成為蜀漢的軍事統帥。軍權在手的姜維,更能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為了自己理想抱負,姜維自然在戰場上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對蜀漢的死敵曹魏發動了一次次的進攻。

    二、姜維在曹魏無法出人頭地。

    姜維在蜀漢的待遇十分優厚,他一加入蜀軍,就被諸葛亮重點培養。諸葛亮親自教導他用兵作戰,讓他率領蜀軍中的精銳中虎步軍五六千人。而當時諸葛亮手中掌握的兵力才不過八萬人左右。姜維如果身在曹魏,這種待遇是根本不可能得到的。

    這是因為曹魏當時改變了選官制度,實行了“九品中正制”。這種選官制度是曹魏與門閥世家妥協的結果。實行這種官制後,評比任用官員的權力,就落入門閥世家的手中。這種結果,使得曹魏朝廷得到了門閥世家的支援,穩固了它的統治。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種選官制度也帶來了消極作用。那就是由於門閥世家掌握了選官的權力,使得官員的家世成為主要評選標準。這樣就造成了後來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像姜維這樣的寒門子弟,根本不可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與姜維同時期的人物鄧艾,他的遭遇就印證了這種情況。鄧艾也是寒門出身,由於得到了司馬懿的器重,才得以出人頭地。但是他雖然為司馬氏立下了汗馬功勞,依然得不到司馬昭的信任。在伐蜀之役前,司馬昭和他的親信就已經決定,在伐蜀勝利後就除掉他。

    在伐蜀勝利後,司馬昭利用鍾會和鄧艾爭功的機會,除掉了鄧艾。在處置鍾會和鄧艾兩人時,出身寒門的鄧艾全家被流放邊疆。而真正謀反的鐘會,卻因為出身士族,家屬得到了寬免。即便是知道鄧艾是遭到冤枉的情況下,司馬氏依然遲遲不予以平反。

    從鄧艾的遭遇我們看到,連司馬懿器重的人都是這樣下場,一旦建功立業就馬上陷入滅頂之災。想姜維這樣的寒門子弟,連當權者的器重信任都得不到,更不要想出人頭地了。姜維在曹魏只能默默無聞的沉淪下去,這是他不能忍受的。因此,姜維才會選擇在蜀漢發展,達成自己的抱負。

    三、胸懷漢家忠義的姜維。

    如果僅僅是為了出人頭地,建功立業,尋求自己的人生出路,姜維就投身蜀漢,那就未免太小看了姜維。我們看姜維的一生,在加入蜀漢陣營後,就一直兢兢業業為蜀漢效力。由於他文武雙全,逐步成為蜀軍的頂樑柱。直到蜀漢滅亡,他還拒絕鍾會榮華富貴的誘惑,想方設法要復興漢室。

    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支援,姜維是做不到這一步的。這種精神支援,是姜維自身擁有的理想信念,在諸葛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精神感召下建立起來的。正是有了這種匡扶漢室的精神,才支援著姜維與曹魏奮戰到底。

    在這種環境下,姜維因為遭到曹魏上司的疑忌,投奔了諸葛亮。姜維之所以會遭到上司的疑忌,與他日常的思想行為有關。正是因為他心中有著衛護漢室正統的觀念,才會決定加入蜀軍,並離開家鄉隨同蜀軍來到蜀中。

    也正是有著共同的匡扶漢室思想觀念,諸葛亮和姜維才會一拍即合。諸葛亮對姜維十分欣賞,說他“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諸葛亮親自對姜維進行教育培養,還在培訓結束後,派他去宮中覲見劉禪。正是有著對漢室的忠義之心,姜維才得到了劉禪、諸葛亮的信任和器重。

    有了劉禪、諸葛亮的信任和器重,姜維在蜀漢的仕途一帆風順。在諸葛亮的手下,他被委以重任,執行最重要的衛護中軍的任務。在劉禪時期,他成為蜀漢的大將軍,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調兵遣將,發動戰爭。直到蜀漢滅亡,劉禪一直對他信任有加,從來不干涉他的軍事行動。君臣相知如此,姜維怎麼會不為蜀漢效死,對曹魏戰鬥到最後一刻?

    結語:

    姜維出身曹魏,但是卻來到蜀漢為官。他擔任蜀漢的大將軍,對曹魏發動了一系列攻勢,沉重打擊了曹魏的統治。姜維之所以離開自己的家鄉,到蜀漢發展自己的事業,主要原因是他胸懷遠大抱負,想要成就自己的功名。

    但是曹魏的九品中正制,讓姜維這樣的寒門人士失去了出人頭地的機會。再加上姜維心懷漢室,想要匡扶漢室,統一天下。因此,當諸葛亮的北伐軍到來時,姜維就投奔了諸葛亮。在蜀漢陣營中,姜維得到了劉禪、諸葛亮的信任和器重,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負。雖然壯志未酬,姜維也得償所願了。

  • 11 # 禹夫飛天

    地險人稀的蜀國後期,姜維升任大將軍,統兵北伐時期,蜀中無大將,寥化當先鋒。這位老將八旬還揮刀上戰場,斬關奪隘,威風凜凜,精神可嘉。

    姜維自從受丞相知遇之恩起,棄母離土,把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為己任,高舉北伐大旗,把自己的青春年華,聰明才智,奉獻給了偉大的理想事業,做到了“士為知己者死”。

    沒人能夠做到象他那樣守護衰退的蜀漢。在其掌軍不到十年間,競八次擊魏,比鞠躬盡瘁的恩師,六出祁山的次數還多。加上費禕時代果斷率兵平定“汶山平康夷

    反”,安撫“涼州胡王”,足見“心存漢室”的亦誠忠悃,是何等憾人。

    往事越千年,腳下三國傷痕,是生存在這片熱土上的後人們,無論揮之不去的記憶。詩曰:隴上誇英俊,秦州有異才;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膽大遂不懼,雄心誓不回;成都生死日,漢將有餘哀。

  • 12 # 呂國賓933

    (陝西省太白縣西南褒河山谷)、駱谷(陝西省周至縣西南)、子午谷(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南)直指漢中(陝西省漢中市)。任命司法部長(廷尉)衛瓘“持節”,當鄧艾、鍾會兩軍的監軍官(監軍),兼任鎮西將軍府參謀長(行鎮西軍司)。衛瓘是衛覬的兒子(衛覬,參考一九九年十一月。歷事曹操、曹丕、曹叡祖孫三代)。

    鍾會前往幽州(河北省北部及遼寧省)州長(刺史)王雄的孫兒王戎軍營(王雄以派刺客刺死鮮卑部落酋長軻比能,使鮮卑勢力衰退而聞名;參考二三五年),

    請王戎提供作戰方略,王戎說:“道家學派有句話:‘儘量去做,但不要逞能。’(李耳《道德經》:“為而不恃。”)成功不難,保持成果難。”有人問相國府軍事參議官(參相國軍事)平原郡(山東省平原縣)人劉寔:“鍾會、鄧艾能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朗沙特恢復外交關係,為何最尷尬的是美國,最著急的是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