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辰州觀海
-
2 #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如果非要說原因的話就是被逼的,就好比很多商人在回顧自己創業動機一樣,如果不創業就餓死了,請問你創不創業?
一
言歸正傳,我們結合史料看這兩位到底是不是當取則取,當棄則棄?我們先看劉邦,最具權威的史料就是《史記》。
劉邦是怎麼創業的呢?這傢伙是個純粹的流氓,結婚前就有情婦,甚至還生了私生子劉肥。
那麼他怎麼會去創業的呢?真是當取則取嗎?肯定不是,都是被逼的,因為犯事了。
史料記載: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通俗的說就是這哥們在幹活的時候,不用心,結果觸犯了秦國律法,按律當斬。要是你,請問跑不跑?
我想你跑的肯定比兔子還快。那麼是不是逃跑了就開始反抗秦朝了呢?並沒有,只是躲起來了。
彼時真正當取則取的是,陳勝和吳廣。當時沛縣的縣官想投靠陳勝,背叛秦朝。於是曹參給他出主意,擔心老百姓不聽話,可以召集一些流氓挾持老百姓。而這些流氓裡就有劉邦。
本來這樣也就沒劉邦啥事了,結果沛縣縣官突然反悔了,不想扛秦了。又擔心劉邦,蕭何,曹參不聽話,於是想殺掉他們。我們知道,狗急了都跳牆,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幹掉了沛縣縣令。
可即便如此,還是輪不到劉邦。因為主意是曹參出的,出力最大的是蕭何。那為何要讓劉邦當老大呢?
史料記載,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說白了就是,蕭何,曹參都不想當出頭鳥,擔心禍及家人,所以乾脆讓劉邦當老大。
看清楚,不是劉邦取的,而且別人不要,才輪到他的。
二
我們再來看看劉禪所謂的當讓則讓?
在劉禪投降前,其實蜀國進行過慘烈艱苦的反抗,比如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張飛的兒子等等全部戰死。我們繼續用史料說話:景耀六年(263)夏,魏國大舉進兵,魏主命令徵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刺史諸葛緒分兵數路攻打蜀國。後主於是調派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輔國大將軍董厥等前去抗擊。後主大赦天下,改年號為炎興。冬天,鄧艾擊敗駐守綿竹的蜀衛將軍諸葛瞻。後主接受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向鄧艾投降。
為什麼劉禪投降?因為綿竹之戰,蜀國大敗,將領打死了,精銳打光了,魏國大軍即將兵臨城下,請問你投不投降?
而劉禪投降也是不得已,其實是問譙周的,譙周給出的主意,劉禪才投降的,你問原因,都是被逼的。
所以從史料上看,所謂當取則取,當棄則棄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每個人的人生轉折點,其實都是在時代背景下造成的,為的只是生存。
記住,別迷信傳言,別迷戀古人。很多都是以訛傳訛,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
3 # 清風丶煖心
劉邦是一步一步靠著政治智慧拿下的江山,一句:我與士大夫共天下,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智慧有多高,靠著士大夫穩定了天下,坐穩了江山,古代歷史上劉邦和朱元璋政治智慧是最高的,所以劉邦是當取則取,不當取也取,至於劉禪,我只能說他的結局算不錯的,他的情商也高,不表現出樂不思蜀,能活下去嗎?
-
4 # 一個人的歷史
看得見的灑脫,看不不見的艱辛,看得見的成功,看不見的努力。很巧的是我也姓劉,有的時候還模仿《三國演義》裡的臺詞,吾乃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我也是皇室之後,其實除了都姓劉,並沒有什麼聯絡。說來有點搞笑,我在大學畢業選擇來陝西的幾個原因中有一項就是認為這個地方對於姓劉的人來講是塊福地;第二個原因是我的生日和西安事變是同一天,感覺陝西和我有緣;第三個原因是隻有陝西的單位給了我機會,其他的地方不接納我。
有人說取得需要能力,放棄需要智慧。劉邦的當取則取,劉禪的當棄則棄,劉秀的光武中興,熱熱鬧鬧的搞了四百多年,我看到的除了劉邦的能力,還有四百年的傳承。現在很多人說中國的富豪富不過三代,就是因為沒有傳承,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朝代的延續就是最大的傳承,透過漢代的四百年傳承,我看到了開創之功,立業之難,守業之險,敗業之惑。
首先說開創之功,劉邦能夠奪得天下很多人是想不到的,市井出身之人居然能奪得天下,而不是英雄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其實這個市井之人很不一般,一般的市井之徒謀的是蠅頭小利,而劉邦謀的是天下人心。劉邦取得天下不是他一個人的成功,而是沛縣這個生產王侯將相的小縣城集體智慧的勝利。項羽不是輸給了劉邦,而是輸給了以劉邦為代表的沛縣精英集團,當然還包括後來加入沛縣集團的張良、韓信等人。開創之人如果沒有背景基礎,就要靠集體智慧了,突破階級固化,實現改朝換代。當然大多數人看到的,只不過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罷了。
立業之難主要體現在文景之治上,文景之治期間,大家看到了休養生息黃老之術,換一種說法也是無奈之舉,對匈奴的和親是迫不得已,對內的寬鬆是為了穩定局勢,一切的行為都是隱忍之能的表現,戰爭帶來的除了死亡,還有就是國家的重建過程,在這裡我看到了皇帝有時候也很憋屈,從劉邦到呂雉,再到漢文帝和漢景帝,都是憋憋屈屈緊緊巴巴的過日子。
守業之險我看到了漢武帝,“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讓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看到了成功也看到了兇險,每一次的戰爭都如履薄冰,一次重大戰役的失利都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匈奴、南越、大宛,討伐成功了就是漢武大帝,如果失敗了就會變成民族罪人,守業之險不是誰都能承擔的,漢武帝做到了,無愧秦皇漢武之名。
守業之險還要提到光武帝劉秀,沒有劉秀就沒有東漢的傳承,王莽的出現消滅了西漢王朝,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在這個亂世,劉秀力挽狂瀾,將大漢的國運又延續了兩百多年,其功績堪比高祖劉邦,不過劉邦一窮二白,劉秀還算有點基礎。位面之子劉秀堪,稱古代帝王裡難得的十全完人。
提到敗業之惑,我想到了劉禪,知其不可而為之,需要的是勇氣,知其不可而不為,需要的是智慧。說劉禪是個傻子,我是萬萬不信的,只能說劉禪有自知之明,自己沒有能力爭,那就選擇放棄,不爭是一種人生態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自知之明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能力,劉禪無法改變滾滾向前歷史的車輪,任何傳承都會有他衰敗的一天,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如何獨善其身是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安樂公做到了這一點。
持續行動,百年傳承,看得到的瀟灑,看不見的努力,為自己加油,期待人生的瀟灑和精彩。
-
5 # 鄭鎮陣
劉邦能取得天下,並非天意,事在人為,靠的是人心。難到項羽自殺也是天意嗎?他如果不自殺,自己過了江東,如果在江中翻了船被淹死,這估計真的是天意了!
《孟子·公孫丑下》中就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關鍵的是人心。當然劉邦稱帝跟當時的大環境也有關係,大秦帝國崩潰,新的封建王朝必然出現。《三國演義》開頭就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秦末亂世英雄很多,唯獨落在了一個小小的亭長身上。劉邦和項羽來比,真的差了十萬八千里。論軍事才能,劉邦絕對不是項羽的對手。不過劉邦全部靠外力來戰勝項羽,而項羽全靠一人之力,支撐整個西楚。
其實,我們可以看看,劉邦就好像一個董事長,只要部門人員安排妥當,訂立一個稱帝的目標!大家向著目標奮鬥,等稱帝了,按照功勞,大家都可以榮華富貴。這樣誰都有幹勁,而項羽全靠一個人,不懂得用人和放權,孤家寡人,怎麼可能跟劉邦鬥。劉邦稱帝就是靠的人心,並非天意。
而蜀漢的建立與滅亡,天意佔了80%,遇到了一個好時機,三國鼎立,你無法兼併我,我無法兼併你。假如劉備不是劉邦的後代,估計很難做上皇帝,這就是天意。另外,蜀漢政權,無論財力物力都無法跟曹魏政權比,雖然佔據了一個好的地理位置,但是不能長久的維持,滅亡是遲早的事情。所以蜀漢,天意佔了80%,另外20%靠打拼。
-
6 # 桃花石雜談
漢高祖劉邦
至於說到漢朝400年,其實也不太準確。劉邦建立的是西漢,其實只維持了200多年就滅亡了。東漢和西漢雖然有一定聯絡,但嚴格的說血緣很遠,已經是另一個朝代了。因為如果把東漢和蜀漢都算作西漢的延續,那恐怕還應該把劉宋也加進去,因為雖然劉宋不叫漢,卻也是漢室苗裔建立的。但歷史是不應該這樣算的。
不過劉禪當棄則棄確實還是值得一提的。其實還不止劉禪,東漢末代君主漢獻帝劉協也可以說是當棄則棄了。因為曹魏代漢可以說連政變都算不上,幾乎完全不流血地完成了政權更替。劉協雖然好像沒有劉禪那麼樂不思蜀,多少有點悲容,但總體上也是很平靜地接受了失去江山的現實。安心地做起了山陽公,悠哉遊哉地走完人生,得以善終。他們怎麼都這麼瀟灑,似乎真的把江山社稷置之度外?
漢獻帝劉協
不過大家在看到他們瀟灑的時候,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他們怎麼能這麼瀟灑?是誰允許他們這麼瀟灑的?其它末代君主沒法瀟灑是因為什麼?其實只要稍微一想,就會發現,其他君主其實也想瀟灑啊,只是他們沒法瀟灑,多數末代君主都是滅國很短時間內性命就沒了。當一個人知道自己失去皇位之後也會立刻失去生命,他還能那麼瀟灑地面對這一切嗎?
所以在小編看來,劉協劉禪的瀟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未來無可恐懼。因為漢朝還處於中國封建社會剛剛建立的時期,當時的中國還沒有經歷過太多改朝換代的殘酷過程,所以新君們也意識不到前朝君主可能帶來的隱患,所以還有這樣的雅量,能夠允許前朝君主平安地走完人生,能夠如此幸運的還有後來的吳主孫皓。而後面的改進換代充滿各種血腥,好不容易得了江山的新君們是不能允許前朝君主這種危險存在的,所以一般都會殺掉,所以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末代君主們自然也就瀟灑不起來了。
蜀漢後主劉禪
當然劉協和劉禪得到人道對待還是有一點具體原因的。首先劉協在被廢之前已經被架空多年,早就完全沒有了復辟的能力,而且曹操還把女兒嫁給了他,所以他還是不折不扣的曹魏皇族成員,因此和後面的末代君主都被視為仇敵還是很不一樣的。而劉禪也是沒有任何能力復辟的,因為本身蜀漢在成都就是外來政權,沒有什麼根基,只是憑藉劉備時期的強大武力強佔了蜀中。所以蜀漢政權被推翻,成都本地的豪強其實是拍手稱快的,劉禪被推翻之後根本也不會有人替他出頭恢復江山,所以無論是曹魏還是西晉都沒有任何值得擔心的,因此也樂得留著他,落一個仁義的名聲了。
-
7 # 星下靜思
劉邦起身於亭長,在陳勝吳廣起義後,劉邦召集三千子弟響應起義。在征戰中,由於劉邦胸懷遠大,能容人容事,集聚了蕭何、樊噲、曹參、張良、韓信等一幫文臣武將,為劉邦文治武功立下汗馬功勞。
在王霸事業中,劉邦前期是屢敗屢戰,在這期間,劉邦與他的文臣武將們表現出了忍辱負重、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終於在垓下一戰重創楚軍,逼迫項羽烏江自刎,從而開創漢朝帝業。
而四百多年後的劉禪,自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後,軍政大事一應由諸葛亮總管,自己樂得清閒。諸葛亮去世後,軍政之事又推給姜維、蔣琬、費禕等人,自己寵幸宧官黃皓,安享快樂,不問國事,致使賢人漸退、小人日進。
鄧艾、鍾會來攻時,劉禪聽信黃皓和巫婆,誤國壞事。劉禪的荒淫,使各地守將也不務正業,得過且過。在鄧艾來攻時,江油、涪城守將毫無防備,不戰而降;失綿竹後,雖成都有十萬兵馬,可劉禪身邊謀臣一片投降聲,只圖保命安樂的劉禪一降了之。
生於憂患成事難,生於安樂敗事卻容易,劉邦也不會想到自已辛苦創造的漢朝會是以投降為結局。
-
8 # 夏有涼風61
劉邦能取則取,劉邦兵伐秦薛地,其部下豐城守將雍齒背叛投魏,劉邦兵少,攻城不下,取道向項羽借兵,攻咸陽時,與各路諸侯約定誰打下關中誰稱王,劉邦先打下關中後,聽取樊噲,張良的勸,沒有在關中成王,金銀宮女數以千計,原封未動,而是隻取了璽授印信,文書,戶簿。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取得了民心,屯兵霸上。
在漢中時養精蓄銳聽取蕭何的勸,以崇,禮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也沒令其失望,很快打回關中,為其兵伐齊地。劉邦在彭城兵敗,韓信擁兵自重,劉邦予以九江王瓊布,反楚彭越,重祿並封韓信為王,才得以大敗楚項羽取得天下。
要說天意的話也有幾分,如劉邦兵入關中,楚項羽大怒,要兵襲劉邦,如果不是項伯和張良交情不錯,予以洩密才有的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在鴻門宴上,項伯保的劉邦性命,才虎口脫身。
在看三國蜀漢後主劉禪,姜維伐中原未果,讓魏將鄧艾兵走陰平險道打進蜀地,姜維帶兵在外,蜀中無將可守,聽從臣子建議,主動投降。
劉邦,劉禪之能灑脫,是對時勢的判斷,評估,利弊大小有正確的認識,知道己比勢強能奪地,勢比己強能屈從,當然蜀漢後主屬後者。有句話叫,識時務者為俊傑,劉邦,劉禪的共同之處就是識時務,根據時勢判斷造成了一個成,一個敗亡的結果。
有句話就隨大勢,觀大局。就是這個道理。
-
9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劉邦建立了聲勢浩大的大漢皇朝,實乃大勢所趨,也有人為的爭取奮鬥創業,也全靠簫何、韓信、張良,陳平等團結一致才能兵到之處,四面楚歌,十里埋伏,暗渡陳倉等勢如破竹,大局已定!
劉邦更出類拔萃,善於激勵將領屯兵西楚巧計滅項羽,霸業已成!用劉邦自己的話來說:“一切都要自爭取,沒有輕而易舉便得到天下!”
當他是亭長的時候,沒人會把他放在眼裡,他在聚眾謀天下時人家捂著嘴巴笑著說:“一個亭長也想當皇帝,那天下人誰都可以當皇帝,”
建國那只是開始,治國才是關健,漢朝的劉家後代真有好幾位善可管理國家的皇帝,尤其是“文景之治”國泰民安,漢武帝更是中興漢室,擊敗吐蕃,突厥,但來到東漢後期漢獻帝期間,三國鼎立,也算氣數以盡。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400年大漢也該輪到別人來做,灑脫不灑脫都是一個結果,劉禪基本上仍屬劉家血統,雖然有點無能,但這是個定數,或許誰都無法改變,若命中有,諸葛亮六出岐山絕非毫無所獲!
盡人事聽不命,有努力不成功,沒人埋怨你。
-
10 # 夢雲山人1
謝謝!
這些故事是少年時代看的,已經忘光了。印象中,反而覺得項羽更為英豪,劉邦虛偽,劉禪無能。
蕭何若不夜追韓信,劉邦也許沒有那麼風光,漢武帝、漢文帝也許就只是幻覺。
至於[龍頭鳳尾的劉漢為何如此灑脫],我認為其實這是天命使然,並非是人為之事。
在群雄稱霸的中國古代,干戈沙場,殺戮灑血,其實沒有哪位帝王值得贊崇,也沒有哪個帝王可以貶低。這些故事只是歷史長河中的醜聞和中華的恥辱。
小時候看到[常山趙子龍]進入曹兵隊隊中,橫沖直撞,殺死曹將五六十員,步兵不計其數,覺得這趙子龍英雄得很。而今細細想來,卻是讓人心驚肉跳的事情。
天意如此,劉漢註定可以戰敗項楚,這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跟所謂灑脫與否其實沒有什麼關聯。打了勝仗,就鶯歌燕舞;打了敗仗,就仰天長嘯。
-
11 # 冷清先生
哈哈哈!冷清也姓劉,據已去世的父親講:“劉姓分兩大支,一支是漢高祖劉邦支屬,繁體字寫作卯金刀、劉;另一大支是匈奴之後,賜姓劉,寫作西金刀,現在沒這個字。”冷清之劉為卯金刀的劉。匈奴呼韓邪單于,投降漢朝後,被賜姓劉,和正劉有區別。當然,匈奴賜姓劉,曾經也娶過漢朝公主,和漢族通婚,已經完全是漢族了。姓劉的,還有其他來歷,當然不佔主流。
劉姓起源於祁姓,是堯帝的後裔,堯帝是黃帝后裔和炎帝后裔的結合體。堯帝之父某某(暫時保密),娶炎帝部族伊祁氏女,生堯帝。伊祁氏,一直生活在炎帝部族,所以,堯帝姓祁。堯帝之後有封於留者,故以封地為姓,曰:劉。夏帝孔甲時,堯帝之後劉累,嘗學於豢龍氏董氏。
劉累學成,豢四龍,演戲於夏帝孔甲。他日,一龍死,劉累殺之而烹,以肉湯獻於帝孔甲,帝喜而賞。豢龍氏,常豢龍演戲於帝朝,有四龍,則兩兩上場。劉累死一龍,則餘三龍。劉累每戲演,則上兩龍,演畢,又使前一龍和後一龍復演。混之日多,有知情者告發,劉累則逃亡豐地。
劉邦乃豐沛人士,少讀書不達,仰慕公子無忌。公子無忌已死,信陵君門客張耳,在外黃娶富賈之女,獲贈財帛頗豐,以公子無忌名號反秦納士,劉邦往投張耳為遊俠者十餘年。劉邦為人詼諧圓滑、仁而愛人。在張耳處交接甚廣,與荊軻、張良等亦為友。荊軻刺秦時,狗屠去外黃詔劉邦,劉邦與狗屠到燕,荊軻已攜秦舞陽發秦。
後,荊軻刺秦死,秦滅燕,秦通緝荊軻友高漸離與狗屠,高漸離為人傭,狗屠奔外黃投劉邦。前223年,秦灌大梁滅魏,千金購張耳、五百購陳餘,則張耳、陳餘亡為人門客,劉邦則帶狗屠子樊噲隱匿豐沛。後張良刺秦敗,往投劉邦, 劉邦置張良於下邳。
劉邦為亭長時,嘗送百名苦役往咸陽,途中有亡逃者,不能預期到咸陽,劉邦乃大義而釋放眾人,有追隨者十餘人,劉邦等奔芒碭山。他日,有大蛇擋道,劉邦酒醉拔劍斬之。後有一老嫗尋問:見其子沒?劉邦問其子何人?老嫗曰:我子乃白帝子也,為白蛇者。劉邦說白蛇被我所殺。老嫗哭曰,我兒白帝子被赤帝子所殺,忽然就不見了。
從劉累和劉邦的為人分析,劉姓之人皆順勢而為 ,懂得當取則取,不當取則不取。冷清認為,從劉累開始,到劉邦之時2000餘年,劉姓人的順勢而為的性格,已經演化為遺傳基因,世代相傳吧。劉邦是劉姓人中,第一個取得天下的人,劉秀是復興漢室的人。順勢而為,在劉秀身上體現的更清楚。
王莽之時,天下反新莽。劉秀的大哥劉縯劉伯升,在新市起兵,眾人謬傳:“劉伯升要殺大家”,都不出來。劉秀則黑衣武裝騎馬立於劉伯升旁。眾人皆曰:“老實厚道的劉秀都造反了,看來造反的事一定能成”,大家都出來了,劉伯升乃招得三千新市軍。
後來更始帝殺劉伯升,劉秀內心痛苦 可是深藏不露,吃飯言談舉止如平常,更不提昆陽之功。更始帝很慚愧,就封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再後來,劉秀往河東平叛,猶如龍歸大海,自此則事業成矣。從這點來看,順勢而為的人格作風在劉秀身上體現的更清楚。
劉備乃中山靖王之後,家道中落織蓆販履,但是,紅巾為亂時,劉備與關羽張飛拜為兄弟,跟從盧植而剿紅巾。劉備起義草莽,一步步的都是順勢而為。劉表死,曹操大軍攻荊州,劉琮降曹,劉備不捨百姓,曹軍追劉備於長板,家屬盡失。糜夫人不忍拖累,投井而死。趙雲保護甘夫人與阿斗突出重圍。
當趙雲把劉禪交給劉備世,劉備憤然把劉禪扔在地上,說:“為我之小兒,險失一大將”。後世,劉備落得:“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其實劉備是真心的,孩子沒了還可以再生,趙雲只有一個呀!但是,這一摔的代價,就是把聰明伶俐的阿斗,摔成了“半傻子”,智商大為降低,可能是漢朝真的氣數已盡吧!
劉禪小時候很聰明,被劉備摔的半傻了 。劉禪為後主,能坐幾十年天下,除了諸葛亮、趙雲、姜維的衷心輔佐,還得益於劉禪殘存的智商,最重要的遺傳基因的功勞。劉禪後來的很多決定,都是遺傳基因帶來的本能。鄧艾陰平渡險殺到成都時,兵力並不多隻幾千人而已。
劉禪為啥要投降?以劉禪被摔後的智商,真的無法判斷當時的局勢,憑藉遺傳基因帶來的,順勢而為的本能,劉禪做出決定:“抵抗不知結果,投降可以保命。”後來,在洛陽,司馬氏問劉禪:“在此樂否?”劉禪:“在此樂 不思蜀。”有人解釋說劉禪在裝傻,冷清雖為劉姓,但不認同此說。劉禪是真傻,是遺傳本能使然,是真心話。
回覆列表
有時候,不服命運的安排不行——最起碼我認識的所有高喊人定勝天的人,下場都沒好。
漢朝是建立在推翻殘暴秦朝基礎上的國家,算是解民倒懸,因此公認得國最正。
因此老天獎勵,讓漢朝在西漢垮臺前夕,找個王莽背鍋,然後東漢重建,東漢崩潰後,大漢帝國在巴蜀,又苟延殘喘許多年。
其實五代十國的南漢——也就是公認的那個太監王朝,也是漢朝復辟,只是規模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