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萍風竹雨123

    如果真要為《紅樓夢》女子的文化程度劃一等級的話,林黛玉,薛寶釵,薛寶琴屬於重點大學的高才生,李紈屬於普通本科生,而王熙鳳則屬於高小畢業生。

    李紈是賈珠之妻,書中介紹李紈“系金陵名宦之女副盟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幾個賢女罷了。”但我以為事實並非如此。當探春一提議組織詩社,李紈立即支援,還毛遂自薦做了群主:“雅的緊!要起詩社,我自長壇”。並表示:“若遇見容易些的題目韻腳,我們也隨便作一首”,雖然很謙虛,但隱隱可見底氣。李紈還可以評詩,能準確判斷出黛玉的“風流別致”,寶釵的“含蓄渾厚”,並令眾人信服。

    不僅如此,李紈還是一位教育專家,在賈府眾男人多不愛讀書的大環境下培養出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來。

    王熙鳳屬於高小水平,她雖然出身武將世家,但他“從小當男孩養,學名王熙鳳”,可見是進過學堂的。她又是一個聰明的,當然不可能是睜眼瞎,但若說有很深的學問,也是不可能的,四十二回寶釵曾說:“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在查抄大觀園說她“鳳姐因管家理事,每每看開貼並賬目,也頗識得幾個字了”。可見王熙鳳的確不太識字,後來管家需要,又有彩明這個生活小秘書的薰陶,耳濡目染,文字大致也可以看。她讀潘又安給思琪的情書還挺順溜,還曾做過“一夜北風緊”的一句詩,也曾經讓寶玉幫忙記東西,並表示自己能看的懂。她大約屬於那種認字不會寫字的高小班的中下等差生的水平

    明明李紈文化水平不低,王熙鳳粗通文字,為什麼一個被說成只是讀了三四種書,識得些字,一個是不識字的呢?我猜可能與當時的社會要求有關,當時社會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因此,即使博學多才如薛寶釵者也只是“藏愚”“守拙”,黛玉問姐妹們讀何書時,賈母答“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就罷了”。寶玉問黛玉可曾讀書,黛玉也道“不曾讀,只上了兩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李紈和王熙鳳的情況想是一樣的。

  • 2 # 布衣郎言

    謝邀請。要細論起來,王熙鳳的文化程度不高,比文盲強不到哪裡去。比如,有一次賈寶玉從王熙鳳跟前經過,她馬上抓他來寫幾個字,只是記幾緞布的數目。連這個都寫不來,我都懷疑她沒開過蒙。後來,探春決心起個詩社,她去說了句“一夜北風緊”就趕忙收工了,剩下的不會也不敢玩了。李紈就不同了,一聽說有詩社,馬上強烈要求升官當詩社社長。她也不擅長寫詩對聯,但人家的賞詩評詩的功夫很是了得。看完了寶黛釵,賈家三千金的作品後,馬上做出了精彩的評價,分出的優劣大家都比較服氣,足見其文學修養還是很高的。如果拿她到現在來比,那水平和前幾年很火的《百家講壇》裡的專家教授不相上下。不過,曹公的評價體系是這樣的:人情練達既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他是非常注重現場處事能力的,從這個角度說,王熙鳳就是大師,李紈倒成了不諳世事的小學生了。

  • 3 # yh2323

    我覺得王熙鳳可以說是千千萬萬不識字的舊中國的婦女代表,就在她那個時代舊中國的婦女不懂得自身價值,不懂得學習使人進步,你看她所用的駕人手段,感覺到她一點文化素質都沒有,成天用心機作弄人。文化人都不會那樣做。在封建社會家中的女人沒本事,誰最不講理,誰最會說長道短,誰最會搬弄是非都用王熙風作原型。李紈的文化也就是識幾個字。真正有文化的人都是反封建的。

  • 4 # 邊城老黑

    謝邀!王熙鳳沒上過學,但是偏又取個學名。王熙鳳有個專門的秘書叫彩明,負責為王熙鳳完成文字工作。王熙鳳有時也請寶玉、黛玉等人寫幾個字。奇怪的是,到了收拾司棋時,王熙鳳居然能念情書了。可能是時間長了,隨便向彩明學了幾個字。李紈在家時只讀過《女四書》、《列女傳》、《賢緩集》等三四種書。賈珠死後,李紈帶著姊妹們讀書、做針線。這個期間,李紈可能與姊妹們在一起讀了一些書,有了很多長進,還能作詩。

  • 5 # 山有木兮木有枝6699

    李紈和王熙鳳是賈母的兩個孫媳婦。他們的文化程度,比起大觀園裡的兄弟姐妹們,確實差了很大一截子。

    封建時代,社會大環境不提倡女子讀書,黛玉寶釵這樣才華滿腹的女子,應屬傳奇人物。

    一、李紈青春守寡,守著獨子賈蘭,清心寡慾,幽居稻香村。一心教化兒子讀書成才。

    李紈生於仕宦之家,父親李守中認為“女子無才便有德’,所以只把《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讓她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 從李紈的家庭教育可以看出,她在孃家就根本沒有接受正統的文化教育,識字是讓她以封建時代貞潔烈女為生活範本,其實為賈家打造了一個三從四德、尊老愛幼的、賢淑溫良的媳婦。她在賈家失去丈夫後,“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李紈生活在大觀園後,與一群才子佳人的小姑子、小叔子們一起,也顯出她活潑俏皮的一面,畢竟她才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子,雖然不塗脂抹粉珠光寶氣,但壓抑的個性也會有釋放的時候。

    探春初起海棠詩社,李紈自告奮勇充當社長,“要起詩社,我自薦我掌壇。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會作詩,瞎亂些什麼…既是三妹妹高興,我就幫你作興起來”。

    看看,不會作詩,卻興致勃勃來作社長:“若遇見容易些的題目韻腳,我們也隨便作一首”,可見還是很有底氣的。於是積極組織詩社成員,擬定社規,出臺制度,大觀園海棠詩社正式成立。而且趁著大家興致高漲,立時各取了別號,以寶玉新得兩盆海棠花出題,限韻計時,探春,寶釵,寶玉,黛玉各作一首。

    關鍵看下面,李紈是評詩閱卷的人。而且寶玉說:“稻香老農雖不善作卻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評閱優劣,我們都服的。”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李紈也不只是就讀過幾本貞潔烈女的故事,能夠品評詩歌的好壞,水平也實在不可小覷。即使不算飽讀詩書,也應該沒少涉獵這方面的內容。而且最後李紈讀出了黛玉的海棠詩“風流別致”,寶釵的“含蓄渾厚”,確實證明李紈具有很高的詩歌鑑賞能力。

    二、王熙鳳是四大家族金陵王家嫁過來的千金小姐,她卻常常自稱不識字。她是賈府的當家人,賈府里長幼尊卑,親疏嫡庶,上上下下,裡裡外外,來來往往,複雜的人事關係,王熙鳳能夠恩威並施,管理得井井有條,也實屬不易。“人生識字糊塗始”,是不是王熙鳳這不識字,反而令她頭腦清晰,伶牙俐齒,忙而不亂呢?這倒無從考證。

    黛玉初進榮國府時,曾提到“自幼假充男兒教養的,學名王熙鳳”,假充男兒,並且有學名,應該是家庭主張她讀書的。至於為什麼不識字,可能真的像女孩子一般冥頑淘氣也說不定。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的時候,文字上的事,有她身邊的小文秘彩明,來幫她造冊宣讀。這說明她真的不識字,也可能是擺譜立威。她記性應該是出奇的好,否則千頭萬緒,她怎麼理得那麼清楚明白。

    可是有一個細節可以肯定王熙鳳是識字的。在抄撿大觀園的時候,在迎春房裡,查出丫鬟司棋的表哥潘又安的情書,查抄大觀園的人員沒有識字的,鳳姐就給大家從頭到尾唸了一遍。那字帖兒怎麼也得有百八十個字,怎麼能說王熙鳳不識字呢?

    可見,王熙鳳當家主政,日理萬機,禮單賬目,天天從她手裡過,她又聰明機靈,早就識得一些字,不是文盲了。

    生活在詩禮之家,自然受到薰陶。我記得蘆雪庵眾人吃過鹿肉之後聯詩,是鳳姐起了第一句“一夜北風緊”。眾人齊聲稱好,認為給後面留了很大的發揮餘地。確實,寶釵,寶琴,黛玉,湘雲爭相聯句,如果李紈不出來阻止,這詩就沒有中斷的趨勢。好一個大觀園文化盛世。因此,王熙鳳還算吟過一句詩的詩人呢。

  • 6 # 戴眼鏡姑姑

    簡單地說,李紈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但是造詣並不高;王熙鳳文化程度不高,但並非沒文化。

    李紈:出身詩書之家,有家世的薰陶,但缺乏悟性和靈性,水平不高。

    書中第4回交代了李紈的家世:

    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祭酒;族中男女無不讀詩書者。至李守中繼續以來,便謂“女子無才便是德”,故生了此女不曾叫他十分認真讀書, 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讀讀,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了。

    李紈嫁到賈家之後,青春喪偶,“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問不聞,惟知侍親養子,閒時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也一直沒有把讀書作詩當作正經事兒來做。再加上悟性和靈性都有限,因此水平不高。這從後來她在詩社中的詩作和聯句就可以看得出來。

    如果非要做個類比的話,她在這方面的水平應該和迎春、惜春差不多,是沒啥存在感的型別。

    王熙鳳:認識字不多,但是也有一定欣賞和審美水平。

    從書中看,王熙鳳“自幼假充男兒教養”,可能也比較調皮搗蛋,所以幾乎不認識什麼字。後來因為負責理家,總看帖、看賬目,才勉強認識一些字,但是絕對達不到作詩作文的程度。

    但是不識字不代表沒文化,王熙鳳生在詩書門第,耳濡目染,還是有一定審美意識的。最典型的就是蘆雪庭聯詩,眾人讓王熙鳳開個頭,她張口就來“一夜北風緊”,被眾人稱讚“是會作詩的起法”。如果王熙鳳也能作詩,那應該會是卓異於黛玉和寶釵才情的另一派,可能類似於豪放派的風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持有伊利股份,為啥這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