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氣河流T0
-
2 # 均是天涯淪落人
呂后的手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當初在劉邦沒有成功的時候,呂后便跟隨著他遭遇了很多的危險,那個時候呂后的才能便體現了出來,劉邦手下的將領對於呂后都是心服口服的;劉邦創業成功後做了皇帝,年老色衰的呂后之所以能夠穩居後宮之主的位置不是因為劉邦顧及舊情而是因為呂后過人的手段促使劉邦選擇了妥協,在太子之位的競爭中,戚夫人明明佔據了上風可是最終的結果依舊是呂后勝出,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呂后能夠審時度勢,在關鍵時刻做出決斷。
漢惠帝繼位做了皇帝,呂后很高興她會竭盡全力輔佐自己的兒子坐穩皇帝的位子,因此她的能力足夠影響漢惠帝的決定,漢惠帝也不敢去拒絕呂后的意見,在這樣的情況下呂后和皇帝本就沒有太大的區別,他只是沒有走到臺前而已,所以呂后在漢惠帝在位的時候,不是不能垂簾聽政,而是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
漢惠帝於公元前188年去世,年僅23歲。惠帝去世後,皇權出現真空,由呂后代行皇權,垂簾聽政。假如漢惠帝不英年早逝,呂后還能垂簾聽政嗎?這個問題取決於惠帝是否喪失皇權,呂后又是否得到得到皇權。
這就不得不說劉邦去世後當時漢朝的局勢,宮廷由母親呂后所主導;政府由以丞相為首的功臣派們把持。
先說功臣派:劉邦留給後世子孫的相當於聯合王國,當時漢朝的權力機構由皇帝、政府機構以及諸侯王列侯組成。皇帝主管的部門以長樂宮和未央宮為中心,以郎中令、衛尉、少府、宗正、太常、太僕為架構。這些機構主要負責皇帝的起居生活,少涉及民生;
而在政府方面,以丞相為首的功臣派透過對治粟內史、廷尉、典客、中尉等部門的直接管理支撐起了政務機構系統。其中廷尉負責司法,內史負責財政。
也就是說,漢初的皇帝只需垂拱而治。這種相權極重的情況下,皇權相對就削弱,很多事皇帝是掣肘的,所以漢武帝后來才設定內廷架空相權;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有只有劉邦這樣的創業領袖和漢武帝這樣的強勢領導才能利用自己的權威和影響力鎮得住場面。惠帝即位時尚年幼,顯然是無法駕馭這幫老臣的,皇權尚未真正掌握。
好在呂后比較有政治手腕,能夠駕馭這幫老臣,所以惠帝前些年,是在呂后的幫助下平穩度過發展的,所以這期間,皇權實際上由呂后和功臣派瓜分。
公元前191年,21歲的惠帝在加冠後宣佈親政,皇權部分回到劉盈手中,通過幾件事我們還是可以看出,皇帝還是擁有了皇權:
一是他親政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了秦始皇當年制定的“挾書律”,同時,他還將“三族罪”和“妖言令”一併廢除,開了漢王朝仁政之先河,而仁政思想是劉盈一直所堅持的思想,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皇帝的思想在法律上得到呈現,因此漢惠帝時擁有皇權的。
二是呂后的心腹審食其為非作歹,漢惠帝將其逮捕入獄,準備處死,後來還是透過朱建諫言才免去一死,敢在呂后頭上動土,這說明惠帝此時掌握皇權的。
只是呂后的殘忍以及強勢,例如戚夫人人彘事件、皇后張嫣事件,劉盈本就脆弱的內心一點點撕裂與崩潰。他給母親帶去了兩句話:“您乾的那些事根本就不是人能幹出來的”;“以後,您就自己掌管朝政,我還繼續做您的兒子,但治理天下我真的是無能為力了”。
從此,劉盈只沉迷於酒色。俗語說,哀大莫過於心死,即便惠帝沒有去世,只要他不振作,皇權必定會慢慢流失到呂后手裡,一旦呂后完全掌握皇權,就是垂簾時代的到來。
皇后張嫣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