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箋
-
2 # 向山舉目
做教師的首先擁有一種安全感了,對待一切都會好起來。
和幾個月的嬰兒打交道和一兩歲的幼兒打交道,這些小寶寶是單純的,是善良的是可愛的,他們的習慣正在養成當中,可塑性最大。即使他們犯一些錯誤,也都是幼稚可愛的錯誤,老師不會生氣,老師能寬容,老師能理解。所以老師也好,阿姨也好,在託兒所階段對這些寶寶也好,對寶寶的爸爸媽媽也好,態度都是比較好的。阿姨首先是安全的,其次感覺孩子本質上是好的。有了這兩個條件之後,這些阿姨也好,叔叔也好,不會對孩子有成見,也不會對父母有成見。
孩子從託兒所到小學,有一個小小的飛躍,有一個轉折點。如果家庭比較文明,父母素養比較高,家風比較好,託兒所的寶寶會受父母的良好的影響,形成吃飯的習慣,上廁所的習慣,講話的習慣,尊重人的習慣,很快會適應小學的生活。這樣的孩子父母也放心,孩子上學也快樂,老師看了也高興。這是最好的結果。
除此以外的孩子,有些可能習慣不太好,有些可能有些小毛病。矯正起來也不太容易。老師教一個班,管那麼多人,有點顧不過來了。只能儘量照顧到大多數人。對外寫上課聽講的,遵守紀律的,課後好好完成作業的,比較上心一些。對其他的孩子也不會放棄。但是老師太忙了。現在的家長也不太很好打交道。這可能是老師的一個錯覺。因此孩子有什麼小小的問題,老師盡力而為之後就算結束了。輕易不動用家長,不麻煩家長。因為孩子有問題的時候,往往家長也有問題,孩子的問題從家庭而來從家找來。老師發現有些小孩子不好管理,不好打交道,也能夠推測到家長更麻煩,更難講打交道。所以就可能會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反正自己一碗水端平,一視同仁給每個孩子講課,給每個孩子閱作業盡了力了,沒有對不住學生這就行了,心安理得了。所以輕易不麻煩家長。如果麻煩家長的話,也不知道家長能不能理解,所以老師的態度也可能不是非常非常好。這個在情理之中。
這樣只是個人的一些猜測。說的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我說這麼多,只是供您參考。相信有智慧的家長負責任的家長,能夠和老師經常溝通家校聯合讓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成為優秀的人才。
回覆列表
簡單來講,就是老師的角色定位和孩子的成長目標不同吧。
女兒今年要入園之前,她的班主任告訴我們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情緒輔導工作。班主任說,要告訴孩子,在幼兒園裡老師就是你的媽媽,一定會精心照顧你。
班主任的這句話,其實就點明瞭幼兒園階段老師工作的特殊性。她們的首要職責,就是要代替父母,在學校裡承擔好保育與教育的責任。這一階段,並不涉及具體的學習任務。
孩子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保證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以遊戲為主要形式,學習基本行為規範,完成家庭到校園的基本過渡。
幼兒園老師的工作,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才能配合。畢竟孩子還這麼小,家長才是最瞭解孩子性格的人。就像入園之前,女兒的班主任還會詢問女兒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以及需要注意的東西。這樣老師才能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幫助他們儘早適應校園生活。
所以幼兒園老師心裡很清楚,與家長相互尊重、互相配合,才能把工作做好。經常與家長溝通,是他們幼兒園老師的工作需要,也是責任要求。只有與家長裡應外合,才能把孩子照顧好。
這個階段,教學任務大都是一些兒歌、繪畫,並不需要像小學老師那樣準備教案、輔導作業、批改卷子等繁重工作。幼兒園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孩子互動,與家長溝通。
到了小學,老師的角色變了,首要職責並非保育,而是教書育人。健康安全自然重要,但重中之重變成了學習知識,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老師的工作任務更加繁重,除了每天的備課講課和課堂紀律、關注學生的成績和心理健康,還有參與公開課比拼、職稱評選等活動。
老師的精力有限,再加上孩子大了,自然也就無法像幼兒園老師那樣照顧得那麼精細,詢問今天有沒有喝水、吃飯有沒有吃飽等瑣碎的東西。老師首先關注的目標,肯定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如果沒有太大的問題,也不會和家長溝通。
現在隨著社會發展,家長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教育風氣確實也變了。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或許就是一些小學老師的心聲。孩子一時跟不上課,老師也不會像我們那一代的老師一樣,盡心盡力地照顧每一個孩子。很多時候,就把輔導的任務推給學生家長了。口算沒做,單詞寫錯,古詩沒背,都成了家長的責任。
這個時候,試問每個輔導作業到深夜的家長,又怎麼會感覺到被老師尊重或理解呢?
其實,不管在哪個階段,好老師都是可遇不可求。幼兒園裡不乏虐待孩子的老師,小學中也有老師能兢兢業業,就看自己的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