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美還是藝術史

    希特勒在掀起世界大戰的同時也不忘掠奪藝術品,其中就有一件非常著名的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的木板祭壇畫,因其位於根特市聖巴夫大教堂而得名《根特祭壇畫》。《根特祭壇畫》,約創作於1425-1432年間,根據題記一般認為是休伯特和揚·凡·艾克(約1390-1441)兩兄弟繪製的,委託人是尤斯·維伊德和他的妻子伊麗莎白·布柳特。祭壇畫總長3.75×4.5米,由12塊嵌板構成,嵌板之間用合葉聯接,平時閉合,只能看到外部,節日慶典時開啟,才能看到內部畫面,裡外共由24個畫面構成。 展開後分上下兩層;上層中央三幅繪了上帝和位於其左右的聖母與施洗約翰;聖母與施洗約翰的兩側分別是吟唱和彈奏的天使;再向外側分別是亞當和夏娃;下層的中央是整組祭壇畫的核心——《羔羊的禮讚》,這既是一個取自聖經的題材,也是在根特市有著悠久歷史且具有象徵意義的題材,因為根特市之繁榮昌盛正建立在羊毛產業之上;《羔羊的禮讚》的左右是朝聖圖。合閉之後 外面分三層:上層是預告耶穌降生的男女先知共4人;外面中間層是《受胎告知》,包括報知喜訊的天使、聖母瑪麗亞和兩人之間空闊的房間;外面下層4 個人物,分別是施洗約翰、使徒約翰和贊助人尤斯·維伊德與他的妻子伊麗莎白·布柳特。 那麼,這幅畫到底有多麼重要,引來人們頂禮膜拜,以致於希特勒在戰爭期間急於把它搶到手呢?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摒棄舊有的視覺經驗(先驗的對於“美”的認知)、拋開藝術作品表面的宗教主題,把這件作品置於廣闊的藝術史長河之中! 《根特祭壇畫》是目前公認的第一件成熟的大型油畫作品,在這件作品中,揚·凡·艾克熟練地使用亞麻油調和礦物質顏料,不僅保持了顏料的粘稠,更易於用細膩的筆觸深入繪製精美絕倫的細節,而且歷經數百年,色彩依舊鮮明、豔麗。令人歎為觀止!

    對細節的專注源自尼德蘭地區繪畫的基礎——手抄本插圖。為了在木板繪畫上獲得手抄本那種明亮鮮豔的色彩,15世紀時尼德蘭畫家發明了油畫!15世紀時尼德蘭畫家發明了油畫!15世紀時尼德蘭畫家發明了油畫! 後來,油畫技法自尼德蘭地區傳入義大利,帶來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創作在材料方面的轉型——從蛋彩畫變為油畫,也因此出現了像達芬奇《蒙娜麗莎》(約1501-1507)那樣細膩精美的作品。 同樣的,我們常常忽略的另一個事實是:在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對尼德蘭地區的影響甚微;相反,尼德蘭藝術家們嚴謹的寫實風格卻對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美術產生過深刻的影響。實際上,早在16世紀之初《蒙娜麗莎》誕生之前,在15世紀的尼德蘭地區,精美細膩的人物肖像畫已經廣為流行。 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再現的真實性上看,尼德蘭地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肖像畫不僅毫不遜色,甚至領先於義大利同期的人物肖像創作。上面這組作品如照相機般真實再現出每個人物的相貌特徵,連同其性格秉性都刻畫得淋漓盡致,人物背景不做細節處理,以求更加鮮明地突出主體,再透過手中的物品暗示委託人的身份資訊。 最後是關於透視法的問題。中國觀眾比較熟悉的是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發展起來的所謂的“科學的”繪畫方法(近大遠小),這種方法經由義大利學院派、法國古典主義,傳入中國,加之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家向知識分子階層的靠攏,有大量文獻記載了尚古的趣味和科學研究的態度,因此人們從心理上願意將透視法的研究歸於義大利文藝復興名下。

    與之相反的是,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雖然在實踐領域廣泛使用線性透視法和空所透視法,但並沒有太多相關記載,這無疑限制了後世對他們的研究。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藝術家們還停留在工匠層面,並且為了追求高度逼真,在他們的藝術中並沒有採用“近實遠虛”的方法。加之尼德蘭地區的繪畫在中國的認知度非常有限,許多觀眾在視覺上會有不適感,也阻礙了人們的深入瞭解與認知。 因此,《根特祭壇畫》不僅是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的標誌性作品,也是西方藝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被視為開創了整個歐洲繪畫的新紀元,這也難怪希特勒在世界大戰之時還心心念念著它。當然,揚·凡·艾克的藝術也不是孤立的現象,在15世紀的尼德蘭地區,還有一批這樣的藝術家,他們透過細緻逼真地描繪人物與景物,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肯定與讚美。 以上是對15世紀尼德蘭文藝復興的簡要介紹,尼德蘭在16世紀時也取得了相當多的成果,代表性的藝術家有:被稱為農民的畫家的勃魯蓋爾,被超現實主義視為鼻祖的博斯。之後,尼德蘭革命的爆發,南北分裂,北尼德蘭即今天的尼德蘭王國(荷蘭)、南尼德蘭當時稱為佛蘭德斯,相當於今天的比利時,因此也有書上將《根特祭壇畫》歸於佛蘭德斯。

    接下來,在17世紀的荷蘭,誕生了最偉大的油畫大師倫勃朗和最早表現市民階層審美趣味的藝術流派“荷蘭小畫派”;在17世紀的佛蘭德斯,誕生了最重要的巴洛克藝術家魯本斯。而這些都離不開15世紀尼德蘭地區文化藝術的長足發展。

  • 2 # 藝滴美育

    尼德蘭地區在中世紀時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城市,而是包括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東部的一些地區。所以尼德蘭地理條件很是優越,在當時的發展來說也是重要的水陸交通中心,經濟十分發達,所以在文藝復興時期,這個地區的美術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就。尼德蘭畫派的藝術家們創作了大量的祭壇畫和獨幅木板畫,尼德蘭畫派的主要創始人是羅伯特康賓和楊凡埃克。康賓透過對畫作細節的描寫,使畫面上有了市民生活的情趣,代表作品有《耶穌誕生》,這雖然是宗教畫,但是整體上還是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揚凡埃克起初是宮廷畫家,他的作品《教堂中的聖母》表現了親切的生物形象,與觀者產生了很大的情感交流。另一幅比較重要的作品《根特祭壇畫》,也是尼德蘭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代表作。這是一組教堂的祭壇畫分為了二十三個畫面,體現了人文主義觀念,衝破了中世紀的禁慾主義。羅吉爾維登也是當時比較著名的一位藝術家,他的作品擴大了尼德蘭畫派在國際上的影響,代表作品有《一個年輕婦女的肖像》,刻畫了典型的尼德蘭婦女形象。還有一位比較著名的畫家是雨果,他在晚年時創作了《馬利亞之死》,創作生動形象,十分親切,在這時期還有一位藝術家是希羅尼穆斯博斯,也是在當時獨樹一幟的,他的畫風平整細膩,運用諷刺手法,開創了嶄新的繪畫風格,代表作品有《切除結石》,《魔術師》等等,都體現了他獨特的繪畫風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脫歐是不是打破大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