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向令說
-
2 # 孫建波
直接原因當然是賣房保殼最簡單。另外,主要還有兩個原因:一是企業不務正業,過去投資房地產了;二是房價太貴,企業也想兌現了。
首先看保殼的難易程度。如果靠注入其他業務來實現盈利,或是透過併購重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需要各類條件的綜合才能做到。從過去幾年各類企業透過這些業務重組保殼的情況來看,成功率也並不高,甚至觸及借殼審查的,時間就更無保障。如果透過賣房就能輕鬆保殼,為企業爭取了時間,當然是上上之選,然後贏得三年時間,既可以整頓原有業務,也可以從市場上找其他業務注入。有時間,也就有了主動權,能夠控制節奏。
從企業的情況來看,用於出售的房產一般不是自己的辦公用房或廠房,而是投資形成的房地產。這就說明企業在經營歷史上是存在不務正業的情況的。本來,募集資金應該用來經營其主業,但企業卻把資金用於購買房產了。說明企業發展未能發揮其最大可能的產能發展。
也有人說,買房子賺錢,對啊。不能這麼說,上市公司,要有自己的主業。如果其利潤不用於生產經營,應該分配給股東,而不是投資其他資產。亂投資的,叫資本殺手,不是合格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應該專注於主業發展。
房子貴當然也是客觀原因。過去20年,中國房價翻天覆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更是幾十倍的房價漲幅。這種情況,有房產賣出套現,也是情理之中。就算是不需要保殼的,也大多會選擇買房子。
-
3 # 飛揚點評
現在很多垃圾股,以前上市的時候IPO募集了很多資金,那些資金都是公司賬戶上的,錢多了上市公司多少都會有涉及到房地產,很多上市公司都有買地蓋樓的情況,在全民炒房的時代,上市公司資金充裕,肯定會分一杯羹。
這些年房價大漲,前期的少量資金投資者,現在已經價值不菲,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一套房產動輒上千萬,賣兩套房比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都還高很多。
但是現在很多垃圾股,上市公司已經處於持續虧損狀態,如果再連續虧損就會被交易所退市,而賣幾套房子就可以衝抵業績,投資者房地產也是一種投資行為,只要有盈利就不會被交易所摘牌,故而能保殼。
其實,最直接的是一筆簡答的經濟賬,目前A股IPO堰塞湖,很多上市企業要上市發行要排隊一兩年,最終還有可能不能上市,所以買殼也是很多想上市企業的一種簡單捷徑。另外買殼交易,也價格不菲,基本都是十億以上甚至幾十億的交易。而保殼僅僅是需要幾套房子,也就幾千萬的價值,有的甚至就是幾百萬而已。
這樣一對比,我相信所有人都清楚了為什麼上市公司熱衷賣房保殼了。
回覆列表
A股市場近些年一直有著個悖論。2016年,有近800家A股上市公司半年的利潤不足1500萬元,不抵一套深圳市區一套商品房,但是隻要股東只需減持1%的股份,那麼套現的錢可以讓你隨便去挑房。那麼上市公司的價值到底是高估還是低估了呢。“實幹誤國、炒房興邦”算是莫大的諷刺還是實業人士的自嘲,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房子對於上市公司有著重要的意義卻是不爭的事實。2016年,在中國近3000家上市公司中,有1300多家公司參與炒房。正常來說,A股上市公司在稽核制下,大體算是同行內比較優秀的公司。但是這些公司中,有很多沒能扛得住房子的誘惑,由於做實業不賺錢或者錢掙的很辛苦,使得“賣房保殼”這一詭異現象在A股此起彼伏。一方面,作為國內經濟發展的頂樑柱,十多年房地產的飛速發展為國內GDP帶來快速提升,但是大而不能倒和反覆放水的調控措施下,百姓在反覆的折磨和挫折中,早已被地產永遠漲的理念所洗腦。地產也就成了大家爭相投資的重要渠道,上市公司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再者,地產作為上游設施,價格暴漲帶來對下游如人力和材料等成本的持續攀升,導致大量缺乏競爭力的企業難以生存,同時優質企業缺乏帶來嚴重資產荒。這樣導致的後果是,大量原先依靠人口和制度紅利下的企業難以適應轉型升級而遭到淘汰,同時對地產的過於倚重導致有潛力的企業受到無形擠壓。因此,大量企業透過實幹來實現好的利潤基本難以實現。最後,國家對於企業在經營上的考核壓力無疑也給企業往地產上動歪腦筋提供了動力,畢竟連續三年(創業板兩年)利潤為負是要暫停上市或者直接退市的。因此,投資地產既可以享受增值的快感,又很輕鬆,並且可以為上市公司提供最後的安全墊,何樂而不為呢。
至少未來對於地產而言,如果政策始終對於公眾的一致性預期沒有改變的話,那麼一業興而百業廢也並非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