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要求中小學生必看的公益性質節目,奪得最多眼球的卻是長達十幾分鐘的廣告。
這項“統一行動”源自於8月22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一則關於“組織中小學生上好2018年《開學第一課》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及時把《開學第一課》播出時間及頻道通知到各中小學校,並要求學校通知到每一位學生及其家長,讓其共同觀看。有些學校還會要求家長拍攝學生觀看照片,並上傳班級群,高年級的同學則會被要求撰寫觀後感。
然而,在這場公益教育宣傳普及活動中,廣告卻意外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節目播出當晚,便有家長在社交媒體中反映,節目片前廣告太過漫長:一對一線上輔導、床墊、豆漿機、白酒、汽車等品牌的廣告相繼播出,導致正式節目播出時間已是8點12分。
各國對節目中的插播廣告時長其實有明確規定,2010年開始實施的《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就將每套節目的商業廣告播出量由原來“按天計算”調整為“按小時計算”,並規定每小時不得超過12分鐘。而很多國家對國有電視臺的廣告限制更為嚴格,比如德國國有電視臺在週一到週六的全天內,只可以播放總共20分鐘的廣告,晚上8時之後不允許播放任何廣告。相比地方臺的每小時15分鐘限制,俄羅斯聯邦中央對廣告的時長限制更是僅為4分鐘,由於電視收視率低迷,聯邦中央還在考慮進一步縮短這個時長。 不過對於節目開始前的片頭廣告,似乎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規定。
然而不管是哪種形式、哪個時段的廣告,消費者天然對廣告容易產生厭煩感。影片網站會員生意之所以興起,就是源於一部分初代會員每年願意花費上百元,躲避片前60至90秒不等的廣告。但對於一檔電視節目,尤其是直播節目來說,片前廣告似乎變得避無可避。
而人們對此次事件爭論的焦點,更在於《開學第一課》是一檔公益類教育節目,並不是商業色彩濃厚的綜藝。加之節目的收看物件主體為中小學生及家長,同時,這檔節目又因是教育廳佈置的“特定任務”而沾染了一些行政色彩,更是讓過長的廣告顯得不合時宜。
在輿論發酵一晚後,9月2日,央視便做出了迴應。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釋出道歉宣告稱:“央視綜合頻道《開學第一課》播出前廣告太多,影響了家長和同學們準時收看。謹向家長和同學們表示誠摯歉意!”目前,透過央視網影片點播平臺回看該節目,也取消了任何的貼片廣告。
而最近廣告引起的爭議,並不僅此一例。就在不久前的8月20日,由周迅等人主演的熱門清宮劇《如懿傳》在騰訊影片開播的首日,觀眾就發現影片底部全程有去不掉的廣告,且擋住了字幕。雖然騰訊影片官方微博隨後就發表了致歉宣告,並解釋了是因為廣告投放系統bug,但這種不好的體驗,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口碑,使之在和同類題材的電視劇《延禧攻略》的正面對決中,落了不少下風。
如今,精明的廣告主和內容平臺正在不斷開發各式廣告位,從初期的片前、片尾廣告,再到口播、創意中插、壓屏廣告、彈幕廣告等等,即使是付費會員,廣告有時也變得無處不在了——作為內容產品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對於廣告主而言,在如今的時代,廣告之於消費者而言也不應該再是單向地灌輸了。
無論是網上流傳的華為廣告,被封神的泰國、日本等國的走心廣告,還是每年“超級碗”期間的廣告大賞,都證明,正確選擇廣告投遞方式,可以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甚至還能激發起品牌興趣,形成轉化——這個過程中,起到決定作用的不再是考量金錢實力的廣告位,而是比拼腦力的創意呈現。
但仍舊總有諸如《如懿傳》或者《開學第一課》的“反面”案例屢屢出現,親身下場“示範”一項“愚蠢”的廣告投放決策,不僅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更有可能成為一次品牌乃至節目的傳播危機。
一檔要求中小學生必看的公益性質節目,奪得最多眼球的卻是長達十幾分鐘的廣告。
這項“統一行動”源自於8月22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一則關於“組織中小學生上好2018年《開學第一課》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及時把《開學第一課》播出時間及頻道通知到各中小學校,並要求學校通知到每一位學生及其家長,讓其共同觀看。有些學校還會要求家長拍攝學生觀看照片,並上傳班級群,高年級的同學則會被要求撰寫觀後感。
然而,在這場公益教育宣傳普及活動中,廣告卻意外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節目播出當晚,便有家長在社交媒體中反映,節目片前廣告太過漫長:一對一線上輔導、床墊、豆漿機、白酒、汽車等品牌的廣告相繼播出,導致正式節目播出時間已是8點12分。
各國對節目中的插播廣告時長其實有明確規定,2010年開始實施的《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就將每套節目的商業廣告播出量由原來“按天計算”調整為“按小時計算”,並規定每小時不得超過12分鐘。而很多國家對國有電視臺的廣告限制更為嚴格,比如德國國有電視臺在週一到週六的全天內,只可以播放總共20分鐘的廣告,晚上8時之後不允許播放任何廣告。相比地方臺的每小時15分鐘限制,俄羅斯聯邦中央對廣告的時長限制更是僅為4分鐘,由於電視收視率低迷,聯邦中央還在考慮進一步縮短這個時長。 不過對於節目開始前的片頭廣告,似乎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規定。
然而不管是哪種形式、哪個時段的廣告,消費者天然對廣告容易產生厭煩感。影片網站會員生意之所以興起,就是源於一部分初代會員每年願意花費上百元,躲避片前60至90秒不等的廣告。但對於一檔電視節目,尤其是直播節目來說,片前廣告似乎變得避無可避。
而人們對此次事件爭論的焦點,更在於《開學第一課》是一檔公益類教育節目,並不是商業色彩濃厚的綜藝。加之節目的收看物件主體為中小學生及家長,同時,這檔節目又因是教育廳佈置的“特定任務”而沾染了一些行政色彩,更是讓過長的廣告顯得不合時宜。
在輿論發酵一晚後,9月2日,央視便做出了迴應。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釋出道歉宣告稱:“央視綜合頻道《開學第一課》播出前廣告太多,影響了家長和同學們準時收看。謹向家長和同學們表示誠摯歉意!”目前,透過央視網影片點播平臺回看該節目,也取消了任何的貼片廣告。
而最近廣告引起的爭議,並不僅此一例。就在不久前的8月20日,由周迅等人主演的熱門清宮劇《如懿傳》在騰訊影片開播的首日,觀眾就發現影片底部全程有去不掉的廣告,且擋住了字幕。雖然騰訊影片官方微博隨後就發表了致歉宣告,並解釋了是因為廣告投放系統bug,但這種不好的體驗,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口碑,使之在和同類題材的電視劇《延禧攻略》的正面對決中,落了不少下風。
如今,精明的廣告主和內容平臺正在不斷開發各式廣告位,從初期的片前、片尾廣告,再到口播、創意中插、壓屏廣告、彈幕廣告等等,即使是付費會員,廣告有時也變得無處不在了——作為內容產品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對於廣告主而言,在如今的時代,廣告之於消費者而言也不應該再是單向地灌輸了。
無論是網上流傳的華為廣告,被封神的泰國、日本等國的走心廣告,還是每年“超級碗”期間的廣告大賞,都證明,正確選擇廣告投遞方式,可以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甚至還能激發起品牌興趣,形成轉化——這個過程中,起到決定作用的不再是考量金錢實力的廣告位,而是比拼腦力的創意呈現。
但仍舊總有諸如《如懿傳》或者《開學第一課》的“反面”案例屢屢出現,親身下場“示範”一項“愚蠢”的廣告投放決策,不僅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更有可能成為一次品牌乃至節目的傳播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