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產隊長老楊
-
2 # 味哎兒
先回答什麼叫社。
社,炎黃二帝沒結盟以前,人群以種族為單位,不同種族,留有不同的髮型髮式。所以當時看人的頭髮的式樣,就知道他是哪個種族的人了。現在三星堆考古出土的青銅人,頭髮的式樣不同,就是種族不同。
同一個種族的人群,有不同的各個民族,不同的民族之間與衣服的式樣不同相區分,所以衣服式樣就表示是一個民族。
所以當時同一個種族的人群居住在一個地盤內,地盤內的各個村莊就是一個民族居住的範圍。
同一個種族的地盤範圍,叫作會。同一個民族居住的地盤範圍叫做社。這樣就構成一個社會一詞。社排在詞的前邊,是因為社是實體,會是虛體。因為會,是由各個社,具體體現的,會本身是看不見的。原因很簡單,會是具體的社的總和形態。
這就如同進入一個城市,沒有城牆的城市,就看不見城市的樣子,所看到的只是密集的房子和街道。因此房子與街道是社,所有的房子和街道總和起來的佔地面積,就是城市。
商朝是靠武力,奪取夏朝土地的。
所以商朝的王,就封夏朝的貴族們為垢土。垢土的意思到現在就成為土地爺。用於表示土地原先是夏朝的。
現在農村每個鄉政府所轄的土地範圍,就是一個垢土單位。鄉政府下面的每個村莊就是一個社。
同樣的道理,一個城市內的,每一個居民點就是一個社。所以叫做社群。管理社群的叫社群委員會。
因此整體人群居住的地盤範圍稱為會,具體分散居住的各個居民點稱為社。這是華人的社會一詞的概念。
所以,社會很美好,說的是各個居民點的居民,過的日子很好。建設社會就是建設各個居民點。
各個居民點都建設的很好,社好了,會也就跟著好了。全部的會都好了,這個國家就好了。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王保祖廟,諸侯保宗祠。
從而殺王毀祖廟,就是滅國。殺諸侯毀宗祠,就是滅族。事實上不是王和諸侯的人,還是生存著的。
所以,祖廟所在地就是會,宗祠所在地就是社。
實際上祖廟,就是供奉第一祖的地方。宗祠就是供奉第二祖的地方。
通常情況下,供奉第一祖的地方永恆不動,供奉第二祖的地方可以隨時的遷徙遷移。這是由於同一個人群,因為人口過多,原先的土地不夠用的,必須有人遷徙到較遠的地方居住造成的。
所以祖廟是原地,宗祠是遷居出去的人群,在新居住地再建的。
春秋戰國時期,祖廟處栽松,宗祠處栽柏,居民居住處栽槐,這樣就有了社樹。社樹在1980年以前,就是每個村莊中的一棵古老的大樹。
在祖廟和宗祠以及社樹的場地內,供祖.拜宗.開大會.做儀式,就是廟會.集會.聚會。漢朝時把這樣人群彙集的形式,稱為社火了。現在通常說成是鬧社火。更多的農村是趕集趕會。只不過現在的農村趕集趕會,摻雜著更多的商品買賣了。
不摻雜商品買賣的趕集趕會,就是分散居住的親戚朋友,走親訪友的日子。
因此,社在春分前,這時候的社字,指的是走親訪友,或者鬧社火,或者是供奉祖宗,或者是祈願的日子。
再說春分。
春分就是秋分,具體的體現就是白天和黑天一樣長,不同的是春天的天,已經熱了,地還是冷的。秋天正相反,地還是熱的,天已經冷了。
相對的就是夏至和冬至。
夏至就是冬至,不同的是白天特別長與熱為夏至,黑夜特別長與冷是冬至。
實際上春分,就是太陽由南向北移動,形成天氣越來越暖和的日子。秋分是太陽由北向南移動,天氣越來越冷的日子。
所以,春分是草木要發芽的表示。
所以春分以前鬧社火祈願,搞一下人群的聚會,就可以喚醒人們該農作物的種植了,提前做好耕種田地的準備。所以該準備種子的準備種子,不要等到種田的時候沒種子心裡發慌了。該準備工具的準備工具,不要等到該耕種的時候,沒工具耽誤農時了。該把肥料撒到地裡,就趕快撒到地裡,不要等到耕種田地的時候再撒肥,耽誤時間了。該把灌水渠排水渠修整一下就趕快修整,不要等到農忙時再修,佔用時間又把自己累壞了。
因此,開春前鬧社火,可以令人們提前做好農耕的準備,確保農耕時有條不紊地進行,奪農產品的豐收。
春分以後再鬧社火,時間就有點倉促了。特別懶散的人還過著冬天休閒日子,不去準備農耕的事項,農時到了,在找農耕時所需要的物品用品,就有耽誤農時的危機了。
不按農時耕種,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到了秋收的時候,農作物收蕕就少了,過日子就會缺吃少穿了。
現在的農業,有了農業技術人員,到了種什麼植物的時令季節,農業技術人員會通知到每個村莊每個人的。特別是機械化作業以後,只要保證農業機械的正常執行就可以了。因此古老的說法可以不用了。
-
3 # 草木先生4j9s
朋友們請注意,題目中的“社”,是指社日,又叫春社,還叫五穀大社,自古已來,是人們祈求五穀豐登,祭祀天地神靈的日子。社日沒有確定
是哪一天,古人定為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今年的社日是農曆二月三十日,公曆三月二十一日。
有農諺雲:社在春分前,必定是豐年;社在春分後,窮人愁上頭。意思是社日在春分前是豐年,在春分後是災年。但是今年特殊,社日和春分同在一天,也就是農曆二月三十日,公曆三月二十一日,按理說今年喜憂各半,談不上豐收,也不會是災年。但提醒朋友們,若有親人是近三年亡故的,請在農曆二月三十日前去掃墳墓,因為又有俗話:新祖不過社。
-
4 # 愚叟釣淺灘
我聽老人說過:“先分後社,無米過夜;先社後分,五穀豐登。”我認為這是老祖宗幾千年來積集的經驗,概括成了的一條諺語。特別是農耕年代,廣大農村農民非常注重這一細節,再經一年,幾年,幾十年的經歷與驗證,又經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說後教,傳接至今。
可惜今人的科技進步,天氣氣象預報預測隨要隨有,對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諺語無需老調重彈,甚至遺忘丟失得乾乾淨淨。
至於到底靈驗與否得留神看今以滿足於對古諺語的好奇心。
可是,今年的春分春社都是農曆二月三十日,這樣重疊的年份實在不多。看來今年的年成是“斑鳩叫雨鵲叫晴,天氣不陽又不陰”了,只不過是豐歉參半罷了。但是,還有待於年終水落石出。但願人長久,萬民慶豐年!
-
5 # 三農科普
“先社後分,米穀倒墩”,“先分後社,米穀倒借”,“春分在社前,鬥米換鬥錢”,“社在春分前,必定是豐年,“社在春分後,窮人愁上頭”。
什麼春社日?春社日又叫中和節,是春季祭祀社公“土地神”和五穀神的節日。春社日一般是在農曆二月份裡,具體日子要由立春日推算出來,從宋代開始一般是在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是“春社日”。
“社”是什麼意思?
社是祭拜土地神的地方,春社日是指春季祭拜土地神的日子。在古書《白虎通義·社稷》中對社日的描述是:“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
古人春季祭社主要是為了祈求社神賜福、五穀豐登。在《廣記》中記載:“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種,以祈年穀”。是古代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祈求。
什麼是戊日?
在舊時人們是用天干和地支兩兩配對來記日子,其中,天干有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位(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就是用一個天干配一個地支來記日子。比如,天干甲和地支子配對就是“甲子”日 ,天干乙和地支醜配對就是“乙丑”日,以此類推,到第六十組就是“癸亥”日。
透過上面的內容,我們知道“戊”是十天中的第戊位,“戊日”就是帶有“戊”的日子。比如,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戌、戊申等都是“戊日”。
“春社日”是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是哪天呢?2023年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立春節氣是正月十四,立春後的第一戊日是正月十九,戊戌日。由於天干是十位,每隔10天就會有一個“戊日”,因此,立春後的第二個戊日是正月二十九的戊申日,第三個戊日是二月初十的戊午日,第四個戊日是二月二十的戊辰日,第五個戊日是二月三十的戊寅日。
從上面內容很容易看出來,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是二月三十日,這天就是“春社日”,對應的陽曆日期是2023年公曆3月21日。
翻看日曆,我們會發現,2023年公曆3月21日這天是“春分”,也就是說今年“春社日”和春分是同一天,有什麼說法呢?民間民諺說“先社後分,米穀倒墩;先分後社,米穀倒借;春分在社前,鬥米換鬥錢;社在春分前,必定是豐年;社在春分後,窮人愁上頭”。
“社在春分前,必定是豐年”的意思是說,如果“春社日”在春分節氣之前的話,預兆今年是個豐收年。相反,如果“春社日”出現在“春分”之後,預兆年景可能不是那麼好,農人比較愁。
今年“春社日”既不在“春分”之前,也不在“春分”之後,恰逢同一日,喜憂參半。
下面我們結合春分的節氣特點和農諺來看一下:春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也稱“升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所以,春分不僅把春季的90天平分了,還把一天的白天和黑夜平分了。
春分節氣一般在每年的公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節。此時,太陽位置到達黃經0度。主要的氣候特點是春旱、沙塵、倒春寒、低溫陰雨。
民間農諺說:“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春季大忙季節隨著春分的到來正式到來,農人進入了,春管、春耕、春種的繁忙時節。
古代沒有天氣預報,一般都是靠平時對天氣的記錄和總結,來預判年景。春分這天,古人也留下了許多判斷年景的農諺,分享幾個給大家,我們可以收藏起來,對照一下,看看還準不準了!
一、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
二、春分無雨到清明;
三、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後有好天;
四、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五、春分降雪春播寒;
六、春分有雨是豐年;
七、春分不冷清明冷;
八、春分西風多陰雨;
九、春分颳大風,刮到四月中;
十、春分大風夏至雨;
十一、春分南風,先雨後旱;
十二、春分早報西南風,颱風蟲害有一宗。
農諺雖然離我們很久遠了,也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侷限性。但農諺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結晶,對於農業生產必然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
總之,今年“春社日”恰逢“春分節氣”,年景如何,我們只要看春分節氣當天的天氣情況,對照農諺參考一下即可!
回覆列表
問:"社在春分前,必定是豐年″,是什麼意思?今年社是在春分前嗎?
社是社日,也叫春社,社日的時間不定,是在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大約就在春分節氣的前後,因立春到春分是四十五六天,戊日十天一個輪迴,第五個戊日有時就趕在春分節前,有時就趕在春分節後。
社日跟農事有關,因為古代農耕很落後,都是靠天吃飯,因旱澇歉收不定,人們就要常祭祀祈禱,祭祀祈求豐年。社日就是古人祭祀土神的日子,祈求五穀豐登。
這裡說的"社在春分前,必定是豐年″,就是春分地氣通,春分以後就逐漸開始春耕了,再春耕之前祭祀了土神,土神會給一個豐年,春分之後祭祀就怠慢了土神,那是讓社日給拖延的,土神就把怨氣和不滿施加在年成上了,所以說,"先分後社,無米過夜;先社後分,五穀豐登″。其實,是社日拖延了祭祀,但古代的人還是虔誠的,對神明是恭敬的。
今年的社日是三月二十一號,和春分節重合了,正好趕在了同一天,看來,今年的豐年和歉年是喜憂參半了。
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忘了社日,也不搞祭祀了,也不拿土神當回事了,這土神拿現代人也沒有什麼辦法了,因為,現代科技發達了,不管風調雨順還是災年,靠現代化農業生產,也是年年五穀豐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