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聯合滴範斯
-
2 # 強武堂
不知道頭部指的是哪部分?另外看什麼潛艇。圖裡面應該是一艘蘇制德爾塔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對於彈道導彈核潛艇而言導彈本身的尺寸和重量較大,德爾塔的R-29基本型全重32.8噸,全長13.2米,直徑1.8米,絕對是龐然大物。潛艇為了保證安全,要把這樣的龐然大物彈出發射筒,使其出水後再點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及槓桿原理大家都學過,在潛艇頭部產生一個向下的巨大的力,自然導致潛艇的俯仰情況發生急劇改變,而且導彈發射之後發射筒中一下少了幾十噸的載荷,這對於潛艇的航行安全有著明顯的影響。所以對於彈道導彈潛艇,一般會盡量將巨大的彈道導彈設定到接近潛艇重心的區域。
但對於攻擊型潛艇則不同,魚雷發射管是可以放在艇首的,這也是潛艇設計的傳統。不過戰後潛艇艇首需要放入越來越大的聲吶艙,魚雷艙和發射管在很多潛艇上後移,到了“脖子”附近。另外還有一類就是美軍的攻擊核潛艇為發射戰斧在艦體前方加裝垂直髮射單元,現在這一設計逐漸變為安裝類似Mk41這樣的標準發射筒,未來可根據需要容納不同彈藥。
-
3 # 王司徒吃瓜
潛艇當然能用頭部發射導彈,而且從頭部魚雷發射管發射導彈是一種很普遍的行為。為了便於理解,這裡就不說艇艏了。
潛艇不會放著魚雷發射管那麼好的空間白白不利用,況且溼式導彈發射法本就要預先給艙室灌水,繼而將包裹著導彈的筒體打出去,筒體上浮到海面後,再進行二次彈射發射。魚雷發射管發射導彈是一種成熟技術,只是無法發射過於大型的彈道導彈。
像大名鼎鼎的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就具備從魚雷發射管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的能力,後來的“弗吉尼亞級”也是一樣,這類能發射MK48魚雷的管子都具備導彈發射能力,像“魚叉”、“戰斧”等等都能勝任。海狼、洛杉磯、俄亥俄都是如此。
只是像弗吉尼亞級這類擁有12個垂髮的潛艇,跑去使用低效率的魚雷發射管發射導彈,未免有些脫了褲子放屁之嫌。垂直髮射器無論是發射密度還是相容性都高於魚雷發射管,如果具備背部發射管發射能力,何必要費力的使用魚雷管呢?
像“海狼”這樣的攻擊潛艇,因為定義為“獵殺潛艇的潛艇”所以沒有垂髮系統,只在頭部安裝了8具MK-69 26英寸(660mm)魚雷發射管,所以導彈、魚雷都必須從頭部的發射管裡放出。許多其它潛艇發射導彈也都是採取這樣的方法,畢竟不是每個潛艇都具備垂髮裝置的。
俄羅斯方面雖然繼承了蘇聯一貫的乾式發射法,但是在透過魚雷發射管溼式發射導彈方面也沒有跛腿。像他們的阿庫拉級、颱風級、奧斯卡級、北風之神級,都擁有相應的魚雷管發射導彈能力。例如阿庫拉,頭部上6下個533mm發射管的配置,可以發射SS-N-15導彈(RPK-2“暴雪”);下部8個650mm發射管,可以發射SS-N-16導彈(RPK-7“狂風”)。
目前所有國家的潛艇,只要擁有溼式發射能力以及配套的彈藥,都擁有從魚雷發射管發射導彈的能力。對很多不具備背部垂髮能力的潛艇來說,發射管發射導彈是一種很不錯的武力補充,上能打飛機,下能打艦船,真是個好幫手。
所以潛艇不能從頭部發射導彈就是一種誤解,那麼粗的管子怎麼能放棄呢?這些潛艇往往還負擔著核攻擊的任務呢。
-
4 # 雛菊西瓜Peterpan
首先要糾正一下,潛艇沒有頭尾一說,而是用:艏、艉、舯、舷、艙……凡是與船貼邊的字或者詞彙都這樣來表達,專用的詞彙還是用專用的字表達為好。
戰斧巡航導彈出水的一剎那。
美軍核潛艇艏部的戰斧導彈的垂直髮射器。
從上面這兩張照片來看,潛艇是可以在艏部發射導彈的,並且裝的導彈還很多,通常情況下12枚以上的巡航導彈,這樣就不必在舯部安裝了,節省空間以便舯部艙室安裝反應堆(柴油機、電池組)這樣佔地面積較大的裝置,潛艇艏部發射巡航導彈,大概其的使用流程就是:潛艇進入導彈發射位置,先使用聲吶探測周圍,未發現有敵人活動以後將“多功能觀察杆”升起到海面,透過潛望鏡目視和雷達掃描沒有發現敵水面艦艇和反潛機活動→開啟導彈筒的發射蓋,同時:導彈檢測、通電、氣壓裝置、目標資訊提前裝訂…狀況良好→控制室發射→導彈在強大的壓縮空氣的推力下出水→導彈發動機點火→攻擊目標。
不但核潛艇這樣排水量較大的潛艇可以在艏部發射導彈,常規潛艇這樣的排水量較小的潛艇,也可以在艏部魚雷發射管發射巡航導彈,就是將導彈包裝在一個筒裡,桶內有固定導彈的固定器,其他簡易的供電、控制裝置。發射的時候先將魚雷管後蓋開啟將導彈包裝器推進去→關閉後蓋→前蓋開啟注水→高壓氣瓶排出高壓氣體將“包裝器”推出水面→出水後導彈在包裝器裡點火、脫離→攻擊目標……但是,這種方式不安全,並且多了數道複雜的發射流程,基本上被摒棄了!目前的導彈在10–20水深下直接裝填在魚雷發射管裡發射,可以經受水壓。只不過潛艇需要一定的仰角發射。
現代潛艇可以發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通常情況巡航導彈由於體積、重量相對小一些,可以在潛艇艏部較狹窄的空間使用,但是“潛地戰略核導彈”,大部分需要在潛艇的舯部、指揮台後部安裝彈道導彈發射筒,因為這個地方是潛艇耐壓殼體直徑最大處,安裝十餘米高度的導彈筒最合適!而艏艉處太狹窄了基本上安裝不了,連發射筒都安裝不了也就談不上發射彈道導彈了, 但是唯一例外的就是蘇/俄的“颱風級”核潛艇!由於當時給“颱風級”核潛艇配套的“潛地導彈”長16米多,再加上發射筒裡“雜七雜八”的裝置,整個發射筒的高度快到20米了,還由於當時蘇聯沒有加工直徑13米耐壓殼體的技術工藝……只能將“颱風級”設計成三個獨立的,呈品字型的耐壓殼體,中間為單獨的發射筒艙室,這樣的設計幾乎是從艇艏到艇舯的耐壓殼體直徑一樣粗細,也就無所謂安裝在艇舯了,所以“颱風級”將導彈發射筒安裝在潛艇指揮台圍殼前面,從上面圖片裡看從艏部開始一直到舯部就是導彈發射筒的位置。而“品”字這種變通設計也讓“颱風級”成了世界上拍攝量最大的潛艇。
武器裝備的發展要根據實際需要來設計,大國的武器裝備設計沒有瓶頸之說!即便是有也,可以利用其他技術變通的繞過“瓶頸”,而不是強行的安裝在某一區域。
回覆列表
多數潛艇是用頭部發射導彈的,實際上就是頭部裝的魚雷發射管進行發射。特別是常規潛艇,基本都是如此。
但凡事皆有例外,美國的現役攻擊核潛艇就不一樣,因為它們頭部裝的是大型球形聲吶換能器基陣,為了給其讓出前方搜尋空間,所以魚雷發射管就只能委屈地挪到了兩側,每側2具魚雷管。
而隨著技術的發展,美國在攻擊核潛艇上加裝了12具垂直髮射裝置,用以發射“戰斧”對地攻擊巡航導彈,這樣就減少了導彈和魚雷爭管的問題,但是“魚叉”潛射反艦導彈還是用魚雷管發射的。現在規劃的改進型弗吉尼亞級Block4型還改用大筒垂髮裝置,不但能發射導彈,還能發射無人機,或者用作特種部隊任務艙等,靈活性更大。
俄羅斯的亞森級攻擊核潛艇也採用了球形聲吶陣,所以魚雷管也挪到了艇體兩側。(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