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端莊優雅風鈴L

    年輕人有二個極端,要麼月光族啃老族,要麼銀行存錢為結婚成家立業,今後養老醫療,子女教育,買房買車生活必需作準備!因為現在的物價水平實在太高了,不得不存錢為生活開銷作準備!

  • 2 # 上進滴夢想

    存錢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透支未來財富來消費的生活不可取,提前消費未來的財富只能讓你越來越貧困,存錢節檢才是主流,家裡有餘糧讓你生活更有自信。

  • 3 # 進取小女子不才

    年輕人懂得存錢是好事,我覺得應該鼓勵。總比“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要好吧。先不管存錢的原因遙遠或模糊,能存錢最起碼他們對未來是有規劃的,不論是後期的贍養父母還是前期的成家立業,都屬於是積極向上,樂觀生活,不是嗎?

    我覺得我是會存錢上癮的,看著銀行卡餘額數字越來越大,滿滿的成就感。

  • 4 # 想賺錢的90後寶媽

    存錢,說起來誰不想存錢呢?

    只不過疫情三年,賺錢更難,尤其像我們這種漂在外地的人來說。

    1.沒房,租房住,水,電,一日三餐全是花費。

    2.孩子上幼兒園,我們上的是私立的,選的是離家近一些,價格上相對來說還比較優惠的,這樣一個月也要800左右,還不算其他費用。

    3.因為孩子上幼兒園,所以工作不好找,我是個全職寶媽。

    4.老公自己賺錢

    當今社會賺錢難,而且一個人賺錢3個人花,是想存也存不住呀!更何況日常生活就緊巴巴的,談何存錢呢?

  • 5 # 上善若水柔韌有餘

    年輕人開始攢錢這是一個好現象,他們知道開始攢錢,作為父母不用為他們擔心以後的生活。年輕人的確需要攢錢,他們也要為自己的孩子的教育,生活費,人情往費留點餘地,人生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不然真有需要開支的地方拿不出錢也很難受。

    記得前幾天看到網上報道,一個阿里巴巴高管年薪200萬,因為公司裁員,而失去了經濟來源,家裡的房貸,車貸等一系列的開支沒有了經濟來源,支付不起,只能賣房賣車支付,如果平時有點積蓄,不至於到這樣的地步,攢點錢至少心裡也有一點安全感,不至於生活的提心吊膽,這是個人小家的盤算。

    往大里說,人人手裡都有點積蓄,不至於給社會國家拖後腿,不會因為像疫情三年這樣的自然災害面前沒吃沒喝,年輕人存錢看似消費少了,但是不會對國家有多大影響,現在的年輕人不會過度存錢,因為他們生的年代不同,消費思路和老一輩不同。

    我會存錢上癮,因為從國家困難年過來養成的習慣。

  • 6 # 站在風口的大肥豬

    如果家裡有錢的話,哪個年輕人願意省吃儉用攢錢呢?與父母那個年代截然不同,現在的貧富差距相當大,有錢人往往父母都是公職人員或做生意的老闆,家裡有好幾套房,窮人的父母往往都是農民,沒房也沒存款,甚至連穩定的收入也沒有,大部分年輕人都出生在這樣的窮人家庭,為了能早點買房只能拼命攢錢。

    以我為例,父母只有一個人退休領退休金,家裡又有一個哥哥早些年結婚買房買車掏空了家底,指望家裡人肯定是沒戲,不找我要錢就燒高香了,所以平時工資6000元,交完房租1500元,吃飯1500元,其他消費1000元,每月我固定會存2000元,雖然不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我也存了近20萬元,每天看著餘額寶上的數字心裡別提多滿足和愉悅了,畢竟只有錢才能給我帶來安全感,沒有錢就連說話做事都沒底氣,萬一生病住院就更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相信大部分年輕人存錢的原因跟我都差不多,不僅是為了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也是為了以後投資創業和結婚買房買車做準備,存錢的滋味並不好受,只能怪命不好,父母沒能給自己打下好基礎,自己再不努力存錢的話這輩子就毫無半點希望。

  • 7 # 今傑影視

    現在社會給我們年輕人的壓力太大了,不僅需要養家,還需要應酬,再加上物價上漲厲害,反而工資不怎麼漲,每個月賺的錢都不夠日常開銷,大部分都是開資日就是還款日,錢還沒捂熱,就已經沒了,如果有個啥大事,手裡一分錢沒有,再加上這兩年疫情不斷,一分錢沒賺到,但是開銷一點沒少,有存款的還好過點,沒存款的大家都是揭不開鍋,所以經過這次疫情,大家都知道不管怎麼樣,都要手頭有一點存款,不至於再來一次疫情這樣的大事,自己揭不開鍋,多少人因為沒錢而在疫情期間不得已冒著生命危險去工作,所以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更何況我覺得現金社會有錢真的是萬能的。

  • 8 # 絕巧M丅

    年輕人步入這個社會里生存,食住行樣樣都得花錢不少,甚至有的人超出月工資總額,再加上每日拼命地工作辛苦勞動而換來的錢,必需好好儲存起來,讓錢為我工作,但是網際網路上的理財不是這麼容易能實現的,會讓知淺者盲目瞎投,風險無處不在。每月除去生活開支剩下的存銀行活定期較為安全保險,為到老了或特殊情況的發生備需。我存錢是不會上癮的,必竟存錢是月月靠工薪才可,自主創業的就未有這個必要,也沒錢可存

  • 9 # 三一旭光

    謝邀!每個月的工資夠吃夠花,龐雜的開支足夠應付的了,更別提「存錢上癔」這一說,按照當下的說法和通行的“要求”“危機感”始終存在“買不起、老不起、病不起、死不起”迎面而來,沒有存錢的餘額與可能,平安健康算是個人的萬幸,大家以及親人已經是“燒了高香、謝天謝地”。

    喜歡存錢“閒時存錢忙時用”以防止不測,不時之需拿出來用。但是存錢的餘額與可能性不大或者是手機卡上的錢不多,省吃儉用之際只夠日常生活開支,“怨來怨去,怨自己”誰叫你身邊匯聚一大幫等待消費的親人,但喜憂參半,例如重病在身在床兒女們七拼八湊很快把錢拿上就醫住院。

    年輕人的存錢與以前的艱苦創業時期略有不同、有很大的不同,純粹的公有制集體所有制“邊界不清晰也難以清晰”存錢支援建設對於大多數人只是一個“神話”故事,可遇不可求的事,現在年輕人存錢還能夠存錢是一種積極作用、積極訊號,一大堆一大堆的事只等、等待著年輕人去處理。

    也可能年輕人存錢會帶來負面或者是消極的影響,不要求全責備年輕人,畢竟寅吃卯糧、吃幹抹淨、欠款消費或債臺高築或者是債務危機不是長久之計,不管是在計劃經濟時期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年輕人後悔時已來不及了。

  • 10 # 有溫度的leon

    鍾偉教授:

    大多數人一直認為中國存在嚴重的貨幣超發,也就是錢變“毛”了,錢不值錢。基於這種根深蒂固的慣性,部分聰明人很少選擇銀行儲蓄,而是儘量選擇地產、信託等相對高收益的資產。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全球央行重新迴歸常態化軌道。我們有可能正迎來一個錢越來越值錢的時期,保持現金類資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錢變得值錢了,當我們今年反覆寫下和強調這句話的時候,相信背後會有鬨堂大笑。這並不奇怪,在2008年,我們寫了個“多少錢才夠華人養老”時,鬨笑更多。因為那個文章的結論是,也許大約到2030年,一個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華人,需要積攢一二百萬元才夠養老,而京滬一線城市則可能需要約500萬。誰知道呢?說不定一千萬也未必夠,這取決於中國央行發鈔的意願和速度。這個十年前的小文,最終演化成“某教授稱千萬養老也不夠”的鬨笑式傳說,至今回顧,諸君還以為那僅僅是個笑話嗎?

    在2008年,之所以寫多少錢才夠一個人養老的命題,初衷並不是為他人焦慮,而是在謀劃一下自己還需要辛苦勞作多少年,才能在2030年安然退休,過一個還算體面的晚年。我們用職工工資和總儲蓄的倍數、基本物價和服務的漲幅、國民預期壽命的延長和養老支出等多種角度進行了粗略的估算,大體認為,以實際購買力看,1987年的1萬元,大致相當於2007年的30-255萬元,最有可能是相當於35-50萬元。

    反過來說,如果你1987年是個萬元戶,執著地選擇堅持20年的銀行儲蓄,那麼到2007年,因為錢變“毛”了,你當年的財富已有至少90%以上從人間蒸發。隨後,我們假定退休之後人們可能還需要生存25-30年,根據相對保守的發鈔速度和溫和的物價漲幅,那麼在約2030年退休的三四線城市的職工,屆時可能需要積攢一二百萬元,而大城市則更多。這個讓我們自己也吃驚的結論,支撐著我們努力工作至今,以便在燦爛的春光裡,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不要陷入死不起的尷尬。

    離我們寫這個小文已有近10年了,相信三四線城市年齡在45歲上下的人,可能並不會以為再過10來年,哪怕有百萬存款養老就多富足。那麼在過去20年的中國又發生了什麼?是在工業化和市場化之外,又增加了城市化程序。這 “ 三化 ” 吸納了央行發行的大量貨幣。

    中國疾風暴雨般的工業化程序是一個奇蹟,中國製造業在質量和體量上的提升是驚人的,目前中國製造業體量比美國、日本和德國加起來還大,競爭力不斷迫近。製造業投資帶來了對貨幣的巨大需求,使得工業設施鱗次櫛比地矗立。

    市場化程序也同樣巨大,當年爭論“傻子瓜子”和當下爭論曹德旺美國建廠基本就是兩個不同世界的話題,和我們生活切身相關的市場化,或許是養老、醫療、住房、教育改革,本來的國家福利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職工花錢購買政府的公共服務。這也需要大量的貨幣投入。

    城市化則最為顯著,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不斷改善,人口不斷向城市和城鎮遷徙集中,繁華的大都市不斷湧現。人們很難想象,在1998年之前中國幾乎還沒有商品房市場,也很難想象其實到2004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金額還僅有1萬億元。而當下中國商品房存量的市值,可能至少在150-180萬億元。

    工業化、市場化和城市化這“三化”給中國國民手中的貨幣帶來了怎樣深刻的歷史變遷?我們大致可以這麼說,奢靡地消費工業製品是最不理智的。1998年的一輛桑塔納,大約相當於北京四環周邊的一套兩居室;而當下這個兩居室大約可以組建一個特斯拉車隊了。同樣地,人們在過去10年的貧富差異,可能主要不是工資收入差異造成的,而幾乎就是買沒買房造成的。1987年,中國的廣義貨幣(M2)僅僅有6500億,當時M2每年新增約1500億;到了1997年M2也就9萬億,每年新增1.5萬億;到2007年M2達到了40萬億,每年新增接近10萬億。到2016年底,M2已躍升為160萬億。大量的貨幣,以工業、基礎設施、社保體系、房地產等形態窖藏起來。

    從改革開放一直到2016年的幾乎40年,貨幣超發或者說錢加速變“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幸運的是,工業化、市場化和城市化迫切需要和充分吸納瞭如此超額的貨幣投放,或者說,“三化”也恰好疊加了中國快速貨幣化的程序,具有相當的合理性。錢多,自然就追求不斷膨脹的資產價格,房地產很好地充當了窖藏財富,以及拉大城鄉間、高收入和中低收入群體之間貧富差距的載體。這是個錢很多、房價飛漲的時代。但是,40年錢變“毛”的歷史,可能已經在迅速退潮之中。

    在2017年初,我們曾經寫過一篇《最富有的一代華人正在遠去》的文章,表達了對貨幣化程序出現轉折的判斷,但大多數人卻似乎只是看到我們對中國鉅富階層的批評,卻忽視了一個基本的判斷,快速發鈔和快速財富積累模式在淡化,包括中等收入階層在內的華人,需要關注到這個拐點,這個錢有可能逐漸變得值錢的戲劇性轉折點的降臨。

    如果我們觀察收入和房價兩個指標,大致可以確信,以往那種顯性外推式的思維無法成立。以城鎮職工的薪酬收入觀察,1987年,大多數人月薪在60-100元之間,而2007年升至1500-2500元,當下則到了5000-10000元,不同城市和行業之間存在落差。2007年之前的20年薪酬漲了約20倍,之後10年漲了約4倍。如果2030年之前薪酬漲幅不變,則意味著屆時普遍月薪酬在2.5萬-5萬元之間,這已有相當大的難度,和經濟增長所帶來的財富增長無法匹配。

    同樣地,在過去10年,對70個大中城市的觀察,中國房價可能上漲了3-5倍,目前約每平米8000元,京滬等則可能在4-8萬元;你很難相信過去10年的房價漲幅能在未來延續,否則全國普遍房價就可能高於每平米3萬元,而京滬則需達到15-30萬元。除非你非常富有想象力,除非人民幣匯率出現大問題,否則未來10年中國經濟以5%-7%的增長平臺,決定了GDP大約翻番,不足以支撐收入和房價翻4倍。那種每年10%的高速增長期已離我們遠去。

    不僅如此,發鈔和稅收也會劇變。如果我們足夠細心,不難發現,當下全球央行的主流趨勢是加息和縮表,中國央行也將被動跟進,中國發鈔速度已在迅速下降,目前M2增速已是有該統計指標以來的最緩慢增速,信貸增速則已經接近改革開放以來最緩慢的1982年左右的水平。儘管中國央行的資負表還沒有收縮,但部分金融機構已在遭受縮表的折磨。搭配6%的經濟增長和2%以內的物價上漲,中國離貨幣供應全面回落至個位數增長的時代並不遙遠。

    更為糟糕的是,中國居民沒有意識到稅制繞不過去的變遷,即如果要為中國企業減負,就幾乎一定要對中國家庭增稅。無論你是否願意承認,中國家庭部門的稅負實際上是很輕微的,富人尤其如此,和萬稅之國的西方國家大相徑庭。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消費驅動,個人所得稅、遺產稅、房地產稅等等,聚焦於家庭稅負的各種改革,是或遲或早必然發生的事情,居民儲蓄率的下行是難免的。

    或者說,我們有可能已經處於這個拐點,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我們必將經歷一個錢少、稅重、房價趨穩,掙錢不易存錢不易,用錢掙錢更不易的時代。我們需要改變一些思維慣性,將來錢可能不是快速變“毛”,而是似乎變得很值錢。

    看看當下60歲以上的華人吧,他們經歷了不少苦難,時代變遷帶來的節儉和儲蓄使他們充滿了晚年的幸福感。看看當下的日本吧,節衣縮食的年輕人在責怪他們大手大腳花錢的父母,而50多歲的日本人正是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形成了掙錢容易花錢如流水的習慣。對比之下,中國的85後有可能會是入不敷出的“大手大腳”的一代,而中國的2010年以後出生的一代,則有可能是和其父母迥異的節儉的一代。EASY MONEY的時代拐點,已行將結束。

    日本暢銷書作家本田健曾出版過上百本書,他也是一位財經專家,經營過會計公司、管理諮詢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在本田健看來,普通人尤其是月光族無法致富,主要是因為他們的3個固有習慣和認知。《經理人》月刊整理了本田健的觀點。

    第一,不重視金錢,也從沒認真思考過這件事。本田健觀察發現,普通人往往是最常提到錢的人,但他們往往都是持有消極的想法,比如看到跑車、名牌衣物首先會想到自己買不起。本田健說,雖然他們常常想到錢,但卻不曾想過如何學會管理金錢。

    第二,瞭解存錢、理財的重要性,卻從不立即採取行動。本田健認為,成功人士的行動力都非常強,他曾遇到過一個精通理財知識的客戶,但卻始終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於是自己的資產只能原地踏步。 “與金錢無緣的人,總是把事情一再拖延”,本田健強調,行動力是成功人士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雖然表面上看只是細微的差異,但日積月累後,雙方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第三,缺乏使用金錢的良好知識與習慣。本田健指出,很多人對於金錢的知識,大多來自於父母,即使長大成年後,也會遵循父母所教導的理財知識,而父母最常傳授的3個基本原則是:以每個月的收入維持家用;不要亂花錢;儘可能儲蓄。本田健說,富人的用錢原則是平均分配投資的錢與讓自己快樂的錢,他們知道哪些錢該用於投資、哪些錢該用來玩樂,他們也不會隨著心情起伏來使用金錢,而是會想方設法利用金錢建立更多資產。

    綜上現在的年輕人都養成了良好的金錢觀,同時認為,如果堅持存錢以備不時之需,那即便發生最嚴重的問題(金融風暴),也不會感到恐慌和恐懼。存錢是明智之舉。

    要像松鼠一樣儲蓄,首先要改變心態。要明白,現在賺的錢將支撐你度過順境和逆境,豐年和荒年,而不僅僅是為了當下。

  • 11 # 如意依依1688

    年輕人都哭著喊著缺錢存,存錢的目的一是為了花,比如買房、買車,養娃、養老。目的二是存安全、存底氣。解決人還在,錢沒了的困擾。

    靠省下來存的錢能有多少呢?建議大資料搞搞清楚,多存的錢是窮人還是富人的。疫情三年,富人沒地方消費,80%以上的錢在富人手上,窮人存的錢還不如富人的一點零花錢。不要怪窮人不花錢,誰還不願意過好日子,存錢背後的問題還不就是看不到未來賺錢的機會,生活沒保障。年輕人也是成年人,得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啊。

  • 12 # 沙子的世界

    存錢是必須的!特別是這幾年,很多人感受到沒錢帶來的痛苦,也知道存錢的重要性。存錢是為了不讓後面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很被動,存錢可以讓你更好地應對突發狀況。這是件好事情,不管是不是有沒有目的的存錢,都是好事情。存錢是個好習慣。

  • 13 # 穀雨之晨04

    自古以來我們的老祖宗就要求勤儉節約的,吃苦耐勞等等都是美德,只是近些年歐美思想傳來,要求提早消費,還說這種模式怎麼怎麼好,結果呢?是不是一屁股債壓的喘不過氣來。現在的年輕人存錢成了新風潮應該說是比較好的現象,不是說非要把賺到的錢都花掉,貢獻所謂的GDP才是好的。

    個人認為這是個好現象,我是會存錢上癮的,不管多少總要積累

  • 14 # 小哩是木子李

    存我認為沒有什麼不好。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覺得手裡要有錢而且也要有一定的存款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因為現在這個社會錢真的是佔到百分之九十的原因有錢都可以做到很多很多事情會解救你的困難。但是該花的還是要花的正因為這幾年的疫情,又覺得掙錢是那麼的難,所以要有錢,有存款

  • 15 # 墨閒話

    這幾年不比以前了,網路資訊透明化,大家都意識到投資風險大,所以存錢相對都多點,而年輕人存錢也是必然趨勢,社會壓力這麼大,沒有鐵飯碗,再不存錢,哪天失業了誰養你?

    存錢上癮倒沒有,我相信大多數人也沒有,誰不想瀟灑消費呢?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罷了哈哈

  • 16 # 愛睡覺的招財貓

    這個現象說明現在的年輕人對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知道什麼才是自己生活的保障。這一點可比我強多了,我是人到中年才認識到這一點。

    存錢會上癮的,看著數額越來越大,成就感爆棚,就會越來越積極存錢。我已經上癮並在努力存錢中

  • 17 # 靜看雲捲雲舒W

    因為這幾年的經濟不景氣,讓很多年輕人的心裡充滿了不確定性。說不定哪天就沒有了工作,心裡缺乏了安全感。很多年輕人就明白了存錢的重要性!能存點錢比大手大腳花出去強,存錢能抵抗很多不確定的風險!值得讚賞!但凡事不能過猶不及,如果太過也是不可取的!

  • 18 # 玖璃動君心

    而存錢上癮則是一種單純的心理狀態,即透過不斷地攢錢來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過度節約而喪失享受生活的能力,需要合理平衡生活質量和財務管理。

  • 19 # 龍赦

    然而,存錢也可能會成為一種強迫症或上癮行為。如果存錢成為了一種不健康的行為,可能會對個人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適度的存錢是有益的,但過度的存錢應該避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榕樹葉子發黃,還掉葉子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