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歡樂成長錄

    要回答”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這個問題,首先必須弄明白以下問題:

    1、什麼是性格?

    2、性格與什麼相關?

    先看百度對於性格的解釋,如下:

    性格也可稱為個性或人格,猶如脾氣。指人在自身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性格表現了人們對現實和周圍世界的態度,並表現在他的行為舉止中。性格主要體現在對自己、對別人、對事物的態度和所採取的言行上。

    關於性格的描述有如下:

    態度特徵:自信或自卑、善良或自私、誠實或虛偽、謙遜或驕傲、好色或冷淡意志特徵:勇敢或怯懦、果斷或猶豫、隨和或強勢、獨立或依賴、強健或柔弱情緒特徵:樂觀或悲觀、外向或內向、熱情或冷漠、開朗或抑鬱、活波或安靜理智特徵:成熟或單純、靈活或刻板、勤奮或懶惰、聰明或愚笨、嚴謹或隨意

    從心理學角度看,性格就是人格,是指個體在內部或者外部的刺激下,相對穩定的行為、認知、情緒模式。人格強調的是個體差異性,也就是面對相同的刺激,不同人所作出不同反應,在心理學中,研究人格的是人格心理學,而與人格心理學相對的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是在社會環境對人們的影響,也就是在給定的情境下,不同的人所做出的相對一致的反應。

    02.性格與什麼相關

    既然性格是指個體在內部或者外部的刺激下相對穩定的行為、認知和情緒模式,這裡指出了性格的形成主要與先天(個體因素)和後天(外部刺激)有關。而這兩者之間在性格的形成和發展中,並非孤立的起作用,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

    一、先天遺傳因素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人們通常認為子女的性格會隨父母的性格。然而,李新影表示,實驗結果表明父母性格與子女性格呈弱相關,也就是說,孩子的基因雖然來自於父母,但基因的作用不一定顯現出來。他們的性格可能像父母,也可能像其他家庭成員,也可能誰都不像。比如,可能父母雙方都內向,而他們的孩子卻非常外向。

    “遺傳對心理和行為影響表現最明顯的是在同卵雙生子之間。”李新影強調,“同卵雙生子之間的人格相關性往往較強。”最近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熱轉的BBC紀錄片《一對分隔在世界兩端的中國雙胞胎》也證實了這一點,一對中國同卵雙胞胎姐妹分別被一個美國家庭和一個挪威家庭收養,雖然兩姐妹 的生活環境不同,但是長大相遇之後兩人性情非常相投,成了分隔天涯的一對知己。

    雖然生物遺傳因素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礎,它為性格性格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可能性,但遺傳因素在性格的形成中卻並非最主要的原因。

    二、後天環境影響

    (1)家庭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易於培養出親社會性高,獨立自主,性格完整的孩子。相反,生長在家庭教育不恰當或教育氛圍淡薄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在性格上存在缺陷。

    首先我們要先明確什麼是家庭教育,它包括什麼。家庭教育是指家長(主要指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的環境,家庭教育的方式以及家長的為人與處事態度。

    家庭教育的環境。

    家庭教育環境指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對其身心發展造成影響的日常因素。其中在眾多因素裡,影響孩子性格最大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和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每天耳濡目染家庭成員間的和諧融洽,即便發生矛盾也能相互理解、共同進退,會比其他的孩子更容易養成互助互愛、體諒他人、重視合作的品質。相反,家庭成員之間斤斤計較,相互算計,動輒謾罵乃至於大打出手,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會形成冷漠、孤僻、封閉自我的性格,重者甚至會導致犯罪。

    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實質上是孩子對社會關係的最初理解,假如我們一開始為孩子呈現的就是一個不完整的黑暗的世界,那麼這種對外界的恐懼與不信任將很有可能伴隨孩子終生。

    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家庭教育採用的教育態度,可以分為四大類:專制型、溺愛型、放任型和學習型。

    專制型的教育方式是指家長對孩子的喜好、需求採取“一刀切”的方式,粗暴地幫孩子決定一切,從不或很少理會孩子的真實想法。這類教育方式大多發生在傳統觀念較強的家庭,十分重視尊卑秩序而漠視孩子的需求。長期以往會使孩子形成膽小怕事或暴躁叛逆的性格,這不僅使孩子失去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也十分不利於我們建設創新型社會的任務。

    溺愛型的教育方式,它恰好與專制型相反。採用溺愛型教育方式的家長以“最大限度滿足孩子的要求”為原則,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會盡量滿足,忽視實際,沒有底線。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儼然是“小皇帝“、”小公主“,他們極度以自我為中心,不喜分享,常以命令的口吻吩咐他人,形成了霸道、自大、脆弱的性格。這種性格十分不利於與他人的交往,同時也使孩子的合作能力受到很大損害。

    放任型教育方式則是指父母專於工作,對孩子關心較少,缺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這類孩子往往十分情緒化,喜怒無常,且常表現出妒忌、焦慮或具攻擊性的行為。他們的大多數行為並無意要冒犯他人,只是內心的焦慮與脆弱無處釋放,希望透過這些行為引起身邊人的關心。對於這類孩子,我們要用寬容的心引導孩子建立自我認知,給予他們適當關心與幫助,培養他們責任與擔當,孩子自會心態自會平和。

    學習型的教育方式,採用這種方式的家長能夠較好地引導孩子思考,分享孩子的內心情感並幫助幼兒形成獨立的人格。這種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具有獨立自主、善於思考、創造性強、懂得與他人相處的良好品質。

    家長的為人與處世態度

    孩子生活環境單一,接觸的人少,活動也不多,所以父母自然就成為孩子眼中的一片天。很多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認為孩子還年幼可以隨意應付。殊不知孩子的模仿性極高,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孩子“克隆“下來並伴隨終生。比如,孩子的父母十分熱心,常常幫助他人,為人開朗樂觀,處事平和淡然,孩子也會變得富有同情心,坦然對面困難。又比如,孩子的父母親下了班後就沉迷於遊戲、購物、電視劇中,孩子也會變得懶散、無目標。如果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那麼孩子的言行就能體現出父母的教育理念。

    (2)學校教育

    學校不僅是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場所,而且是發展智力,進行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地方,是促進兒童形成和發展良好性格特徵最重要的部門。在學校,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性格同樣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3)社會文化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社會制度,經濟地位以及不同的職業等都會對人的性格特徵的形成與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4)個人主觀因素

    性格是人在與環境互相作用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但任何環境因素都不能直接決定人的性格。它必須透過個體已有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心理活動才能發生作用。社會上各種影響因素,首先要為個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轉化為個體的需要,動機和興趣,才能推動他去思考與行動。

    03.家長該如何做

    從先天和後天的環境影響因素看,一個人性格成長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這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受的家庭教育。家長如果要想讓自己的孩子培養好的性格,就應該時刻記住家庭教育的影響作用,並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正確解決家庭矛盾,以寬容諒解之心對待他人,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二、以民主的方式對待孩子,不因為孩子尚年幼就剝奪他表達意願的權利;

    三、根據孩子特點找準教育方式,站在孩子角度上思考問題,切忌用“成人 思維“衡量孩子;

    四、真正做到“言傳身教“,言行一致,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五、真正承擔起父母的責任,分享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家“真正成為港灣。

  • 2 # Malijuan

    晉級教育認為孩子的性格與環境因素有關,家庭裡環境如何,決定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想讓孩子有好性格就需要家長先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好好表現,這樣孩子有一個榜樣才能有改變。

  • 3 # Oceandaddy海洋爸爸

    古人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性格的培養來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對於孩子來說,性格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這將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作為父母該如何做來培養孩子的性格呢?

    一、孩子一定要自己

    現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後,就將孩子交給老人,看起來是輕鬆,其實這種輕鬆是埋下了伏筆的,將來父母總要為此而付出更多。在孩子小的時候多些高質量的陪伴,當他依賴你的時候你才有教育他的資本。比如晚上睡覺之前講講故事,閒暇之餘陪同玩耍,一起閱讀,一起玩玩具,培養興趣愛好,這樣和孩子建立一種良好的情感聯結,這是建立暢通溝通的必備條件。那些以為血緣親是自然的,其實是自欺欺人的。或許血緣親能帶來應該有的責任,但不會帶來心靈的溝通。目前父母工作壓力大,請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模式比較多。老人帶孩子往往比較寵溺,孩子會比較任性。這種寵溺早年看不出,因為孩子還小,父母尚能約束;但是當他過了12歲,身高迅速達到成人高度的時候, 孩子要再任性,上網成癮,離家出走,父母此時的約束就空白無力了。

    二、注意儘早建立規則意識

    在孩子有一定的自我意識時,尤其是在幼兒階段,要建立規則意識。父母要學會對孩子說“不”,要孩子明白只能做規則以內的事情,違法規則是不行的。比如常見的買玩具,事先和孩子定好規則,能買玩具的條件和買玩具的頻率,接著就溫柔堅持這些規則。不需要發脾氣,只需要堅定而又溫柔地堅持就好。次數多了,孩子自然就明白,父母有些底線是他/她不能觸碰的。那麼長大了後,也會明白,有哪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自然就難以發生離家出走這樣的事情了。

    三、培養孩子學會溝通

    四、培養孩子抵制誘惑,克服衝動

    在社會生活當中,我們很多事情不能馬上實現,一個人沒有耐性做不了大事,等待是非常重要的品質。誘惑在社會中非常多,比如玩手機,玩遊戲。有的孩子玩玩就可以停下,有的孩子停不下來。玩本是天性。但是為什麼有人能停有人不能停?能停下來的一定是受過自我訓練的,這種訓練有時候越早越好,早的話就會成為習慣。比如孩子表現好,需要給予物質的鼓勵時,這時候是可以採取延遲物質鼓勵,先精神鼓勵。這會提醒孩子,你透過努力會得到一樣東西,但需要等待。而且在等待的過程中,你還需要表現好才行。

    五、學習正確地認識自己

    教會孩子正確地看待自己,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優點。父母要有意識培養孩子儘早地認識自我。就從認識自己的外貌特徵,就比如在孩子低年級或者幼兒園高年級階段,認識自己的外貌特徵和性格特徵,突出孩子的優點,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六、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

    目前的教育體系和社會現狀註定孩子會面臨比較殘酷的競爭,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競爭中的佼佼者。要教孩子從積極樂觀的方面去看待自己的每一次失敗,去看待自己 的缺點和劣勢,這樣孩子在將來面臨挫折時,也學會從積極樂觀的角度去看待,就不會輕言放棄了。當然平時父母在生活中談論某些事情時也需要注意,在當著孩子的面時,既要談論事情的負面性,更要談論事情的積極方面,這樣孩子才會耳濡目染。

    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在青春期出現的問題,實際上是孩子6歲之前或12歲前這個期間就形成了,只是積累到第三個階段才暴露出來。

    我們重視家庭教育,要注意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教育最好的時間是在6歲之前。當然不能否認家庭教育是持續的,任何時候開始重視都不為過。

  • 4 # 嬌子教育

    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這個問題寫一本書都不夠。簡單點說吧,可能也夠囉嗦的了。

    1.要優生優育。基因的作用不用多說。

    2.懷孕期間孕婦心情要愉悅,做好胎教。

    3.剛出生的孩子,就要開始陪著說話,態度要積極,更要說積極的話。

    4.孩子開始會說話、會走步的時候,多鼓勵和要求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

    5.儘早送孩子去幼兒園接受教育,學會融入集體,家長不要過多幹預孩子學習生活,但要多溝通,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精神。

    6.此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家風傳十代。

    7.遵從順應孩子的天性,給孩子選擇的自由,要像愛護眼睛一樣的保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8.上小學,多看課外書,多看名著,繼續培養自信心。養成他獨立、積極的性格,這樣的孩子更樂觀開朗。

    9.適當的旅遊,開拓孩子的眼界。初步對社會有一定了解。

    10.想說的太多了,又說不細。總之對傳統的一些教育方針,可以借鑑。

  • 5 # 寶媽Linda蛻變記

    多鼓勵和要求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遵從順應孩子的天性,給孩子選擇的自由,要像愛護眼睛一樣的保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養成他獨立、積極的性格,這樣的孩子更樂觀開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韓民眾為什麼將尹錫悅訪日稱為“屈辱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