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袋戲餡的包子

    霹靂布袋戲應當歸屬在電視劇分類。

    先看定義:電視劇(TV play; teleplay; TV drama; TV serial;)一種專為在電視或網際網路上播映的演劇形式。

    布袋戲不是都符合嗎?

    “披薩不就是露餡的餅?”“壽司不就是飯上加片魚?”“法拉利不就是輛車?”……“布袋戲不就是木偶演的戲?”

    對對對,你說的都對。畢竟無知也算是一種殘疾。

    最初的布袋戲是一名落榜書生所創,據說是夢見神明,神說他沒有金榜題名的命,但是會在手上輝煌。後來在回鄉的路上見到一個說書先生,一人講一人演,生意可觀,於是就有了布袋戲。

    也就有了“一口道盡千古事,十指操弄百萬兵”的說法。

    最初的布袋戲偶是手掌大小,食指在頭中,拇指和中指為偶的雙臂。所以對操偶師食指和中指的柔韌性要求,最好能開到180度。

    傳統戲曲保留著民族特色,口音、劇情、佈景、形象都不可分割。這種原汁原味的中國藝術,在新中國與蘇聯文化交流的時候也大放異彩。

    現在越來越多人推崇國語配音而鄙視“聽不懂”的閩南語真的很讓人心疼。日語你們聽不懂,但是看動漫美滋滋,怎麼到了閩南語就翻臉了?

    以後日漫都給你國語配音看你炸不炸!哼!

    再後來臺灣的黃海岱大師之子留學歸臺,用先進的攝像技術將原本在廟會、紅白事上表演的布袋戲拍成了連續劇,在電視上播放後萬人空巷。然後就被當局以“影響工農正常作息”為由封禁十年。

    這期間布袋戲又恢復了草臺班子、流動演出的形式。風餐露宿、居無定所。

    再後來解禁,為了上相好看,偶從布袋改為木製,也越變越大,最後成為現在電視上演的九頭身木偶戲。

    頭部有機關,透過吸管,可以使人物吐血、流淚、吐煙。

    沒有演技的明星挺著一張僵硬臉演的是電視劇,能哭會笑還有動作的木偶演的不也是電視劇?區別在哪裡?在哪裡!在哪裡啊!摔!-_-#

    “偶動漫”的叫法很奇怪,《阿凡提》這種作品屬於定格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是水墨動畫,還有3D動畫、剪紙動畫等等等等。沒有一種是連續拍攝的。每個片段都是按幀調整,而非一氣呵成。

    總有人認為布袋戲是動漫,而且各種奇怪。這沒有關係,你可以不喜歡。因為口味千差萬別。基本上小眾文化的粉絲都很包容的。

    但是請別隨便解讀,也不要肆意詆譭。玻璃心被踩碎是會硌腳的。

    就叫它布袋戲,好嗎?

  • 2 # 無名修仙組織

    不屬於。

    首先來讓我們看一下動畫的定義(摘自百度百科):動畫技術較規範的定義是採用逐幀拍攝物件並連續播放而形成運動的影像技術。不論拍攝物件是什麼,只要它的拍攝方式是採用的逐格方式,觀看時連續播放形成了活動影像,它就是動畫。

    也就說,並不是拍的不是真人而是玩偶這個影片就是動畫了。

    布袋戲的演出時即使的,是在真實世界的運動著的東西,按照拍攝的過程來說和拍攝在真實世界中運動著的人類沒有任何區別,其拍攝過程並不需要逐格處理。雖說拍攝下來的影片都可看作是逐幀的動態圖片,但區別在於處理的手法,一般真人片拍出來都是一段一段的影片進行剪輯,一般來說不會逐幀處理,如果進行了逐幀處理比如加特效什麼的也可以算作是動畫。

    所謂的偶動畫是吧能固定的玩偶每一幀的動作固定著進行逐幀拍攝的,一次只拍一張照片。

    這裡可能需要解釋一下“幀”的概念:幀——就是影像動畫中最小單位的單幅影像畫面。 一幀就是一副靜止的畫面,連續的幀就形成動畫,如電檢視象等。 我們通常說幀數,簡單地說,就是在1秒鐘時間裡傳輸的圖片的幀數,也可以理解為圖形處理器每秒鐘能夠重新整理幾次,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表示。每一幀都是靜止的圖象,快速連續地顯示幀便形成了運動的假象。高的幀率可以得到更流暢、更逼真的動畫。每秒鐘幀數 (fps) 愈多,所顯示的動作就會愈流暢。(還是摘自百度百科)

    一般來說一秒是24幀,也就是24幅圖,也就是所謂的逐幀。有的動畫為了節約製作成本一秒會使用12張甚至8張等。

    在網路上比較火的影視劇《霹靂布袋戲》也不能算作是動畫片,但是打鬥畫面中出現的各種光效等特效這一部分是動畫,因為不是拍攝時就真實存在並運動著的,而是後期畫上去的。跟如今的電影中的激烈的打鬥什麼大災難山崩地裂特效什麼的同理,都能算作是動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缺鈣食補真的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