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送外賣的人在大街上太多了,我看基本上都是年輕人(20—35歲居多)這些事情不是應該50歲左右的人來幹嗎?年輕人應該去找一個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做,踏踏實實的為以後打基礎不行嗎?
回覆列表
-
1 # 角度N加1
-
2 # 極點1991
怎麼說呢,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所以供他們選擇的職業也會慢慢下沉,而且科研等等看起來表面風光的職業待遇還真不如送外賣,無論做什麼事情肯定要先把自己的肚子填飽再去想其他事情,生活都沒法自足,精神報國嗎,還是希望國家能夠提高科研人才的薪資,說實話高學歷的人去送外賣真的是浪費人才。
-
3 # 青邊芒果
看了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回答的問題是人才是什麼?從大學出來,看書多的人就是人才嗎?實際並不是。
讀大學只不過是為了讓這些人在日後的生活中能更好的將所學得的東西結合實際,總結經驗而已。
送外賣也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生活體驗。也許它需要的技術含量不高,但是大學生的加入實際上能提高行業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一般來說,這就夠了!
-
4 # 米拉布偶貓舍
這個問題要看怎麼看,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送外賣確實屬於沒什麼技術含量的事情,主要就是提高送餐效率拿提成,優點待遇還過得去,一般不存在多大的複雜人際關係,如果能存下一些錢等成熟了再做點其他事情也挺好,並且很多年輕人沒有多少學歷以及技術,外賣是一個相對來說的好選擇。
至於學技術這個不一定就只有優點,缺點也很突出,因為大眾都能學的技術一般都是那種含金量不高的,未來也不一定有很好的前景。
個人覺得別人都是憑勞動吃飯,不存在什麼差別。
問題就在於社會無法消化這麼多大學生。
2.現在中國大部分企業仍處於全球產業鏈的末端,利潤率不高,產品技術附加值不高,不需要研發,加上現在工具使用越來越人性化,也就對高素質人才沒什麼需求,隨便請個聽話的正常人教幾天就勝任。這就是產業水平不高,需求小。
3.現在高校響應國家政策,不斷擴招,但教師團體、教育設施短時間根本跟不上,造成了學生得不到充足的教育資源。近段時間新聞上就常有播放某些學校今年響應政策突然擴招,導致學生們擠在一個缺少衛生間的集體房間。更不用說補充專業性強、昂貴的教學裝置了。這是供給加大,加量不保質。
4.外賣的確門檻低,對於剛畢業手頭沒錢甚至還欠了助學貸款的窮苦畢業生來說,進小公司打打雜甚至996也就平均工資,進大公司又要和985博士碩士比拼,先去做外賣小哥填飽肚子也是好方法,還符合我們當代年輕人的思維:多勞多得,別想用義務996剝削我們!
5.從社會進步角度來看,高素質人才無論流向哪個行業,都能一定程度上提升行業的競爭力,畢竟他們會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工作、尋求找到更優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大學生下鄉、扶貧等,接觸基層不是壞事,只要不是混吃等死,就能為國家發展做貢獻,而國家發展了,機會自然也就越來越多,比如5g。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是因為中國處於過渡階段的體現,之前憑藉廉價的高素質勞動力搶奪了國際市場,現在要轉型了,產業升級搶奪歐美國家在產業鏈的上游位置、一帶一路做大蛋糕開拓市場、5g佔未來通訊技術制高點、光刻機補足被人掐脖子的短板。
不像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他們高素質人才去當便利店員工很常見,畢竟發達好多年了,階級也固化了,便利店員工和上班族工資差別不大。但我們還處於發展中階段,還有很多短板,而怎麼引導大學生等高素質人才去為這些領域做貢獻,是國家、政府、社會必須關注的重點,也是我們自身要思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