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雪吃出漂亮

    選購食品的時候看配料表是個很好的習慣,因為食品配料表能夠反映出食物的真面目,讓我們不被包裝的正面和廣告所欺騙。

    一切毒性或危害都建立在劑量的基礎之上,食品配料表中能夠標示出來的物質,都是經過安全性試驗的,只要是正常的食用量,我們完全不必擔心會對我們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影響,因此也就不存在一定要避開的物質。

    不過,既然談營養、談健康,總還是有一些優劣之分,我來羅列以下需要警惕的幾點:

    1、糖

    食品配料表中隱藏著很多糖,它們有的已經表明了身份,比如各種含糖的配料:白砂糖、麥芽糖、飴糖、葡萄糖、果葡糖漿;還有的隱姓埋名,比如:麥芽糊精、蜂蜜。

    科學研究已經表明,大量的糖會增加兒童齲齒、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風險。目前建議,每天新增糖的攝入量應該控制在50g以內,儘量不超過25g。

    2、脂肪

    食品中的脂肪也是防不勝防,它們有的透過包裝就能發現,比如油炸食品;還有的透過名稱表現出來,比喻含有油或脂等字眼的配料。我們常見的是色拉油等飽和度較低的植物油,還有雖為植物油,但飽和程度卻很高的棕櫚油、椰子油,還有豬油、牛油等動物油,以及從乳中提取的黃油、奶油等。

    最值得我們警惕的是被加工過的脂肪,它們中可能含有對人體不利的反式脂肪酸。比如:人造奶油、植物奶油、氫化植物油、起酥油、人造黃油、代可可脂、植脂末、奶精等。

    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已經被證實,這樣的失誤還是少吃為妙。

    3、鈉

    鈉是最容易判斷的,我們只需要找這個字就好啦。比如:穀氨酸鈉、碳酸氫鈉、苯甲酸鈉、亞硝酸鈉。當然還有我們一直提到的食鹽、醬油、雞精、味精等含有鈉的調味料。

    鈉攝入過多除了容易誘發高血壓 ,還容易對面板和胃造成損傷。所以,不只是買食品的時候要注意鈉,在平常的飲食中也要注意清淡少鹽。

    4、健康標籤

    健康成為了消費者的消費趨勢,也成為了食品商的廣告和研發趨勢,很多食品都試圖和健康沾點邊。比如:“粗糧”、“不含蔗糖或無糖”、“0脂肪”、“不含任何食品新增劑”、“新增營養素”。

    很多粗糧製品為了更好的口感,含有更多的糖和油,比如某些口感鬆軟的粗糧餅乾,它們非但起不到粗糧的健康功效,還會額外攝入很多油和糖。

    餅乾、糕點、八寶粥、果汁飲料等食品中,有很多聲稱產品不含蔗糖或無糖,但這些食品中本身就有澱粉和果糖,或者用麥芽糊精等隱形的糖代替,仍然含有很高的碳水化合物,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無糖。

    0脂肪通常被標註在飲料中,尤其是乳酸菌飲料,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健康,因為其中通常含有很多的糖。

    不含食品新增劑幾乎也就不存在包裝加工的加工食品,即便有這樣的食品,如果它的脂肪、糖、鈉含量,以及熱量都很高,同樣不能算是健康食品,同時食品新增劑也並不意味不安全。

    新增維生素、礦物質等通常出現在兒童、中老年、孕產婦等特殊人群的食物中,價格也會比普通產品高不少,我們要擦亮雙眼,看它的新增量值不值這個價格,再看它有沒有同時加入糖、脂肪等不利於健康的物質。

    重點提示前三類並不在於它們更危險,反而是因為它們的安全性較高,用量很大,獲取途徑也很多,可以從日常的飯菜中獲取,而不只是那些有包裝的加工食品。而第四類則是因為消費者很容易被這樣的健康標籤所迷惑。所以,這四類才更讓我們防不勝防。

    至於我們懼怕的香精、色素、防腐劑等食品新增劑,國家都有嚴格的限量規定,我們從某一種或幾種加工食品中攝入的量很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微乎其微,當然也會積少成多,這也是我一直在主張吃新鮮食物,而不是買加工食品的原因。

    我是生活教練田雪,正在推廣“好好吃飯”的理念,用最簡單的211飲食法輕鬆搞定營養三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會代表提出中小學生12年義務教育,大家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