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從半個多月前說起,(注: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喊他爸爸老公,也一直這麼稱呼的,偶爾喊下孩子他爸)孩子現在在幼兒園大班,某一天放學回來,他告訴我,中午就餐的時候,他給班上一位女生遞了碗筷,結果那個女生喊他老公,他問老公是什麼意思?我忘記當時是怎麼回答他的了,他爸爸回來,我也當作好笑的事情跟他爸爸說了,他爸爸說了句,老公不是隨便喊的,意味著擔當和責任,也不知道他聽懂了沒?後面我們都以為這事情也就淡了,大家都忘記了,然後今天我跟他班主任聊天,當著孩子的面又提了一次,老師也笑了,說了句怎麼可以這樣?我們就回家了,晚上我又喊他爸爸老公,他很嚴肅的說了句,媽媽,爸爸以後我喊爸爸,你以後只要叫他名字就行了,不要再叫老公,我當時是在聽課,就滿口答應了,也不覺得什麼!可是後面發現喊習慣了,壓根改不了口,現在安靜下來,我前後仔細想了一遍,我發現自己有做的不妥當的地方,但是又想不出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有懂這方面教育的朋友提供下參考意見嗎?我到底可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喊他爸爸老公?
-
1 # 藍天9096012808553農
-
2 # 吃木瓜的阿姨
我和老公平時都是喊對方姓名的,連名帶姓的喊。有一天一個朋友過來玩,沒看到我,就問我老公,你老婆呢?然後我三歲的兒子蹦出一句:“爸爸,你老婆是誰?”然後就給兒子科普了家庭成員的關係和稱呼。
-
3 # 陳燎原776
題主錯在沒向孩子說清楚老公的含義,以及為什麼你可以叫你丈夫老公,而你兒子的小同學不能叫他老公的道理。年紀不是特別大的人,若家裡夫妻關係好的兩夫婦在家裡叫老公老婆的已經很普遍了。
-
4 # 樓蘭孋歌
有什麼不能喊的呢?這也算是夫妻間的呢稱吧。在孩子甚至是外人面前,只要是無傷大雅的都是可以的。夫妻間和睦,無形中就給孩子帶來了愛的典範,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學校裡一女生稱呼你孩子老公,應該要給孩子正確註解“老公”這兩個字的含義。正確的第一次的解釋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以後就會正確理解含義,不會出現偏差。
-
5 # 冰涼凍梨
我覺得是你提多了,當爸提一次,當老師又說一次,你就揹著他和你物件說一次,你倆笑笑就完事了,叫老公是那女孩的事和你兒子沒啥關係,才幼兒園過幾天也就忘了,你提這麼多次反而加深印象了
-
6 # 李軍峰
不可以!老公,老婆這個特殊的稱呼,只有建立在婚姻之內,夫妻之間互相的稱喂,這樣的稱呼散發著親妮的味道,意味著夫妻之間的責任和義務。
這樣的稱呼只有成年人才懂得,你小孩處於幼兒期,他的思維正在萌芽階段,成年人的夫妻關係他不會懂得。
幼兒只有模仿學習的本能,模仿老師,模仿家長,模仿身邊人的言行舉止;幼兒期的思維只懂得非黑即白的二元論——正確和不正確,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幼兒期的心裡正在飛速發展,對身邊的人和事物感興趣,不停地向未知的世界探索。
你兒子在班裡吃飯時給他女同學遞筷子,女同學叫你兒子老公,女同學就是平時在家裡體驗到她爸爸給媽媽遞筷子,她媽媽叫她爸爸老公的場景,這是幼兒模仿的效果。
這個模仿效果在成年人眼裡感覺搞笑,滑稽,但是在幼兒的心裡ta對成年人的行為比較無知,ta認為媽媽稱呼爸爸為老公,就像叫名字一樣簡單的稱呼沒有別的意義。
女同學在家裡看到媽媽叫爸爸老公,她也在班裡叫同學老公,她看到媽媽在家裡和爸爸接吻,她也會和班裡男同學接吻,幼兒的這種模仿會影響幼兒心裡成長的,家長應該合理地給孩子一個解釋,讓他知道幼兒這種模仿對他身體有害,同時適時地制止,正確地引導孩子的心裡發展。
為了照顧小孩的心裡成長,家長一些夫妻稱呼以及接吻動作應該回避一下孩子,不然小孩會疑問:爸爸媽媽都可以這樣他怎麼不可以那樣,如果不給孩子一個清楚的解釋,單方面的制止孩子的行為,小孩回想,大人都可以做的事,不讓他做是對小孩心裡的否認,小孩心裡容易造成心裡鬱結,這樣會影響小孩的心裡健康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時刻影響著孩子的心裡發展。
在老家:男人,女人之分。飛禽走獸,四條腿的畜牲通稱公,母之分。公牛,公羊,公豬,公雞,公鴨等?
男人對自己的妻子稱呼分別為:屋裡人,內人,俺家裡的,俺屋裡人,俺做飯的,俺老婆,孩她媽,孩她娘,俺老婆子,俺那口子。
女人對自己的丈夫稱呼分別為:俺孩她爹,俺孩她爸,俺男人,俺丈夫,俺外頭人,俺掌櫃的,俺當家的,俺那口子,俺老頭子,俺那該死的,俺那個老不死地。
改革開放後,出外大城市打工賺錢,除帶回來點辛苦錢外,也把城裡不良的東西帶回了家鄉。比如:人與動物的稱呼搞混。把稱呼動物公母也拿來稱呼自己的男人為:老公!
我認為:無論您走遍天涯海角,回到故鄉還是要尊敬家鄉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入鄉隨俗。在家鄉人,家庭成員及孩子們的面前還是稱呼自己的男人:孩她爸,她爸,最好。
等太陽落山,夜深人靜,孩子們都進入夢鄉時,夫妻之間再竊竊私語,互稱:老公,親愛的,等肉麻詞語最合適!個人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