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如石說書法

    題主朋友說的對,孫伯翔先生的書法後期作品的認可度不如前期高。

    為什麼呢?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自由生相。相由心生,自由度取決於“心”,“心”有多高,相便能走多遠。

    由“共相”到“個相”再上升為“共相”,即由相入心,再由心生相,是一個無止境的學問,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我們翻開書法史,能夠圓滿完成這個過程的寥寥無幾。

    近、現代,一些功成名就的老一輩書畫家到了晚年才感慨地說,幸虧我一直堅守傳統,終於到了晚年爐火純青、水到渠成,真正做到了“相由心生”。其中李可染先生更有體會,他說:我用三十年的功夫打進去,再用三十年的功夫打出來,現在看,打進去的時間還不夠啊!

    可見,這個過程並非人人都能合格地走出來。

    很幸運,孫伯翔老師可以說是走出來了,但是否合格地走出來,我們拭目以待。

    他以北碑為底,孜孜不倦地努力,渴望不被“北碑”束縛,有功力的堅持,有自己的主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面貌。

    一種新的風格問世,必然要經得起時間的沉澱,經得住大眾的挑剔的多視覺評判,才算是真正的“相”。然而,孫先生似乎走進自己的一個套式裡面之後,似乎舒適過度,這個定式雖然很自由,但還不夠完美和嚴謹,還經不住挑剔的眼光審視。

    他說:“書法既要專家鼓掌,也要大眾喜歡”。就憑他這一審美標準和價值取向,我們相信他應該還會不斷地完善自己。

  • 2 # 自律與健康

    清末以後,為仕途所用的館閣體因其日趨俗媚,喚起了豪放剛勁的北碑書法的更生,康有為大力倡導的書法變法即刻便得到有識之士的呼應。一時間,由性情而生的碑派書風打破了當時中國書法的浮靡之氣,康有為趙之謙等人更把北碑筆意融入行草之中。然而,清人“以碑入帖”往往不是失之纖巧,便失之粗糙,藝術上並未達到十分成熟的境界。孫伯翔沿著前人的路堅定地走下去。他師法魏碑,初習《張猛龍》,再摹“龍門”取其方雄,後轉“雲峰山”取其渾穆。一管纖毫執其手中,如鋒刀利刃,他的一點一劃如同一刀一斧,筆力若由天授。

    孫伯翔老師最大的心願是向古人靠近,在古人深厚的根基上注入自我的個性,他追求藝術的樸實,所以在他五十歲開始“變法”時,便從成熟走回稚拙。然而藝術的“道”就體現在自然天成、拙中見巧、平中見大。同道對他的大膽探索,有褒有貶,他全不為所動。他認為搞任何藝術就是要挑起矛盾,最後再平衡矛盾,現在他為自己製造了矛盾,今後的路就是把它解決好。孫伯翔的變法依然沒有完結。截至目前,我只能觀察,望孫老師書法境界達到新的高度。

  • 3 # 隱逸者石右

    魏楷個性低於唐楷!

    學術價值不等於學習價值:

    原因是取法乎中得其乎下。

    沒有“速度慢而踢球好”的足球名星,

    沒有“楷書孬而書法好”的書法家例如沈鵬!

    足球不看“進球”還是世界第一運動?

    書法不看“楷書”還是中華第一國粹?

    楷書是書法心靈的視窗,

    凡說“大眾只懂平正好看”!

    就是他“自稱高人,不懂裝懂”!

    沒有平正那裡來的險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不能講一個你學英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