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方龍王
-
2 # 太陽石3
佛學禪定一直是靜坐,從六祖慧能開始認識到動也是定、靜也是定。定於慧是不分離的。陽明心學的出現同樣是一種昇華,從中庸到心外無物,對於聖人的心不再是可以模仿,而是一種契合。至此儒學才真的與佛道兩家比肩了。在現實生活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社會都會不斷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以希望達到更完美的人生、更加完善社會。陽明告訴我們在這個不斷須要剋制私慾人生中有著這樣一個高度,它不是剋制而是契合,就稱它為聖心吧!
-
3 # 常駐人間
王陽明以儒自稱,追求的是聖人之道,立功立德立言。王陽明與其他儒學至尊的區別在於,他修得禪宗(龍場悟道),把禪宗的體用之大智慧應用到儒學層面(儒道釋的融合),使儒學的思想和運用達到了佛和禪的境界,把儒學的發展推到一個至高的層面(心學)。宇宙中一切唯心造,況乎現實生活的物質與精神打造?運用禪宗智慧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辨機而行,隨心所欲,無為而無所不為!日本人學到了一些心學皮毛,就可以把一小島國打造成世界經濟大國,所以日本人視陽明為聖人至尊也!
-
4 # 雲端美
王陽明從小讀聖賢書,考取功名;他發現大家沒有遵照聖賢教誨去做,只是為了科舉考試,或者以為談資。他遂思考知行合一為何沒有做到。宋朝朱熹對先賢講的理有過思考,他認為理在物裡;弄不清理是因為慾望遮目,提出“存天理滅人慾”以明理。王陽明與朱熹意見相反,認為理在心裡(心即理),弄不清理是因為認知不足,提出求得更深入的認知(致良知)。朱熹認識規律唯物,王陽明認識規律唯心。中國沒有哲學概念和哲學學科,但有人研究。
現實生活中當自己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時,要向內心求索(拷問自己或者叫做自我對話)對要辦的事理解是否有偏差,不能知行合一是因為理解道理不深入。如果知道不吃飯會餓死,你一定會吃飯。
日本人習慣於內求反省,因為禪宗是日本佛教主體。陽明心學把佛學的浩繁通俗地表達清楚了,使得日本人更主動更有效挖掘自身潛力。
回覆列表
全球競爭靠智慧,軍事打仗靠智慧,商業實戰靠智慧。頓悟心學後,自性開啟,一通百通,詩詞歌賦如同泉湧,對陰陽的圓滿圓融理解,再到對世界的認知突破,一切胸有成竹,這個時候去競爭,那是萬物備於我,任意馳騁的大氣象。心學的根本,開啟人的本來面目,天人合一,智慧洞開,不要求每個人都洞開,只要廟堂之上的洞開,排兵佈陣,佈局全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