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小泉1368

    善者善良也,惡者兇惡也。這裡的善惡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而言。區分一個人品性善惡的標準,應看是否合乎倫理道德。符合者即為善,不符合者即為惡。人們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時間一到,一定全報。這就是所謂的“正不壓邪”的道理。只要我們全社會的人們,人人都堅信這一點,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加之現在越來越健全的法治體系,我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我們的社會秩序必定會越來越好。

  • 2 # 天涯小哥96

    善惡終有報,只是一句俗語,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但是無論怎樣,我會永遠做一個善良的人,做善事不一定得到善報,壞事做盡一定沒有好下場。

  • 3 # 輕舟疾發

    其實所謂的善惡,在我們常人的眼裡,你所做所言符合我的觀點,你就是善的,如果你做的說的,不符合我的觀點,就是惡的。這就是我們常人眼中的善與惡。而聖人則不然,老子在巜道德經》中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簡單的來說,就是對待我好的人,我對待他也好,對待我不好的人我仍然對待他好。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不善者吾亦善之”就是聖人的無常心,作為我們普通人我們善待別人是有條件的,我們只會善待那些善待我們的人,那些不善待我們的人,我們是不會善待他們的。因為我們普通人都有一顆自私的心,凡事我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來權衡。對我好,我就對他好,對我不好,我自然也不會對你好。

    聖人是沒有自私的心,他們也不會以自我為中心來衡量一切的,我們的善相比較他們來說是狹隘的,自私的。對於聖人的“不善者吾亦善之”的情懷,我們普通人是做不到的,但我們的內心也都會不自覺的去承認,這是比我們有條件的善是更偉大的情懷。也許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感召許多人跟他一起向善。

    聖人的這種情懷,也並非我們一朝一夕能夠學到和做到的,做為我們普通人來說,能做到心安就可以了。老百姓也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我們凡事做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即可。我們也必須承認,也許無意間一時疏忽,做了一件對不起別人的事,不管別人認為我們惡不惡,反正是我們自己的錯,能夠及時誠懇的去道歉,該賠償的就去賠償,還自己一個心安即可。象什麼儒家提倡的“以德報怨”,還有佛家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種脫離世俗的寬廣胸襟,我們可以去看去學,做不到也不必強求,因為我們不具備他們所具有的智慧,我們強行那樣去做,帶給我們的恐怕不只是痛苦,也許會讓我們的信仰產生動搖。心安即吾鄉,也許這就是普通人應當去做的。

  • 4 # 英明果斷星星jH

    善就是聖潔公義慈愛良善仁愛誠實信實謙卑溫柔忍耐憐憫和平,,,,

    惡就是偶像謊言淫念貪婪嫉妒驕傲怨恨彎曲邪惡詭詐紛爭結黨,,,,

  • 5 # 平庸魯巴

    都說善惡有報,可何為善惡,是心安還是合乎倫理道德。

    善惡在於心而已,比如,你若總是經常保持用心平氣和,寬容大度的心溫柔的看待你身邊的一切人和事的時候,你內心就會有一陣陣的悅喜,頓覺萬物可愛,驚呼,哦,感謝上帝,原來每個人都是這麼善良的。

    當你在兜兜轉轉的平凡生活裡發現有人在嘲諷你,鄙視你,排擠你,你感覺他們都是壞人的時候,或許也正是別人拋棄你的時候,那麼,發生啥事兒,或許當你整明白了之後,感覺這似乎都是一種惡的預兆一樣可怕。

    當你心神不定,總是在認為別人惡,總懷疑別人有這樣那樣的目的,總覺得都是壞人,總覺得不信任別人,總覺得是別人在處處防備著自己,那麼,你始終熬不過自己,都是很奇怪的發現很多的惡。

    有時候,我們也在想,這世界,這年頭,再怎麼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世界觀,世界上或許真的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善與惡,善惡轉念之間,或許並不是他們都是壞,他們所做的事都是惡的。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順應本心而不是為所欲為。

    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若無報,乾坤定有私。也正所謂,天道好輪迴,善惡終有報,是真實存在的……。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心善心寬,心正心安,保持善心,剋制惡欲,才能心安。

    善惡有報,因果不空,只要心懷慈悲,勿以惡小而為之,常懷感恩之心,懂得尊重,理解,體諒,昇華自己倫理道德情操,心境自然安寧通透,常以善行謀生,必得善念之大恩洪澤,只有保持善心,生命才得以心安,我們的精神,情操,我們的日子,才能幸福長存,香飄萬里……。

  • 6 # caoxiaopeng

    可以說合乎倫理是孔聖人講的。合乎道德是老子講的。懂得了這些道理,你就會心安。常言道,心安理得。反之,理得也會心安。符合理得的就是善,背離理得的就是非善。善惡到頭終有報也是必然的。

  • 7 # 博學的精靈AU

    善惡為公私之道,善惡為捨得之道,善惡為愛恨之道。公私之道是勤勞所得的報酬,捨得之道是情感理性情懷理智格局智慧共同的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相互融入融通通透而和諧之處,愛恨之道是愛而不得而生恨恨而難得而生愛的轉變過程。心安是自我認知的彼此,合乎倫理的道德是大眾認定的不容易做到的品德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不同角度看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戰國名將武力值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