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慕笙

    學生在做題的時候,經常會理解錯題意,主要是有四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任何一道題目,不僅是在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是在考察學生的各種能力。比如典型的是記憶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表達能力等。

    越是複雜的題目,就是注重考察學生的判斷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學生的課本知識都會,但是隻要遇見難的題目自己就不會。

    而和審題相關的幾種能力分別是記憶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

    原因之一:讀完題目之後,記不住題幹內容。

    有的學生在做題的時候是為了讀題而讀題,把讀題簡單的當做是一個識字的過程。在題目讀完以後大腦之中一片空白。

    造成孩子記不住題目,當然不是因為孩子的記憶力不好,而很有可能是孩子的閱讀習慣不好。

    在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下,有一部分學生養成了不好的閱讀習慣,認為記住資訊的唯一方式就是背誦,遇見任何資訊只要沒有經過反覆背誦自己就什麼也記不住。

    另外一個不好的閱讀習慣就是,閱讀的時候很難集中注意力,特別是在沒有外界的監督時候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還有一部分學生閱讀時候不能集中注意力,是因為他們形成可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閱讀時候必須發出聲音,不然什麼也記不住。

    其實,判斷孩子是不是因為記不住題目的資訊而造成的錯誤,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讓孩子在閱讀完題目以後,大致概括下題目的主要內容。

    如果確實是因為孩子根本就沒有記住題目造成的審題不清,那麼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多閱讀,讓孩子先選擇那些自己喜歡的書籍來閱讀。

    另外,還可以讓孩子在閱讀任何題目之前,先看題目的要求是什麼。把題目的要求內容寫成幾個關鍵字,然後帶著關鍵字去閱讀題幹上的資訊。這種方法看似是比較費事,但是效果會比較好。

    原因二:題目是讀懂了但是沒有抓到關鍵的資訊

    任何一道題目之中,並非所有的資訊都是重要的,甚至有的資訊還是誤導性的。

    知識掌握的比較好,並不一定就是做好題目。課後的習題除了檢測知識的掌握程度之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讓學生透過大量的練習形成題感。

    所謂的題感就是一種對於題目資訊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但是,大部分同學在做題的時候,僅僅關注這個題目自己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做對了就會感覺到很開心,做錯了就會覺得很沮喪。

    即便是有的同學還有糾正錯題的習慣,也是在看了正確答案以後直接把正確答案寫上。

    其實,對於題目的分析也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那些自己經常做錯的題目。

    題目永遠是做不完的,但是知識確實有限的,那麼就意味著知識的考試方法是有限的。

    那些經常大部分學生經常容易出錯的地方,正是命題人容易出題和容易設定陷阱的地方。並且,只要善用總結就會發覺大部分的知識點命題思路都是固定的。

    所以,如果是學生的題目讀懂了,但是不能把握關鍵資訊可能主要是因為做題的數量不夠,或者是做題的時候缺少反思和總結,造成遇見任何一道題目都是一種很陌生的感覺。

    原因三:知識掌握不清楚引起的識別錯誤

    在讀懂題目以後還需要能把題目和知識建立起聯絡。

    很多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之中經常會出現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本來這道題目自己是不會的,但是一看答案就覺得自己會了。然後,過了一段時間再遇見這個題目,自己還是不會做。

    造成上面現象的出現,很有可能是學生的知識掌握的不紮實。對於有的知識自己僅僅是知道,而不是完整的記住。

    對於大部分的知識僅僅知道肯定是不行的,而是要牢牢的記住,並且是要在沒有任何相關提示下能獨立的回憶起來。

    有的學生往往會誤以為自己知識已經掌握好了,可是現實是自己題目確實做錯了,然後就會把自己的題目做錯歸因於自己馬虎或者沒看清楚題目。

    如果是因為,知識掌握不全面引起的,審題時候不能把題目上的關鍵資訊和知識結合起來,那麼就需要學生在做題之前先回顧一下知識,確認下題目涉及的知識自己是不是真的記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你自學了哪些非本專業的課或轉專業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