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曙松

    因篇幅所限,在此重點介紹相關的中文文獻。

    一、研究綜述

    隨著比特幣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的提升,有關數字貨幣的研究選題也逐步成為了研究的熱點。2013年開始,早期數字貨幣選題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比特幣問題上,就比特幣是否具有貨幣屬性、比特幣的影響、風險、合法性、監管等話題展開了討論。而近幾年來,特別是從2016年開始,直接針對數字貨幣的選題文章數量上大幅增多,內容也不僅僅侷限於比特幣問題的討論,而是開始探討了數字貨幣的產生與發展相關的諸多問題。在活躍作者統計方面,華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範一飛,華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兩位作者發表的文章數量較多,從文章內容中可以窺探出中國數字貨幣監管走向。在發表載體統計方面,《中國金融》、《清華金融評論》期刊更加關注數字貨幣發展實踐,發表的相關選題的文章數量最多。

    總體而言,目前關於數字貨幣的監管與發展問題的研究文獻,可以分為四大類,包括:

    第一,數字貨幣的基礎理論研究。主要在理論層面介紹了數字貨幣的前世今生,並探討了數字貨幣的未來發展方向;

    第二,數字貨幣監管研究。主要透過國際監管比較,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中國監管數字貨幣的若干建議;

    第三,法定數字貨幣研究。重點探討了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執行框架和實現模式;

    第四,數字貨幣的技術問題研究。積極探索大資料、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在數字貨幣中的應用。

    二、參考文獻

    (一)數字貨幣基礎理論研究

    1.李建軍、朱燁辰:“數字貨幣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經濟學動態》,2017年第10期。此文亮點是整理了國內外關於數字貨幣理論研究的文獻,對數字貨幣理論問題進行了探討。本文對數字貨幣的技術與實踐源流、理論模式演進與實踐進展脈絡進行了梳理。文中列舉的國內外有關數字貨幣選題的研究文獻,可供參考。

    2.肖風:“數字貨幣的價值起源”,《清華金融評論》,2017年第4期。本文論述了數字貨幣的價值起源,認為紙幣的價值起源是因為它極大地提升了金融的可轉讓性,數字貨幣的價值起源則是因為它準確、方便地表徵和度量了數字化經濟活動。文章從區塊鏈技術的角度,探討了數字貨幣的六大特性,指出數字貨幣是匿名性貨幣、可程式設計貨幣、加密貨幣、演算法貨幣、自治貨幣,執行基礎是分散式網路。

    3.施婉蓉等:“數字貨幣發展概況、影響及前景展望”,《金融縱橫》,2016年第7期。文章介紹了數字貨幣的概念、發展概況及交易模式。指出了數字貨幣的優點和風險,並探討了數字貨幣對金融業的影響以及數字貨幣的應用展望。針對數字貨幣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文章提出了重視金融科技發展、佈局數字貨幣基礎設施建設並推進應用、跟進對數字貨幣領域的調控與監管智慧等發展建議。

    4.周陳曦、曹軍新:“數字貨幣的歷史邏輯與國家貨幣發行權的掌控——基於央行貨幣發行職能的視角”,《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7年第1期。文章指出,自20世紀末數字貨幣誕生以來,貨幣制度開啟了從有形實物向虛擬數字過渡的新程序,央行推進數字貨幣研發標誌著數字貨幣由私人部門上升至國家層面。貨幣制度與國家貨幣發行權的掌控如影隨形,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使我們有機會探析國家掌控貨幣發行權的實質。本文研究表明,貨幣形態的演進本質上是貨幣屬性強度的結構性更迭,國家每一次統一貨幣的行為實質上都是對於貨幣形態與屬性的雙重強化,依據歷史邏輯,國家掌控數字貨幣發行權的關鍵在於對“價值尺度”的把握。

    5.其他推薦文章:

    (1)範一飛:“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幾點考慮”,《第一財經日報》,2018年1月26日第A05版。

    (2)姚前:“中國版數字貨幣設計考量”,《中國金融》,2016年第12期。

    (3)[美]布賴恩·凱利,廖翔 (譯):《數字貨幣時代: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未來》,北京:華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二)數字貨幣監管研究

    1.姚前:“數字貨幣的發展與監管”,《中國金融》,2017年第14期。文章認為,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自身尚未具備成為真正貨幣的條件,無法有效履行貨幣的基本職能,所以把它定義為“準”數字貨幣更為準確。因此,我們不能狹隘地把數字貨幣理解為就是比特幣,應該從私人數字貨幣上升到法定數字貨幣這樣的視野來審視問題。文章提出了若干發展和監管建議,包括對ICO實施沙箱監管,以太坊與智慧合約相互推動發展,將數字貨幣與比特幣、區塊鏈進行鬆綁。同時指出,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競爭力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吸收借鑑先進成熟的數字技術;二是要把傳統貨幣長期演進中的合理內涵繼承下來。

    2.崔東、萬晨:“數字貨幣國際監管的發展動向及對中國的啟示”,《徵信》,2016年第10期。文章認為,數字貨幣的使用提高了交易的便利性、降低了成本,但其匿名性、跨區域的特點也為有效監管帶來了巨大挑戰。本文從數字貨幣的國際監管舉措入手,著重闡述英、美等世界主要國家對數字貨幣的監管做法和經驗,並結合中國現狀提出政策建議。具體而言,包括積極探索政府主導發行數字貨幣、建立健全數字貨幣監管框架、強化數字貨幣的反洗錢監管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探索國際協調的監管方式等內容。

    3.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課題組:“數字貨幣與金融技術監管的崛起”,《新金融評論》,2017年第6期。本文認為數字貨幣的發行和使用對金融監管政策的影響是利大於弊的。文章總結了各國對數字貨幣監管的現狀,並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關於數字貨幣監管的政策建議。包括加強數字貨幣的相關法律建設,完善監管制度;提高數字貨幣技術標準,保障資金安全;把握調控力度,確保貨幣當局的地位;重新思考未來銀行的可能形態和核心業務;積極推動全球合作,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定等。

    4.於文菊:“數字貨幣的法律界定與風險防範”,《北方金融》,2017年第8期。本文認為,數字貨幣不同於虛擬貨幣,也不屬於比特幣等金融產品,與傳統的電子貨幣也存在本質差異。中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應在明確其作為國家本位幣形式之一的基礎上,探索防範風險的法律路徑。文章認為,數字貨幣的風險包括技術風險、信用風險、調控風險和法律風險,提出了包括確保中央銀行發放數字貨幣的權威地位等方面的建議。

    5.其他推薦文章:

    (1)周蕾:“美國數字貨幣聽證會後 虛擬貨幣全盤盡墨”,雷鋒網,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803/J4TpzMkli1BvrddZ.html。

    (2)邱勳:“中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路徑、問題及其應對策略”,《西南金融》,2017年第3期。

    (3)賈麗平:“比特幣的理論、實踐與影響”,《國際金融研究》,2013年第12期。

    (4)樊雲慧、慄耀鑫:“以比特幣為例探討數字貨幣的法律監管”,《法律適用》,2014年第7期。

    (5)樊雲慧:“比特幣監管的國際比較及中國的策略”,《法學雜誌》,2016年第10期。

    (6)焦瑾璞等:“數字貨幣與普惠金融發展——理論框架、國際實踐與監管體系”,《金融監管研究》,2015年第7期。

    (7)溫信祥、陳曦:“如何監管數字貨幣”,《中國金融》,2017年第17期。

    (8)劉蔚:“基於國際經驗的數字貨幣發行機制探索與風險防範”,《西南金融》,2017年第11期。

    (三)法定數字貨幣研究

    1.範一飛:“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理論依據和架構選擇”,《中國金融》,2016年第17期。本文認為,數字貨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本文重點對法定數字貨幣的形態、執行框架、技術關鍵、競爭優勢等問題進行了探索。

    2.姚前:“中國法定數字貨幣原型構想”,《中國金融》,2016年第17期。文章具體探討了中國法定數字貨幣執行框架問題,提出中國法定數字貨幣設計的基本思路,即由央行主導,在保持實物現金髮行的同時發行以加密演算法為基礎,M0的一部分由數字貨幣構成。

    3.周永林:“央行數字貨幣實現模式”,《中國金融》,2017年第5期。本文認為,從央行的角度而言,數字貨幣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資產(包括貨幣)持有和交換機制,有可能為現有支付體系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一種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為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同時,文章還較為細緻地探討了央行數字貨幣設計目標、實現模式等問題。

    4.其他推薦文章:

    (1)姚前、湯瑩瑋:“關於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若干思考”,《金融研究》,2017年第7期。

    (四)數字貨幣的技術問題研究

    1.姚前:“央行數字貨幣的技術考量”,《第一財經日報》,2018年3月7日第A09版。文章提出,中國現階段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注重M0替代,而非M1、M2替代。介紹了雙層投放體系,並探討了賬戶松耦合和可控匿名問題。文章的最後論證了市場驅動的競爭選優問題,認為市場驅動的競爭選優策略,能有效調動商業機構的資源,有利於探索最佳雙層投放體系的實施方案。同時,中央銀行也應充分考慮如何實現整合資源的合力效果,避免出現木桶效應。

    2.馬殊玥:“數字貨幣下的區塊鏈技術發展研究”,《金融時報》,2016年4月11日第010版。文章研究了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中的應用,並提出了應注意的問題,包括新技術普及尚有難度、對未來監管提出新要求等。文章最後指明瞭數字貨幣的研究方向,包括數字貨幣的法律地位、發行管理、反洗錢、流通性、對傳統金融機構的衝擊以及可能產生的新機構新模式等選題。

    3.其他推薦文章:

    姚前、李連三:“大資料分析在數字貨幣中的應用”,《中國金融》,2016年第17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人類不可能準確預測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