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老豬的碎碎念

    <古人の吸貓史瞭解下>

    古代流行擼貓嗎?標註答案是把“嗎”字去掉就對了,在古代,人們對貓貓痴愛程度不亞於現代鏟屎官,那些知名的古代詩人們更是親暱地稱貓為“小狸奴”。下面筆者給盤點一些古人在詩文中的吸貓史,宋人黃庭堅的《謝周文之送貓兒》中寫:養得狸奴立戰功,將軍細柳有家風。一簞未厭魚餐薄,四壁當令鼠穴空,宋代陸游的《贈貓》詩云:“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到了元代,有元人王冕的《畫貓圖》:吾家老烏圓,斑斑異今古。抱負頗自奇,不尚威與武。從其詩中可謂飽含了對貓咪(老烏圓)的深愛。而到了清代,對於貓主子更是寵愛,皇帝下令讓皇家畫院繪製一套《狸奴影》,這套圖冊把貓咪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 畫師艾啟蒙以西洋畫風精心繪製而成,圖冊完成後,依次在十張喵咪圖旁以滿漢雙文標註了其名字,分別為“妙靜狸、涵虛奴、翻雪奴、飛睇狸、仁照狸、普福狸、清寧狸、苓香狸、採芳狸、舞蒼奴”還真別說,這名字真是“高大上”呢。下面筆者給大家發一下這個圖冊,以供各位欣賞貓容吧。九月你好,請吸貓。

  • 2 # 太常吸貓

    古代確實有很多人喜歡貓,至於是“雲吸貓”還是在家裡飼養貓作為寵物,目的各有不同。貓在中國古代飼養歷史是很長的。《禮記》郊特牲篇提到“:迎貓,為食田鼠也。”

    清朝咸豐年間曾有名叫黃漢的人,寫了一本關於貓的著作——《貓苑》。此書整理了此前的文獻,總結了許多關於貓的知識:“貓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暖,蓋陰類也。貓於黑暗中,逆循其毛,能出火星者為異,並不生蚤蝨。”實踐出真知,可見古人確實有擼貓的行為。書裡還提到:貓喜歡用爪子洗臉,春季會叫,剛生完小貓後則容易產生“食子”等等行為,這些現象在今天的貓咪身上也可以見到。

    古代的貓奴以陸游為代表,當時稱貓為狸奴。陸游為了避免藏書被老鼠啃食,“裹鹽迎得小狸奴”,在貓到家不捕鼠的情況下,仍然“我與狸奴不出門”,可以說是非常愛貓了。之所以稱“裹鹽”是因為宋代將貓帶回家要出 “聘禮”,一般是鹽或者魚。比如黃庭堅的《乞貓詩》:“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就是聘貓回家的標準做法。到了明代,養貓的名人也不少,文徵明有《乞貓詩》,王冕更是稱自己的貓為“吾家老烏圓,斑斑異今古。抱負頗自奇,不尚威與武”, 字裡行間中頗為自豪。還有人曾寫過悼念貓的詩詞,吳綺有《悼狸奴詩》:“白老能多慧,相馴五載餘。食惟分餅餌,力可護詩書。×主常登榻,依人每繞裾。也應敘滅度,恃為誦如如。” “繞裾”這個動作對於擼過貓的人再熟悉不過了,家裡的貓就喜歡蹭著著人的腳和腿打圈,有時在衣服上還會留下貓毛。養貓的家庭中,貓常常出現在被窩裡,“登榻”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可見古代和現代一樣,喜歡貓的人著實不少。

    貓也曾入畫作。清嘉慶年間的書籍《貓乘》中提到:唐代畫家張萱有《戲貓仕女圖》,宋徽宗有《狸奴銜魚圖》,明宣宗的《宮貓圖》中出現的貓有七隻之多。

    除了觀賞玩耍以外,古人養貓的目的還有捕鼠。文獻中有記載,貓吃老鼠的順序是“上旬食頭,中旬食腹,下旬食足,與虎同,陰類之相符如此。”古代的糧倉為了防治老鼠,有時會養一些貓作為捕鼠官,現代也有人訓練一些貓專門用於看守糧庫。

    除了貓鼠大戰外,古代也有貓與蛇相鬥,從主人附近趕走蛇的記載,據此認為貓有保護主人的意識。當然,不是每隻貓都這麼勇猛,也有貓不僅不會捕鼠,還會被老鼠欺負(《五行志》中鼠齧貓的故事)。“北人謂貓過揚子江金山,則不捕鼠。厭者,剪紙貓投水中,則不忌。”當時有些人認為,貓捕獵和食用老鼠的過程不能被驚動,否則以後就不敢捕鼠了。

    有喜歡貓的人,就有厭惡貓的。有的人養了貓,吃完家中的老鼠就跑了,所以對其頑劣很厭煩;也有的人認為貓吃老鼠過於殘忍,是比較兇殘的動物,特地撰文建議不飼養。即便如此,古代愛貓養貓的人還是不少。

    參考文獻:

    《貓苑》

    《貓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西隊會不會也走上德國隊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