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左手唔見右手
-
2 # Michael的小辮子
沒有,普通版92元。1062元是典藏版雙版本四張彩膠唱片的總和。合理定價,絕版收藏
-最近兩天,鄧紫棋的新專輯《啟示錄》的實體專輯正式開始發售了。但是不同於以周杰倫為代表的數字專輯思路,鄧紫棋花費2500萬打造的《啟示錄》走的是實體專輯路線,這意味著鄧紫棋在做一件很新的事情:重回單獨傳統唱片銷售思維,非數字專輯化。這個風向很有意思,後文詳解。
在微博上,有很多人攻擊鄧紫棋的專輯定價過高,但實際上這個價格並過於離譜屬於絕版發售的收藏價值,《啟示錄》一共版本如下:
1:普通版,售價92元:兩張普通CD內帶歌詞本;2:精裝版,售價268元:兩張普通CD、卡帶、海報、明信片、歌詞本;3:典藏彩膠版,售價599元:潑墨版或者純色版,唱片為彩膠唱片,具有絕版收藏價值;4:雙版本典藏彩膠版,售價1042元;潑墨版兩張彩膠唱片+純色版兩張,一共是四張彩膠唱片。這是按照京東最低價的價格,而且是內地版的價格,內地版和繁體版的差別在於,內地版沒有《受難曲》這首歌,比較可惜。所以繁體版可能會貴上30元左右,而且加上運費,差不多最貴的典藏雙彩膠需要1100元左右。那這個價格是否離譜?是否過高呢?其實處於合理狀態下的偏高定價。而且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較為果敢的商業嘗試。我們可以簡單對比一下:
20年前,周杰倫的《七里香》一張正版CD的定價,是30元;這是普通版CD,那麼鄧紫棋的《啟示錄》普通版定價92元,相差62元。但鄧紫棋的普通版之中是有兩張CD的,因為《啟示錄》分為上下兩部分,一共十四首歌。所有均攤一張專輯CD是46元。二十年的通貨膨脹在鄧紫棋這裡是15元,一年膨脹七毛六角,而且是十四首MV。這個價格顯然是合理,而且算比較良心的。
至於典藏版的周杰倫《七里香》黑膠唱片,當下的交易價格在4000元人民幣左右,而且有價無市。這個是因為收藏價值導致溢價,當年的《七里香》黑膠唱片的價格在300元左右。而這一次,鄧紫棋的典藏版用的不是黑膠,而是更貴一點的彩膠版本。彩膠相比於黑膠賣相更好,音質差不多,但造價會貴一美金左右,加上運輸,會有一定漲價。
而且,鄧紫棋又是兩張一起賣,等於說1000元的典藏版對於鄧紫棋而言,依舊是在300元一張左右。為什麼沒有二十年的通貨膨脹?很簡單,因為唱片制膠工藝迅速迭代,當下的黑膠唱片和彩膠唱片成本已經比二十年前低很多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傳統唱片市場炸裂,導致唱片工藝不得不縮水自保,提升技術。
所以,從典藏版的角度考慮,1100元四張彩膠唱片,一張彩膠唱片均攤275元,這個價格並不貴,而且加上典藏版是絕版出售,過時就永遠不會再發售了,收藏價值會不低,這樣的價格甚至可以說有點小良心了。比起這個定價本身,鄧紫棋做實體專輯的行動,更導致傳媒、娛樂資本抵制——流量型的傳媒公司牴觸。以下具體說一下鄧紫棋實體專輯背後的思維。
1:實體專輯 VS 數字專輯;傳統唱片 VS 娛樂傳媒;從2005年開始,唱片行業就進入了冰河時代,網路神曲、盜版對於傳統唱片的衝擊幾乎讓所有歌手一臉懵逼,低造價、高速批次生產的劣質作品,竟然收到了大眾的愛戴。這導致大量歌手難以生存。知道2015年周杰倫率先成為數字專輯的引領人,這個情況才略微好轉。但是唱片行業並沒有好轉,因為新的問題出現了:媒體壟斷,刷票造價。
在周杰倫《最偉大的作品》出現之前,全中國華語音樂圈銷量最高的一首歌叫做《光點》,歌手叫:肖戰。是個演員,這是什麼意思呢?一個不是歌手的流量偶像成為全華語最高銷量,這背後是數字時代瘋狂滋長的資本。在數字專輯上,資本想玩壟斷實在太容易了。
從根本上講,20年之間,科技、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並沒有讓我們大眾聽到更好的優質作品,反而是成為了幫助資本更好的掌控市場、壟斷資源的手段,進行垃圾音樂輸出。像肖戰、張藝興、蔡徐坤、鹿晗等等偶像派歌手的專輯,水分極大,他們都拉著一批所謂的格萊美製作人在瘋狂圈錢,但是音樂質量依舊拉垮。
這種畸形的市場,就是有娛樂傳媒以數字專輯便利的資訊化做商業音樂資源壟斷的結果。從這個角度,周杰倫《最偉大的作品》也有一定傑威爾公司運用的水分,因為質量雖然還行,但顯然可以更好。
可是,在周杰倫大行其道的數字專輯時代,鄧紫棋用《啟示錄》開始了實體專輯的嘗試。這等於說,在全體職業歌手都已經習慣數字化和擺爛市場的時候,鄧紫棋開始嘗試一些新的東西,走回傳統老路的唱片市場。在現在做傳統的實體唱片,會有如下的考慮:
1:實體唱片一定是收入更少的選擇。
2:實體唱片的成本更大,風險更大。
3:實體唱片是成熟的音樂產業選擇。
4:自己當老闆,製作優質的專輯實體比參與資本遊戲刷票的數字專輯收益更大。
在智慧財產權環境發生質變的二十年後,實體專輯似乎有了新的生機。當一張唱片的質量足夠優秀的時候,是選擇數字專輯?還是實體唱片?或者像薛之謙那樣兩者都發布?鄧紫棋給的答案是:選擇實體唱片,只發布實體唱片。為什麼?我想原因有三點:
1:數量級水分過大:30萬唱片銷量這種《七里香》的頂級銷量水平,放在實體專輯是王炸,但放在數字專輯是十八線的牛馬。2:唱片比數字專輯多了一個收藏價值,數字沒有收藏意義,實體唱片不僅僅是代表音樂,還代表了回憶、青春、感動、記憶。3:唯一性增價。不釋出數字專輯,只發布實體唱片,會更具有藝術性和收藏價值。鄧紫棋選擇實體專輯,還有HK、TW、海外華人的地區考慮,實體專輯更具有意義,在內地市場上的確算是和錢過不去。對於鄧紫棋,她想賺錢的話,以自身的身份有很多種可以快速賺錢的途徑。但是專輯是有限的,且唯一的,專輯是她作為歌手的生存根本和力量源頭。在這個基礎上,顯然傳統產品的實物、收藏價值更具有意義。
同時也是,鄧紫棋對於自身音樂的自信表現,她不認為自己的傳統唱片會虧錢。現實也的確如此,鄧紫棋的幾張專輯雖然沒有賺多少,但基本上都有製作下一張專輯的費用。
同時,我們參考周杰倫選擇數字專輯,顯然在側重點上更偏向於收益,而非質量。因為當下而言,如果周杰倫釋出一張質量不低於《我很忙》這種中檔質量的專輯,定價100元,應該可以很輕鬆的完成一百萬以上的銷量,乃至於三百萬,實體對於創作、環境的意義遠遠大於數字。整體的收入,並不比《最偉大的作品》少。但是在當下周杰倫的質量下滑,最佳的收益銷售,必定是數字專輯。
2:中國未來的音樂市場唱片的生存環境,會慢慢發展;在華語音樂,傳統唱片其實一直存在,並未消失。如今音樂的價值越來越少了,流水線、同質化的作品越來越多了。這會導致一個物極必反的原則。而由於數字專輯賽道被流量音樂塞滿了,對於音樂有追求的音樂歌手,必然會選擇另一條賽道——更要求質量的傳統唱片。
等什麼時候傳統唱片,實體專輯開始有一個標誌性的人物,賣到10萬張釋出新聞後,會有第一次行業躍遷。等什麼時候有人講實體專輯賣到20萬張,那便會徹底標誌著實體專輯市場發展完全。當下鄧紫棋的《啟示錄》估計也很難達到10萬張,有八萬張就非常不錯。
希望華語音樂越來越好,不要全體擺爛。《啟示錄》的專輯質量已經非常不錯!
回覆列表
我覺得你侮辱了你的胎頭!
你這是明顯的死捉一點帶節奏黑GEM!
人家賣一千多的是限量典藏版的雙彩膠唱片(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普通CD版才不過百元!!!
你這種人真是令人作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