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一個問題:王莽改制要想成功,就要有效的緩解,甚至是消除他接手的西漢王朝存在的危及統治秩序的嚴重的社會弊病和危機。只有有的放矢的進行相應的改革,才能逐漸消除嚴重的統治危機,使國家和社會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並進而走向繁榮富強。這就像醫生治病,必須準確地找到病因,使用特效藥、良藥,才能治好病。那麼,西漢自“昭宣中興”短暫的繁榮後,自元帝、成帝時起,逐漸加重的統治危機、社會危機有哪些呢?
就劉氏皇室而言,元、成時期,嚴重的統治危機主要表現為:
一、貴族、官僚、富商大賈大量兼併土地。大量的自耕農喪失土地,淪為流民。
至元成之際,這一情形更為嚴重。這既嚴重削弱了依靠自耕農階層收取租稅的漢帝國財政收入(大貴族大官僚一般享有免役免稅的特權),又動搖了帝國的統治基礎。大量流民的存在,成為社會動盪的主要根源所在。很多喪失土地的農民賣身為奴婢,加劇了階級矛盾。
走投無路的流民奴婢,很容易揭竿而起。一度強大無比的秦朝,即亡於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農民起義。
(二)外戚專擅朝政。成帝時,外戚王氏控制朝政,成帝近乎傀儡。若有野心者趁機篡位,皇室的崩潰勢在難免。不過,當王莽憑藉外戚地位篡奪皇位後,以史為鑑,對外戚勢力的抑制還是很成功的。
(三)吏治敗壞,貪汙腐敗之風盛行,政令不暢。
王莽改制若想獲得成功,唯有有效的針對上述三個問題,真正貫徹執行有關改革政令,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
王莽也注意到了第一個問題是關乎新朝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故其改制第一項措施,就指向了抑制土地兼併問題。早在漢哀帝時,就曾推行“限田限奴婢”之改革,但因為既得利益階層的極力反對和抵制,加之漢哀帝因人廢法(他所寵愛的董賢就佔有超過國家限制的大量土地)改革最後不了了之。
王莽實行“王田”“私屬”制。具體內容是:將天下田更名為“王田”,奴婢曰“私屬”,不得買賣。一家中成年男子不超過八人者,佔有的土地不得超過一井(900畝),佔有的多餘的土地,要分給九族鄰里鄉黨。無田的民眾,可以按照一夫一婦的標準,受田100畝。
第二,王莽沒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整飭吏治。使得新朝的統治基礎非常脆弱。
第三,王莽改制失敗的最致命傷害,是不顧客觀現實,不顧社會發展規律,胡亂進行無謂的改革,瞎折騰,最終民怨沸騰。這種瞎折騰,體現於大陸,就是推行貨幣、政區、官制諸改革。
《漢書·食貨志下》記載王莽新朝製造的新幣有龜貨、貝貨、布錢、刀錢等,在十餘年中,先後進行多次貨幣改制。新鑄造的貨幣品種形制皆模仿古制;而且對新幣的命名如“寶貨”、“泉”、“次布”、“元龜”等,都出自先秦古典;甚至鑄幣銘文也用古體篆文。最混亂時,曾一次規定貨幣種類達五物(金、銀、銅、龜、貝)、六名(金、銀、龜、貝、錢、布)、二十八品之多。
仿效儒家經典改革官制:
改政區和地名:
對外,則無謂地加劇民族矛盾,挑起邊釁。自昭宣以來北方相對和平的局面被打破,新朝與匈奴及周邊若干少數民族之間的戰爭此起彼伏。
王莽的新政搞得天下騷動,民不聊生,國無寧日。 民眾忍無可忍,於是發動了轟轟烈烈地農民起義,最終推翻了王莽新朝代的統治。
綜合上述可見,王莽改制若想成功,唯有腳踏實地、切切實實地完成土地制度改革,抑制瘋狂地土地兼併,緩解乃至於消弭階級矛盾,切實有效的改善民生,整頓吏治,對外保持和平友好的睦鄰政策,不折騰。可惜,上述要素,王莽均未實現,新朝的統治,維持了短短十五年,便土崩瓦解了。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一個問題:王莽改制要想成功,就要有效的緩解,甚至是消除他接手的西漢王朝存在的危及統治秩序的嚴重的社會弊病和危機。只有有的放矢的進行相應的改革,才能逐漸消除嚴重的統治危機,使國家和社會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並進而走向繁榮富強。這就像醫生治病,必須準確地找到病因,使用特效藥、良藥,才能治好病。那麼,西漢自“昭宣中興”短暫的繁榮後,自元帝、成帝時起,逐漸加重的統治危機、社會危機有哪些呢?
就劉氏皇室而言,元、成時期,嚴重的統治危機主要表現為:
一、貴族、官僚、富商大賈大量兼併土地。大量的自耕農喪失土地,淪為流民。
至元成之際,這一情形更為嚴重。這既嚴重削弱了依靠自耕農階層收取租稅的漢帝國財政收入(大貴族大官僚一般享有免役免稅的特權),又動搖了帝國的統治基礎。大量流民的存在,成為社會動盪的主要根源所在。很多喪失土地的農民賣身為奴婢,加劇了階級矛盾。
走投無路的流民奴婢,很容易揭竿而起。一度強大無比的秦朝,即亡於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農民起義。
(二)外戚專擅朝政。成帝時,外戚王氏控制朝政,成帝近乎傀儡。若有野心者趁機篡位,皇室的崩潰勢在難免。不過,當王莽憑藉外戚地位篡奪皇位後,以史為鑑,對外戚勢力的抑制還是很成功的。
(三)吏治敗壞,貪汙腐敗之風盛行,政令不暢。
王莽改制若想獲得成功,唯有有效的針對上述三個問題,真正貫徹執行有關改革政令,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
王莽也注意到了第一個問題是關乎新朝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故其改制第一項措施,就指向了抑制土地兼併問題。早在漢哀帝時,就曾推行“限田限奴婢”之改革,但因為既得利益階層的極力反對和抵制,加之漢哀帝因人廢法(他所寵愛的董賢就佔有超過國家限制的大量土地)改革最後不了了之。
王莽實行“王田”“私屬”制。具體內容是:將天下田更名為“王田”,奴婢曰“私屬”,不得買賣。一家中成年男子不超過八人者,佔有的土地不得超過一井(900畝),佔有的多餘的土地,要分給九族鄰里鄉黨。無田的民眾,可以按照一夫一婦的標準,受田100畝。
第二,王莽沒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整飭吏治。使得新朝的統治基礎非常脆弱。
第三,王莽改制失敗的最致命傷害,是不顧客觀現實,不顧社會發展規律,胡亂進行無謂的改革,瞎折騰,最終民怨沸騰。這種瞎折騰,體現於大陸,就是推行貨幣、政區、官制諸改革。
《漢書·食貨志下》記載王莽新朝製造的新幣有龜貨、貝貨、布錢、刀錢等,在十餘年中,先後進行多次貨幣改制。新鑄造的貨幣品種形制皆模仿古制;而且對新幣的命名如“寶貨”、“泉”、“次布”、“元龜”等,都出自先秦古典;甚至鑄幣銘文也用古體篆文。最混亂時,曾一次規定貨幣種類達五物(金、銀、銅、龜、貝)、六名(金、銀、龜、貝、錢、布)、二十八品之多。
仿效儒家經典改革官制:
改政區和地名:
對外,則無謂地加劇民族矛盾,挑起邊釁。自昭宣以來北方相對和平的局面被打破,新朝與匈奴及周邊若干少數民族之間的戰爭此起彼伏。
王莽的新政搞得天下騷動,民不聊生,國無寧日。 民眾忍無可忍,於是發動了轟轟烈烈地農民起義,最終推翻了王莽新朝代的統治。
綜合上述可見,王莽改制若想成功,唯有腳踏實地、切切實實地完成土地制度改革,抑制瘋狂地土地兼併,緩解乃至於消弭階級矛盾,切實有效的改善民生,整頓吏治,對外保持和平友好的睦鄰政策,不折騰。可惜,上述要素,王莽均未實現,新朝的統治,維持了短短十五年,便土崩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