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engcha678

    同是70後,以前還真沒注意,現在一說再回想一下,還真沒帶過水壺。

    我從小生活在東北,那時的學校是一排排平房圍起來的院子,校門口是水房,裡面有一口壓井,課間口渴的時候就一個人壓井杆,另一個撅著屁股直接對著出水的管子喝,冬夏一個樣,冬天有時候懶,口渴的時候就找塊乾淨的雪地,用手掃去最上層,抓裡面乾淨的雪就往嘴裡塞。甚至屋簷下的冰溜都嘎嘣嘎嘣放在嘴裡嚼過。說也奇怪,那時沒聽說誰得什麼病,假如打上點滴,我們的印象裡那都是大病了。

    總之,70基本都是“散養”的,而且幾乎都是喝井水或者河水長大的,渴了,有水源的地方就喝一口,沒水源的地方就忍一忍。70後喝水的方式也與現在的孩子不同,我孩子喝水都是喝一口放下等再渴的時候再端起杯子喝,我那時候都是“牛飲”一口氣喝一大瓢或者灌得實在喝不下才罷休。

    有人說那時娛樂設施少、條件不允許……似乎說因為這些導致活動量少,水分蒸發就少,那就是扯淡了!各位70後可以回憶回憶,自己上學時少了玩嗎?誰在課間的時候傻坐著!球踢過嗎?沙包扔過嗎?毽子踢過嗎?皮筋跳過嗎?大繩跳過嗎?飛機格玩過嗎……這還不包括東北特有的打雪仗。其實,那時不帶水壺隨時喝水是因為大家都是“散養”的,知道渴那麼一會是渴不死人的,嬌性是被人笑話的。

  • 2 # 信心種子

    那時候都是直接喝自來水或者溪水。沒那麼多講究,還有學校有開水供應,帶個杯子就能喝,不過我都不喜歡喝那個誰,有鐵鏽味,情願喝自來水清涼解渴。

  • 3 # 孤鬼JM

    我70後,上學也沒帶過水壺。

    學校有一個廚房,有水缸,偶爾口渴了下課就很多同學去喝,那時候都是喝冷水。有時候就去學校附近的人家,家裡面喝。那時候並沒有感覺天天渴,只是偶爾有那麼一次。

    確實不像現在只要出門,不管大人小孩都會隨身帶一個水壺。

  • 4 # 心間的柔光

    可能是因為在老家四川空氣比較溼潤的原因,我們以前上學都是不帶水杯的,住校沒有條件,也沒地方灌開水。

    說到水壺,我現在還記憶猶新的是我們的英語老師,初中三年他為我們免費燒了三年開水,那時候我們學校沒有開啟水的地方,到了冬天我們想喝杯熱水都沒有。老師主動提出讓我們去他家提開水,每晚下了晚自習老師就把開水燒開等我們去提。三年如一日,老師真把我們當成了自己的孩子,關懷備至。不但帶著我們在學習上不斷前進,也在生活中關照我們,算得上是愛生如子的好老師。

  • 5 # 牛大嘴6622

    1、那個年代文娛體育活動少。

    2、那個年代條件不允許。

    最後造成那個年代的人個子不高。

  • 6 # 煙漁柳堤

    70後?肚子裡生過尾蟲嗎?吃過寶塔藥嗎?那時都是在學校喝得生水,對著水龍頭或者飲水機只接喝自來水,有的還在河裡喝水。而且條件也不許,誰家有水杯給你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營鋼企一線生產單位員工在當前形勢下該不該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