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虹攝庫爾斯克

    現代海戰中,隨著資訊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高新攻艦手段的出現,現代化反艦導彈的超視距攻擊、超低空掠海飛行、隱蔽突防、編隊飛行、航路規劃等特點對水面艦船的生存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如何能夠有效的攔截來襲反艦導彈,確保己方水面艦船的安全,已經成為各個主要海軍強國在艦隊防空領域的研究重點。

    一般來說,末端防禦系統或者近防武器系統是水面艦船編隊或者單艦防空反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敵方實施的多方向、多批次、高密度的飽和式反艦導彈攻擊態勢下,來襲的現代化反艦導彈很有可能穿透水面艦船編隊或者單艦的多層次防空火力體系,最後逼近水面艦船編隊或者單艦,對這種穿透多層防空火力體系,逼近水面艦船編隊或者單艦,嚴重威脅到水面艦船安全的來襲反艦導彈進行攔截或者毀傷的武器系統就是末端防禦系統或者近防武器系統,也是最後的自衛手段,有效作用距離通常從幾百米到數公里。

    西方主要海軍強國從1967年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被蘇制“冥河”反艦導彈擊沉後,就較為重視水面艦船對反艦導彈的防禦手段,到1982年馬島海戰中,皇家海軍“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被法制“飛魚”導彈擊沉,又開始全面檢討對超低空掠海飛行型反艦導彈的防禦能力,而且隨著蘇聯紅海軍在1980年代的快速崛起,並且裝備大量遠射程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要海軍強國開始發展新一代末端防禦系統,以應對越來越嚴峻的局面。

    總的來說,現代化的末端防禦系統主要包括超近程艦空導彈武器系統、小口徑速射艦炮武器系統和有源/無源電子戰系統組成,其中的超近程艦空武器系統和小口徑速射艦炮武器系統是末端防禦系統中的“硬殺傷”手段,主要是利用火力攔截或者直接毀傷來襲的反艦導彈;有源/無源電子戰系統主要是利用雷達對抗、光電對抗、引信對抗等多種手段,迷惑、致盲、欺騙、干擾來襲反艦導彈的制導系統,使其不能截獲或者錯失水面艦船目標,也能造成來襲反艦導彈的戰鬥部早爆或者不爆,減少對水面艦船造成的損傷。

    從目前來看,現代化的反艦導彈在要害部位都配置了輕型護甲,而且飛行速度較快,即使是高亞音速飛行,也大多采用了蛇形或者擺式突防彈道,這對小口徑速射艦炮武器系統的火控解算和射擊控制都帶來了巨大挑戰,即使能夠命中來襲的反艦導彈,也會因為反艦導彈殘體或者戰鬥部依靠慣性飛行,仍然對水面艦船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而且轉移火力較慢、射彈數受身管壽命制約等,無法同時應對多個方向的來襲反艦導彈。而超近程艦空導彈,主要運用紅外/被動射頻制導技術,具有作戰反應時間短、攔截縱深大、多射擊通道、制導精度高、攔截效率高等優勢,越來越成為水面艦船末端防禦系統中的主力,地位愈加凸顯。

  • 2 # 北斗衛星小課堂

    1959年,AK230正式加入現役,其單管射速超過1000發,初速也超過了1000m/s,採用雷達測量的自動控制技術,依靠載艦的對空跟蹤雷達對火炮進行引導控制,而帶500發彈藥的炮塔重量不過1800kg。其針對高亞音速攻擊機的近距攔截機率可以達到0.7左右,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世界頂尖的水準。當然,缺陷也是存在的,AK230的火控和火炮驅動系統過於複雜,配用的30mm彈藥雖然初速高,但因為氣動設計的落後,沒有良好的彈道效能。。如此一來,與其相互湊合,還不如放棄治療,各自搞各自合適的口徑、初速、彈重。 所謂“雙重命中體制”,我懷疑很可能從來沒有真正地實用化過。因為這玩意需要射擊的時候切換彈種,那就得兩套獨立的供彈系統,還得能快速切換,空間和重量的代價太大了。瑞士的AHEAD本質上就是定時空炸引信,只是整個裝訂系統的精度高到可以攔截高速小目標。這個玩意主要是給陸地上的野戰用高炮的,殺傷威力不足以作為艦船反導彈的近防系統。蘇聯在冷戰後期搞的三軍一體化小口徑,並沒有達到通用彈種:雖然都是30x165,但是底火不一樣。而且這麼搞犧牲了各自的效能:防空火炮需要高初速,但步兵戰車並不那麼需要,而航炮不能忍受太大的後座。

    一、當炮彈飛到距目標前方2一3米時, 時間引信點燃拋射藥, 假設對方是0.7一0.9馬赫的亞音速反艦導彈, 拋射藥將AHEAD彈內粒152彈丸以每秒1200米的相對速度和集束定向的方式拋射出去, 從而達到殺傷來襲目標的目的。如果發射25發AHEAD炮彈, 這些炮彈則在來襲導彈的運動前方形成了一個直徑約8米、具有三千八百個動能殺傷子彈丸構成的彈幕, 這就大大地提高了炮彈命中目標的殺傷機率

    二 “雙重命中體制”這個概念我國提出的也很早,研究的也比較早,進展很快在研究“雙重命中體制”的過程中, 我們高興地注意到:利用同一座火炮首先發射近炸引信預製破片彈, 繼而發射脫殼穿甲彈,則可發現,在轉換彈種後的一個區段上,既飛行有近炸引信預製破片彈, 又存在脫殼穿甲彈,自然地形成一個雙重反導防禦區,猶如“銅牆鐵壁”一般攔截來襲的導彈, 我們稱這一特殊防禦區為“疊合彈幕”,這種現象主要由於脫殼穿甲彈的初速高於近炸引信彈所造成。這裡面有一個不同於普通艦炮的要求, 那就是更換彈種的時間必須極短,時間越短越好, 我們稱之為“零轉換”

    三 空中目標變得複雜各種新型的噴氣式戰鬥機和巡航導彈都開始嶄露頭角。軍艦開始面臨一些速度更快,機動性更強的空中目標。於是對更先進的防空火炮的需求也就應運而生。以蘇聯裝備在56型驅逐艦上的СМ-20-ЗИФ為例,射速達到了600發/分的水準,同時有更先進的機械設計提高在海上的射擊精度。同時,這款火炮實現了以人工為備份的全自動化射擊,這可以說是相對二戰中小口徑火炮的一個最大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凱爾特人本賽季表現?歐文能否帶領凱爾特人衝出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