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考古軍中馬前卒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漢朝強大,具體是指哪個時期,畢竟漢朝分兩段,加起來很長,前後變化也很大,有著複雜的興衰交替。如果非要說這個問題,答主就選擇自己認為的最強盛時期來說吧。

    要說兩漢最強盛的時候,答主認為應該是西漢的武帝至宣帝時期。

    在漢武帝時期,漢王朝東征西討,版圖不斷擴大,而內部建設也比較繁榮,因此國力是逐步增長的。而到了漢昭帝、漢宣帝時期,基本上維持了漢武帝打下來的江山,還緩解了漢武帝晚年的社會矛盾,史稱昭宣中興

    (西漢版圖)

    這一時期,之所以能夠取得諸多成就,答主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國家的統一

    在西漢前期,整個國家施行的是郡國並行制度,除了皇帝和中央政府能夠控制的一片區域外,其他地區還有廣大的諸侯國,國王多為劉氏宗親。

    這些諸侯國實力強大,常常不把皇帝看在眼裡。如此一來,國力自然被分散,還容易發生叛亂,純屬內耗。

    漢景帝時,終於爆發聲勢浩大的七國之亂,西漢政府在短時間內平叛,消滅了諸侯國以吳王、楚王為首的“好戰分子”,還把不少原屬於諸侯國的土地“劃歸國有”。從此諸侯國無法再與中央抗衡,留給漢武帝劉徹一個大好局面。

    但是漢武帝並未滿足於此,即位之後推行了“推恩令”,也就是允許諸侯國分家,以前各個諸侯國的國王死了,只能由一個兒子來繼承,接著當王。這下子改了,老爹可以把地盤分給好幾個孩子,成為侯國。

    結果侯國越分越多,各自的力量也就越來越弱,徹底消除了諸侯國的威脅。

    這種統一,或者說中央集權的加強,對於西漢王朝的實力增長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兒。

    2.生產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漢武帝之前,他的爺爺漢文帝和父親漢景帝還搞出了一個著名的“文景之治”,簡言之就是朝廷不折騰,少管老百姓,讓大家安心發展生產。跟匈奴發生了矛盾,也儘量少採取軍事行動,而是透過和親來求穩定。

    這爺倆表面上當了縮頭烏龜,但是好處是大大的,這幾十年悶聲發展,換來的是難以估量的實力積累。

    西漢初年,大家都很窮,漢高祖劉邦連四匹一樣顏色的拉車馬都湊不齊,但是到了漢武帝即位的時候呢,大不一樣。

    司馬遷說:

    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大概意思反正就是,錢太多花不完,糧食多,吃不完爛掉,馬也特別多,大夥兒出門聚會都是騎公馬,誰要是騎母馬,都會被鄙視。

    此外,商品經濟也有所發展。漢初貨幣體系混亂,假錢、劣錢遍地,自然也不利於商品經濟,大家乾脆迴歸到原始的以物易物。後來漢王朝逐漸改革,統一貨幣,禁止私人造幣。漢武帝時,終於頒發了五銖錢,大小輕重合適,並嚴禁民間鑄造。

    從此幣制統一,再加上原本就不斷積累的物質儲備,漢朝的商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大商人桑弘羊甚至官至御史大夫。當時人認為,“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儘管政策上往往打擊商人,但是商業卻不可抑制地發展起來了。

    3.軍事上的領先

    手裡有錢,就想折騰,此乃萬古不易之理。漢武帝一看我們漢朝這麼厲害了,就坐不住了,想擴張地盤。於是他開始東征西討。

    我們說,戰爭打的就是經濟和技術。當時西漢王朝經濟實力強、人口多,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漢朝的科技樹上還綻放了鋼鐵技術的花,鋼鐵冶鑄水平非常高,不僅能鑄造生鐵,還能鍛造出百鍊鋼來,這樣一來生產的兵器鎧甲自然也好,在漢武帝時,基本完成了銅兵器向鐵兵器的轉變。

    (錯金鐵匕首,滿城漢墓出土)

    (鐵甲,滿城漢墓出土)

    而此時,西漢王朝周邊政權的金屬工藝大多落後於漢朝(在這裡插播一句,電視劇《漢武大帝》中,匈奴寶刀比漢朝質量好的橋段,純屬不懂歷史、考古的編劇瞎說,完全無視考古研究成果,大家可以無視

    此外,為了對抗北方匈奴,西漢的前幾任君主都特別注重騎兵發展。不僅興辦官方牧場,還頒佈政策鼓勵民間養馬。漢武帝時,更是花了大力氣從西域引進烏孫馬與汗血馬

    為了跟匈奴騎兵抗衡,漢朝還特地“師夷長技以制夷”,直接跟擅長騎射的人學習。漢朝軍隊中有胡騎校尉、越騎校尉,有人認為,其中有大量從投降漢朝的胡人、越人中選拔計程車卒。

    以上這三大基礎,為漢武帝的事業提供了保障。

    不過漢武帝晚年,因為常年窮兵黷武,消耗的人力物力也是非常驚人的。畢竟戰爭是一個燒錢的買賣,打下來的邊疆地盤,短時間內也無法為王朝帶來利益,能夠維持住就不錯了。

    因此,當時又爆發了比較嚴重的社會衝突,據說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漢武帝不得不下罪己詔,宣佈:“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希圖緩和矛盾。

    為何漢昭帝、漢宣帝在位時,能夠治理漢武帝撇下的爛攤子,並且保持強盛呢?答主認為離不開一個重臣——霍光。這也就是接下來要說的:

    4.霍光是昭宣中興的重要因素

    在漢武帝晚年的託孤重臣中,霍光無疑是最重要的。可以說,沒有他,就很可能沒有昭宣中興。

    整體而言,霍光這個人沒有辜負漢武帝的囑託,在漢昭帝時期以及漢宣帝前期,真正主持政務者實際上就是霍光。他對外依然實行著漢武帝的政策,並不服軟,屢次擊敗匈奴、烏桓,終於在漢宣帝時,熬到匈奴自己破產,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

    對內則改變政策,與民休息,同時打擊地主豪強,抑制土地兼併,緩解了漢武帝晚年的矛盾。

    史書稱,“孝宣之治,信賞必罰,文治武功,可謂中興”,儘管在霍光死後,霍氏家族遭到了滅門的打擊,但是,我們在回顧昭宣中興時,理應給這位託孤大臣一個公正的評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澳洲公開賽種子選手分組出爐,丁寧劉詩雯不同區,她們能否會師決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