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禪茶一味是清歡

    “北喬峰南慕容”,金庸老爺子寫《天龍八部》將主角--慕容復的復國作為主線,將他描繪成英俊瀟灑武功蓋世是有原因的,因為歷史上真實的慕容家族確實如此。金庸小說並非完全虛構,是有部分歷史依據的。慕容鮮卑家族天生的能征慣戰,都是是打仗的好手。

    慕容家族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絕對是華夏大地上最耀眼的一顆星。

    最強僱傭軍---鮮卑族僱傭兵。

    當時北方鮮卑有慕容鮮卑、段氏鮮卑、宇文鮮卑、拓跋鮮卑四大鮮卑部落,戰鬥力都是頂尖水平,當時晉幽州刺史王浚就是靠著手下一支不足萬人的段氏鮮卑僱傭軍,稱霸燕趙大地。

    最幸福的老爸--慕容皝

    如果說五胡十六國時期,最幸福的老爸是誰?非慕容皝莫屬。一門四兄弟,三個是皇帝,一個是十六國第一名將。

    大哥慕容俊--前燕皇帝,接的老爸慕容皝的班。

    慕容垂---後燕皇帝,13歲從軍,驍勇善戰,勇猛過人,初入軍營便勇冠三軍,一生身經百餘戰,從未有過敗績。隨哥哥慕容恪徵高句麗,滅宇氏鮮卑、段氏鮮卑。打後趙、奪幽州、佔洛陽。21歲率8萬大軍攻打草原強敵--敕勒,斬殺敕勒10萬大軍。坊頭大戰大敗東晉的常勝將軍桓溫,斬殺東晉3萬大軍。由於大哥慕容俊的迫害投奔前秦苻堅大帝,淝水之戰後用短短三年時間從一無所有到建立當時北方最強大的國家--後燕。

    慕容德---南燕皇帝,慕容德年紀還沒到二十歲,身高就已經八尺二寸,體貌高大壯實,額頭上有中央隆起的半月形重紋。慕容德博覽群書,性情清高謹慎,多才多藝,被哥哥慕容垂稱之為燕之呂蒙。慕容德主要跟著哥哥慕容垂參加過枋頭大戰,淝水之戰,慕容垂死後將後燕軍事託孤給慕容德,慕容德在山東建立南燕。

    慕容恪---五胡十六國第一名將,配享太廟。15歲統軍擊敗當時北方強國後趙,打的吃人魔王石虎抱頭鼠竄丟盔卸甲,用2千軍隊斬殺石虎三萬大軍。徵高句麗,擒高句麗國王。斬殺頒發《殺胡令》冉魏萬人敵的武悼天王--冉閔。一直將前燕領土打到黃河邊上,前燕成為當時最大的國家。

    鮮卑的由來

    鮮卑祖先為東胡人,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興起於大興安嶺。西漢時匈奴冒頓單于擊敗東胡,東胡分為烏桓和鮮卑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在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以北,即大興安嶺山脈南端)和鮮卑山(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西北),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烏桓和鮮卑,受匈奴統治,所以鮮卑一些風俗習慣與烏桓、匈奴相似。

    慕容部原本遊牧於西拉木倫河(在今內蒙赤峰,西遼河北源,蒙語:黃色的河)上游。

    胡人也可以有文化

    文化人---莫護跋(慕容焉)。三國時代,慕容部首領莫護跋率部向東南移動,到達沿海之濱的遼西郡。莫護跋跟隨魏國大將司馬懿征討遼東公孫淵有功,封為率義王,定居大棘城(今遼寧省義縣)。

    莫護跋起初並不姓慕容。當時燕地和代地的人喜歡戴步搖冠,步搖冠即一步一搖的帽子。那是一種流行於漢代的籠冠,本來是武將戴的帽子,其形狀像一個倒置的高腳酒杯,四周用籠狀的硬殼套上。所謂步搖冠,即在籠冠之上鑲有像樹枝樹葉狀的金枝金葉片,搖動即響。戴在頭上,一走一晃,一晃一響。

    這種帽子時尚前衛,莫護跋非常喜歡。把披散的頭髮束起來,戴上步搖冠,整天招搖過市,諸部落的人都不叫他名字,叫他步搖。莫護跋不僅不反感,反而很開心。久而久之,步搖叫成慕容(東胡語的音訛),莫護跋也就以慕容作為自己的姓氏。

    後來慕容家族建立王國,為增加文化分量,解釋說,之所以要以慕容為姓是慕二儀(天地)之德,禮儀道德頂天立地,繼三光(日月星)之容,衣冠風度光焰萬丈。步搖冠和慕容之稱是慕容部從野蠻走向文明,從遊牧走向定居的開始,也就是漢化的開始。

    鮮卑慕容的家世表

    莫護跋的曾孫子非常有名,他就是-前燕政權奠基者,慕容部首領慕容涉歸的兒子,前燕開國君主慕容皝的父親,吐谷渾開國首領慕容吐谷渾的弟弟慕容廆。

    慕容家族雖然軍事天下無敵,但有個致命的弱點---兄弟相殘,從前燕建立者慕容皝到慕容俊到慕容瑋,無一例外,這也是鮮卑慕容失敗的最大原因。但瑕不掩瑜,慕容家族在兩晉時期絕對算得上是星光閃耀的家族。

  • 2 # 愛吃瓜子的老羊

    《三國志·鮮卑傳》中提到慕容姓。漢桓帝時,鮮卑分為中、東、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闕,居慕容寺。歷史上的鮮卑族在今內蒙西拉木倫河與洮兒河之間。慕容氏的發源地和老家便在這裡。據《通志·氏族略》記載,慕容氏出自中古時期,世代居於東北地區,秦、漢之際被稱作“東北夷”。這個“東北夷”是古代東胡民族中的一個分支,在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擊散,之後該支族人遷徙棲息於以鮮卑山為核心的一帶地區,即今內蒙自治區的西拉木倫河與吉林省的洮兒河之間,該部族首領在東漢時期建立了一個“鮮卑國”,因此號稱鮮卑族。

    在東晉十六國時期,慕容氏家族在北方地區先後建立了四大燕國,即前燕國、後燕國、西燕國、南燕國,持續輝煌了七十餘年的歷史。

    慕容複姓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三十六位,在複姓中排序為第二十八位。

    西漢初期,匈奴冒頓單于威震八方,把東北各民族打得落荒而逃,後來有一支東北夷遷居到內蒙古鮮卑山一帶,成立“鮮卑國”。漢桓帝時期,鮮卑國分裂,其中最強的一支居住在慕容寺,因而改號為慕容,但當時“慕容”只是一個符號,他們還沒有姓氏這個概念。除此之外,鮮卑還有一個很著名的分支,那就是拓跋氏。八王之亂後,西晉步入亂世,莫護跋的重孫慕容廆帶領鮮卑迅速崛起,當時中原地區陷入戰亂,慕容廆大肆招攬中原難民,為慕容氏的崛起打下了基礎。也就是從此,慕容家族的子孫正式學習漢人,以“慕容”為姓氏。

    慕容皝在東晉鹹康三年自立為燕王,定都在龍城,他金戈鐵馬,再次統一了東北地區的鮮卑各部落。然後揮師南下,打算入主中原。慕容儁繼位的時候,後趙石虎的幾個兒子正在爭奪皇位,後趙遊擊將軍冉閔趁機奪取政權,然而,冉閔竟然推出“殺胡令”,慕容儁只能和冉閔一戰。結果,慕容儁以騎兵打敗了冉閔的步兵,收納了後趙的區域和兵馬,開啟稱霸模式。這一年,是公元352年。隨後慕容儁稱帝,建立“大燕”,定都鄴城。因為後面還有四個“大燕”政權,因此史學家把慕容儁建立的政權稱之為“前燕”。算起來,慕容儁算是慕容家族的第一代帝王。

    從慕容儁建立前燕,到慕容垂建立的後燕,再到慕容泓的西燕、慕容雲的北燕和慕容德南燕,慕容氏在短短50年內,3代人竟然建立了5個不同的“大燕”政權。然而,興衰都在50年彈指一揮間。50年後的慕容家族,徹底淪為“復國”的奴隸。

    南北朝結束之後,隋唐時代,慕容氏的族人已經四散飄零,無法凝聚,但慕容皇室的後裔,卻時刻想著如何恢復大年“大燕”的家族輝煌。到了北宋時期,慕容家族的後裔雖然也想復國,但早已不可實現,北宋初年,趙匡胤麾下有一名大將名叫慕容延釗,此人就是“五燕”慕容氏的後裔,不過,慕容延釗一生忠懇,沒有半點謀反的跡象。根據《宋人軼事彙編》記載,北宋宋哲宗年間,蘇州有一位姓慕容的員外涉嫌謀反,意圖建立大燕,結果被誅。雖然這只是野史,但或許是金庸先生虛構慕容復父子的靈感之一。

    從南燕滅亡到宋哲宗時期,近700年的光陰,慕容家族仍然要復國,這份執念,還是敬佩的

  • 3 # 尚思修善

    所謂亂世出英雄,慕容家族的人才濟濟,組團在這個時期出現,似乎是天意。

    慕容皝雖然稱王,但由於規模和地盤有限,只能算是地方割據勢力。

    他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一方面向東晉稱藩,一方面把精力放在攻滅他東北的兩大勢力宇文部和高句麗上。

    我們看看這史詩般的英雄慕容氏是怎樣拿下宇文部和高句麗的!

    神箭手慕容翰百步射環

    宇文部幾十年來一直都被慕容部壓得喘不過氣來,對慕容部屢戰屢敗。可宇文部沒有後世曾國藩屢敗屢戰的決心,被慕容部摁在地上一頓揉搓,慘啊!

    武宣帝慕容廆去世後,弟慕容皝繼位,統治遼東。

    作為慕容廆庶長子的慕容翰,因為勇武善射,足智多謀遭慕容皝猜忌,於是慕容翰投奔鮮卑段部。

    段部滅亡以後,慕容翰又來投奔宇文逸豆歸,如果宇文逸豆歸用好慕容翰,宇文部或許還有轉機。

    但歷史就這樣,如果宇文部重用慕容翰也不一定怎麼樣,畢竟慕容翰的能力和家庭在哪裡擺著,說不定他會把宇文部直接給帶溝裡去!

    可宇文逸豆歸卻是個嫉賢妒能的人,一點也不曉得慕容翰的好處。

    慕容翰在宇文部待的時間長了,雖然被宇文逸豆歸好吃好喝的款待,但意識到自己早晚會被宇文部的人搞死。

    為逃離宇文部,慕容翰就學著當年的孫臏,假裝發瘋,整日喝酒,又常常披頭散髮胡亂唱歌,可憐巴巴地人們討要吃的。

    宇文部的人以為他真的瘋了,也就不再把他放在眼裡。

    慕容翰因此倒得了個方便在宇文部的境內到處遊蕩,暗中把各處的山川險要,都記了下來。

    此時在國中為王的慕容皝忽然念起兄弟爺們的情誼來,他派了個叫王車的商人前往宇文部作買賣,打聽慕容翰的情況。

    慕容翰見到王車,什麼也沒說,只把手摸著胸口,朝王車點頭。

    就如同當初見到孫臏的那個齊華人一樣。

    王車不解其意,回來嚮慕容皝一稟告,慕容皝高興地說:“慕容翰要回來了!”

    慕容皝知道慕容翰沒有稱手的弓箭,就為他定製了一副三石的弓箭,讓王車埋在某個路邊,並告知慕容翰。

    慕容翰將一切打點完畢,乘人不備把宇文逸豆歸的坐騎偷了出來,他帶著兩個兒子取出王車埋下的弓箭,便嚮慕容部的方向逃去。

    宇文逸豆歸得到慕容翰盜馬出逃的訊息,方才知道上了慕容翰的當,立即派人騎著快馬去追趕。

    騎兵隊在快出宇文部邊境的地方終於趕上了慕容翰父子,當然催促慕容翰回去,慕容翰遠遠地說道:“我久客他鄉,今日思歸,既然上了馬,就沒有回頭的道理。

    我當初裝傻是騙你們的,我從前的武藝還在,你們不要硬逼我,否則自取思路!”

    騎兵們不以為然,還要向前。

    慕容翰說道:“我在你們大陸也住了不少時間,我今天不想殺人,這樣吧,你們把你們的刀在離我百步遠的地方,由我來射箭,如果一發即中,你們就請返回,否則你們只管來抓我。”

    騎兵們不信這個裝瘋賣傻的慕容翰能有如此神力,有個騎兵馬上解下手中的刀立好,慕容翰取下慕容皝贈與的弓箭,一發射出,正中刀環。

    那些騎兵見狀大驚,知道自己都不是慕容翰的對手,就此紛紛撤去。

    這樣看來,這慕容翰還真是有兩下子,有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的神技,更有強大的臂力。

    古代戰場上,證明軍隊的實力強弱恐怕只能到戰場上去一決高下,而證明個人的武力高低,則可以透過兩種方式,一個是直接的對抗,一個是自我的展示。

    就如同現代武術比賽中的散打和套路,兩者看起來方式完全不一樣,而實際上卻是相輔相成的。

    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目標,當然是所有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慕容翰百步射環這一節,與當初呂布轅門射戟何其相似。

    以箭法的高超來顯示自己的武功,古代甚多。如李廣、養由基等,多被視為勇士,為後人所崇敬。

    慕容皝統一遼東

    慕容皝在春風得意之時,又得到慕容翰的相助,自然是喜出望外,冊封他為建威將軍。

    慕容翰的武藝、謀略樣樣高強,又能理解貫徹慕容皝戰略方向,也就是要先征服後方的高句麗、宇文部等勢力,然後再找機會以圖中原。

    作為鮮卑人的一支,慕容氏一直把遼東及其東部和北部看做是自己的勢力範圍,大致相當於我們今天的中國東北地區和北韓北部,統一這一地區或至少成為這個地區的宗主國,是包括慕容氏在內的遼東鮮卑各部共同的願望。

    另一方面,由於在生產方式及政治制度等方面一定程度上的漢化以後,慕容氏的確對中原漢人的文化產生了興趣和嚮往,有了文化上的認同感。

    慕容氏從漢人的角度來看待局勢的變化,要南下黃河流域對抗後趙,這一點從慕容皝幾次寫給東晉的書信中多次提出要合力破趙就可以看出。

    慕容皝按照漢人皇城的式樣在柳城北部建造新都城龍城

    慕容皝又派使者向東晉朝廷請求封他為大將軍和燕王。

    晉成帝覺得慕容皝對他“忠心耿耿”,應當給予封賞。

    就這樣,慕容皝在自稱燕王五年後,得到了東晉皇帝的一個名正言順的封號。

    晉成帝鹹康八年(公元342年),慕容皝遷都龍城,準備以“君臨遼東”的姿態討伐高句麗和宇文部。

    慕容翰嚮慕容皝提出:宇文部自宇文逸豆歸掌權後將帥無能,軍無鬥志,而自己在宇文部時又掌握了第一手的地形資料,消滅宇文部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高句麗離得更近,與宇文部互為唇齒,如先攻打宇文部,高句麗很可能會趁虛而入,攻打燕國防備薄弱的地區,如果在大陸少留兵不足以防守,多留兵不足以進攻,所以說高句麗才是心腹大患。

    不如先取高句麗,再滅宇文部,宇文部離得遠,實力保自己還勉強湊合,要趁火打劫不可能。

    等擺平高句麗,再回頭收拾宇文部,就易如反掌了!

    慕容皝同意了慕容翰的戰略佈署。

    歷史上一次比較成功的征討高麗就這樣開始了。

    從遼東進攻高句麗有南北兩條路,北邊的一條平坦寬闊,而南邊的一條則險峻狹窄,慕容皝再次聽從慕容翰之計,主力部隊從對手意想不到的南路進攻高句麗。

    而防守南路的只是高句麗國王高釗率領的老弱殘兵,高句麗的主力都在北路做防守呢。

    在前燕精銳部隊的衝擊下,高釗單騎逃走,連自己的老媽和妻子都丟到了燕兵的手裡。

    前燕軍隊直接佔領了高句麗國都,再回過頭把留在北路抵抗的高句麗殘餘兵力消滅。

    慕容皝一時找不到高釗,自知不能久守高句麗,就想出一條計策,將高釗父親的墳墓掘了,把屍首帶回大陸。

    這一招果然生效,半年之後,高釗派他的弟弟來嚮慕容皝稱臣進貢,才換回其父的遺骨,而他母親則依舊以人質的身份被扣留在前燕。

    真是一物降一物,在魏晉時期曾經在東北顯赫一時的高句麗基本上只接受燕國統治的份了。

    高句麗已經制服,慕容皝就開始拾掇另一支同種族的宇文部了。

    晉康帝建元二年(公元344年),慕容皝以慕容翰為先鋒大將,三路大軍一齊向宇文部進發。

    宇文逸豆歸一面向遠在南方的石虎求救,一方面派猛將涉夜幹帶領精兵迎戰。

    慕容皝知道涉夜幹驍勇,就派信使快馬通報慕容翰:“涉夜幹勇冠三軍,不如避其鋒芒,徐圖良機。”

    慕容翰擺擺手,讓信使回報慕容皝:“我深知涉夜幹在宇文部名氣甚大,逸豆歸又把大陸精兵全歸他統領,此乃一國支柱。

    但是我在宇文部混跡數年,對這個人有所瞭解,其實徒有虛名,不足為懼。我們只要擊敗涉夜幹,就能大大打擊宇文部計程車氣!”

    兩軍對壘,慕容翰出陣單挑涉夜幹,兩人激戰正酣,慕容皝陣中突然衝出一員小將,銀盔銀甲,手持一把“青龍偃月刀”,一刀劈涉夜幹於馬下。

    涉夜幹做夢也沒有想到今天見閻王。

    這個小將乃是慕容皝的五子慕容霸。慕容家族又出了一名驍將。

    慕容霸十三歲的時候就上戰場殺敵,還不到二十歲的他,已經為慕容部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看過慕容家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讓人不得不感嘆“自古英雄出少年”!

    這也難怪在金庸筆下慕容復有一個復國夢了!

    宇文部主帥被殺,士兵不戰自潰。

    前燕兵乘勝追擊,攻克宇文部都城。

    宇文逸豆歸還沒有等到後趙的援兵,就敗逃漠北,老死他鄉。

    宇文部的遺民一部分被慕容皝遷到昌黎一帶,成為南北朝後期北周王朝的建立者;另一部分則留在漠北一帶繼續其遊牧生活,到隋唐時形成東北兩大遊牧民族--奚和契丹。

    統一遼東的任務歷時兩代,終於在慕容皝手中完成。

    慕容翰在戰鬥中被亂箭射傷,回到大陸臥床不起,後來還被人誣告謀反,慕容皝藉機賜他自栽。

    這肯定是慕容皝的陰謀,歷史再現“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份理想的志願表,該如何完成?